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年

1298年

1298年是戊戌年(狗年);元大德二年;越南興隆六年;日本永仁六年。這一年裡,發生了希巴姆古城兩遭洪水滅頂之災、鐵竿渠設計建造、南陽諸葛廬大規模重建、蘇格蘭人民起義、蒙古宗王海盟誓反叛、郭守敬製成天文鐘、小下頜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手術矯治等重大事件。出生的有貢師泰和喬托。逝世的是法老賽蒂一世、元初居泉的穆斯林商人丁謹。

基本信息

大事記

馬可?波羅
義大利旅行家,曾譯馬哥?孛羅。約1254年生於威尼斯商人家庭,1324年卒於同地。1271年隨父親和叔父由威尼斯啟程,經地中海、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到達中國喀什,沿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再經敦煌、酒泉、張掖、寧夏等地,於1275年抵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以後到大都(今北京)。在中國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優待。曾遊歷中國西北、西南、華東等地區及東南亞一些國家。1291年初離大都,1292年從泉州取海道離中國,經爪哇、蘇門答臘、錫蘭(今斯里蘭卡)和印度南部,沿印度西岸到波斯(今伊朗),1295年回到威尼斯。
1298年在威尼斯與熱那亞戰爭中被俘,在獄中口述東方見聞,由同獄人魯思蒂恰諾筆錄成書,即為流傳至今的《馬可?波羅遊記》(又譯《馬可?波羅行紀》)。
希巴姆古城兩遭洪水滅頂之災

