1910年10月14日

1910年10月14日

1929年5月“馬日事變”,余鶴林父親和二姐慘遭反動派殺害,葉紫回鄉也遭追捕,被迫流浪他鄉。 1930年初到上海,在同鄉志士的指引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事文藝宣傳工作。 1937年上海沉陷,葉紫患病回鄉,於1939年10月5日病逝於蘭溪,時年僅29歲。

作家葉紫

葉紫,原名余昭明、余鶴林、余繁,1910年10月14日,出生於原益陽縣蘭溪鎮月塘湖村。12歲進長沙市岳雲中學上國中,15歲考進湖南華中美術學校,熱愛文學寫作。

1926年,余鶴林一家,在其滿叔、共產黨員、縣農民協會會長余璜的帶動下,都投入了農民運動,父親余達才擔任縣農民協會秘書長,大姐餘裕春擔任蘭溪女子聯合會會長,二姐余也民任蘭溪團委書記,余鶴林投筆從戎,進入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學習。1929年5月“馬日事變”,余鶴林父親和二姐慘遭反動派殺害,葉紫回鄉也遭追捕,被迫流浪他鄉。1930年初到海,在同鄉志士的指引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事文藝宣傳工作。

1933年春,葉紫與陳企霞一道,創辦《無名文藝》月刊,他第一次用葉紫筆名發表的短篇小說《豐收》,在文壇引起轟動,被吸收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他以自己的身世經歷,家鄉農民運動為題材,不斷發表一系列令人刮目相看的小說和散文,魯迅在為其小說集《豐收》作序中,稱讚葉紫的創作是對於壓迫者的答覆:“文學是戰鬥的!”在上海4年,葉紫先後發表了70多萬字的小說和散文。1937年上海沉陷,葉紫患病回鄉,於1939年10月5日病逝於蘭溪,時年僅2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