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屆上海電視節

17屆上海電視節

今年的上海電視節上,面對新媒體的崛起,電視自身應該如何定位也成了話題。 本屆上海電視節正在嘗試為電視“載入”新媒體新技術。 捆綁新技術,嘗試新模式,通過上海電視節匯集的信息和創意,將為電視這一傳統媒體的定位更新提供思路。

開幕式

第十七朵“白玉蘭”吐蕊開放。2011年6月6日恰逢中國傳統端午佳節,第17屆上海電視節開幕式暨2011新生代華語主持群星會在東視劇場舉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李偉,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楊振武出席開幕式,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視同行、中央電視台、各省市電視台的新生代主持人也歡聚一堂。

電視節電視節

定位更新

昨晚的上海電視節開幕式上,新當選的“新銳華語風采主持人”,按照風格定位,被劃分為“時尚靚麗”、“幽默機敏”、“清新秀雅”、“睿智知性”等10種。在講究行銷包裝和個性細分的消費競爭時代,“定位”是任何一種“產品”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今年的上海電視節上,面對新媒體的崛起,電視自身應該如何定位也成了話題。
本屆上海電視節正在嘗試為電視“載入”新媒體新技術。參加國際影視節目市場的200多家影視製作機構和發行商中,有不少新媒體公司。既創作投資影視節目,又播出節目,它們既是賣家也是買家。國際新媒體與廣播影視設備市場,則新邀請了通信、軟體廠商參展,還增設三網融合和3D展區。這些變化透露出一個信號,電視要發展就必須融入新媒體市場。
新技術新媒體鋪出了“新跑道”,新跑道上又該跑什麼新內容,看新內容的觀眾又該是誰?電視節“白玉蘭”論壇將討論電視欄目產業化,以及產業鏈新布局。而其中一個活動項目——大學生電視節將公布大學生採制的年輕人群收視報告,用新生代視角回答電視如何定位的問題。
不過,再次“定位”並不是用新技術、新內容全面“格式化”傳統電視。去年憑藉《媳婦的美好時代》獲得“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獎的王麗萍,將在電視節期間飛赴韓國亞洲編劇大會。亞洲編劇同行請走王麗萍,一來是認可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品質,想通過白玉蘭得主了解中國的電視劇創作;二來是亞洲文化同源,尋找平凡人的“美好時代”,依舊是電視媒體最為關注的主題。
捆綁新技術,嘗試新模式,通過上海電視節匯集的信息和創意,將為電視這一傳統媒體的定位更新提供思路。不過,無論技術和產業如何“升級”,電視作為“客廳媒體”,始終需要“快慢兼顧”:一方面為新銳創造機會,讓年輕人有表達和表現的空間;另一方面讓傳統觀眾吃過晚飯,一如既往地在“家長里短”中享受時光。犀利的、溫暖的,最終都應該是快樂積極的。畢竟,電視技術和產業的服務對象,始終是文化和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