希巴姆古城希巴姆古城
3世紀時,由於貿易興盛,當時哈德拉毛首府沙布瓦被希巴姆取而代之。回教初興時,希巴姆的作用日趨重要,因此成為伊斯蘭政權在哈德拉毛西部的首府。746年,希巴姆成為哈德拉毛地區進行反抗倭馬亞王朝鬥爭的中心。後來,希巴姆又成為易巴德派信徒支援哈瓦利吉教派的中心,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1世紀。
10世紀時,希巴姆成為主要商業中心,特別以經營哈德拉毛河谷出產的耶棗和紡織品而聞名,商業中心的作用持續了幾個世紀。1219年希巴姆被葉門的阿尤布王族征服,自此成為阿尤布王族在哈德拉毛西部的統治中心。1520年,首府地位被塔里姆取代。
1298年和1532年,希巴姆兩遭洪水滅頂之災。18世紀,希巴姆經歷了一段繁榮時期-這要歸功於移居到東非、印度,特別是移居到東南亞的希巴姆人匯寄了大筆款項。
濟瀆廟始建
濟瀆廟又稱“濟瀆北海廟”,座落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濟源市西北2公里處的廟街村,是一座保留有宋代(公元960~1279年)至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築風格的,用來祭祀濟水神和北海神的廟宇。
濟瀆廟濟瀆廟
濟瀆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以後歷代均有所增修。廟宇座北朝南,總占地面積約8.6萬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甲”字型,前為濟瀆廟,後為北海祠,東有御香院,西有天慶宮。廟內現存宋、元、明、清各代木結構建築23座,宋元時期古橋3座,其中以清源洞府門、濟瀆寢宮、臨淵門、玉皇殿等建築最具特色。
臨淵門建於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是北海祠的南大門,面闊三間,單檐懸山頂,此門是豫北地區現存最具元代(公元1271~1368年)風格的建築之一。玉皇殿是天慶宮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此殿保留了較多明代以前的建築特徵。此外,廟內還保存有唐代至清代的碑碣40餘通,碑文書體包括真、草、隸、篆數種,具有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銅火銃收藏
內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元大德二年”銅火銃為迄今所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銅火銃,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火炮。銃身豎刻有兩行八思巴字銘文,這一文字為元代官方文字。經專家初步認定,這件銃製造時間為“元大德二年”(1298年)。由編號“數整八十”可知當時火銃的製造和使用都有了一定規模。
該銃為銅質,鑄造而成,銅色紫,表面略有綠銹。銃體堅固,重6210克,全長34.7厘米,保存完好。
鐵竿渠設計建造
位於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時確定的首都。上都城是元朝初年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元統一中國後,在今北京市興築首都城,上都便成為陪都,為皇帝和大臣們的夏季避暑地。元上都在元末人民起議戰爭中被摧毀。現在古城牆依然聳立地表,古城內外建築台基眾多,當年房舍錯落有致的布局,依稀可辨。據有關文獻記載,上都城周長16里,公為外城、皇城、官城三重城牆。城內大面積的御園裡,有竹經樓台,大理石宮殿,奇花異卉,珍禽怪獸。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上都謁見忽必烈皇帝。他在記游中說:“內有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舍內皆塗金,繪種種鳥獸花木,工巧之極。”上都的出土文物中,有個大鐵釜,高65厘米,口徑95厘米,折口、深腹、圓底、腹部有6耳,重250公斤,在國內外出土的鐵釜中當屬罕見。足見元代工匠的智慧精湛的技藝。在上都城的西北面,有元代著名科學郭守敬設計的鐵竿渠。
公元1298年,設計建造此渠,將鐵幡竿山的洪水引入渠河。這是我國北方草原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水利工程。
南陽諸葛廬大規模重建
南陽諸葛廬南陽諸葛廬
1298年,南陽官府出資大規模重建,於延佑二年(1315年)增設孔明書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於兵禍。至明成化年間,又將“孔明書院”恢復。以後又經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崇禎歷代修繕。公元1528年,明嘉慶皇帝特賜給南陽武侯祠“忠武”廟額與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陽郡守羅景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在這次施工中,發現前人詠臥龍崗十景石刻一塊,羅景根據這塊石刻,進行復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築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蘇格蘭人民起義
蘇格蘭人民起義的領袖威廉?華萊士,生於1272年蘇格蘭的艾德斯列,他的父親是當地貴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僕,威廉?華萊士從小就在當地受到教
1威廉?華萊士
堂教育,他的拉丁文椐史料記載相當出色。當時蘇格蘭國王約翰?巴里奧爾荒淫無道,並且雙手將蘇格蘭王位交給愛德華一世,這一做法激起了人民的不滿,為了維護階級利益,當時的貴族和農民紛紛起義。這種局面下,威廉?華萊士領導一支農民隊伍加入到起義軍中——安德魯?穆勒的軍隊。由於威廉?華萊士的聲名日漸高漲,不久蘇格蘭貴族與農民起義軍的聯盟組成。但貴族間由於利益的衝突很快與起義軍之間發生了裂痕。1297年9月,威廉?華萊士的軍隊與英格蘭軍隊在斯特林遭遇,威廉?華萊士帶領極少的蘇格蘭軍,奮勇殺敵,全殲英軍,但同時安德魯?穆勒在戰役中犧牲,使華萊士失去左膀右臂。
1298年福蘭克林戰役中,蘇格蘭軍隊卻遭到毀滅性失敗,威廉?華萊士隻身逃脫。在此之後到他被俘的6年間,據說他遊歷了歐洲各國來尋求幫助,從當時法國國王菲力浦四世給羅馬教皇的信中可以看出當時威廉?華萊士的確到過羅馬需求教皇的幫助。這更激怒了英王愛德華一世,他下令捉拿威廉?華萊士無論死活。1304年他被朋友出賣被英軍俘虜。1304年8月23日,威廉?華萊士在經受了火燒、繩勒、剖腹等酷刑後被處死,四肢被送往英格蘭與蘇格蘭的四方作為警誡。
蒙古宗王海盟誓反叛
為反對元世祖忽必烈稱帝,蒙古宗王海都於1298年糾集西北各地諸王盟誓反叛,得到察合台後裔篤哇的全力支持。1301年海都死,3年後篤哇卻又發兵擊潰海都之子察八兒,在察合台的舊領地上建立了以自己為大汗的
1察合台汗國
新政權,即對中亞歷史有著深遠影響的察合台汗國。
1306年,篤哇汗的長子也先不花與其弟怯伯為爭汗位而內訌,結果分裂為以也先不花為首的東察合台汗國(領有今天山南北)與以怯伯為首的西察合台汗國(領有帕米爾與天出以西的中亞地)。在察合台後王們統治的300餘年問,前200餘年的喀什噶爾的實際統治者,卻是一個被稱為“杜格拉特”的蒙古部族。
一山一寧赴日
1298年,元政府擬再派名僧為使,赴日以“通二國之好”。第一次出使未果的愚溪如智,以己年事已高,力保一寧擔任使者。於是元成宗敕宣慰使阿達剌等五十餘人至普陀寺,宣讀宣慰使手書及僧錄司官書。賜一寧金襴袈裟及“妙慈弘濟大師”稱號,命充“江浙釋教總統”,又出使日本。
作為使者的一山一寧,剛踏上日本九州博多的土地,即為當時鎌倉幕府的執權北條貞時軟禁於伊豆國(今靜岡縣)的修禪寺。日本朝野人士對此議論紛紛,規勸貞時:“沙門者,福田也……在元國,元之福也。在我邦,我之福也”。貞時原本就崇奉禪宗,一寧則是著名的禪師,因而也就順應眾議改變決定,任一寧為建長寺住持。三年後遷於圓覺寺,在職二年,又回建長寺,後曾一度出主淨智寺。關於一寧的日本之行,虎關師練在日本德治三年(1307年)時有這樣一段記載:“伏念堂上和尚(一寧)往已亥歲,自大元國來我和域,象
一山一寧一山一寧
駕僑寓於京師,京之士庶奔波瞻禮,騰沓系途,惟恐其後。公卿大臣未必悉傾於禪學,逮聞師之西來,皆曰大元名衲過於都下,我輩盍一偷眼其德貌乎!花軒玉驄,嘶驚輶馳,盡出於城郊,見者如堵,京洛一時之壯觀也”。一寧博學多才,精通諸子百家之學,又工書法,交遊十分廣泛。日本正和二年,也就是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後宇多法皇下詔關東,邀請一寧入京主持南禪寺,親詢法要。自此,一寧的禪法大行,朝庭官員、貴族及僧俗信徒等,紛紛前來參禪問道。後以老病,屢請退隱,乃潛遁越州。法皇特下書,慰諭使歸。不久,一寧日本之行的腳步終於盡步—文保元年(1317年)。年已七十一歲的一寧遺書於後宇多法皇,留下了“橫行一世,佛祖欽氣,箭既離弦,虛空落地”的偈語,泊然而化。一寧死後,後宇多法皇賜謚“一山國師妙慈弘濟大師”之號,簡稱“一山國師”。又敕將其塔建於龜山上皇廟側,並親撰“宋地萬人傑,本朝一國師”像贊,以示懷念之情。
泉州改為泉州路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二十年間,先後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書省衙,泉州改為泉州路。大德二年改為泉中府,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復立泉州分省,元代泉州成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丞相祠堂
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陽官府出資大規模重建,於延佑二年(1315年)增設孔明書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於兵禍。至明成化年間,又將“孔明書院”恢復。以後又經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崇禎歷代修繕。公元1528年,明嘉慶皇帝特賜給南陽武侯祠“忠武”廟額與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陽郡守羅景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在這次施工中,發現前人詠臥龍崗十景石刻一塊,羅景根據這塊石刻,進行復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築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郭守敬製成天文鐘
宋元時代(960年--1358年)是科學技術最為繁榮發展、各種發明創造層出不窮的重要時期。天文學、數學、醫學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趙孟俯作小楷個《園賦》。
管道升水墨紙本
1298年作竹石冊頁(6開)水墨紙本。價格:120,000-180,000元。成交:154,000元。尺寸:33×29.5厘米。款識:大德二年春仲過祥雲庵寫管道升。
元王好古著《湯液本草》
《湯液本草》《湯液本草》
是元王好古(公元1298年)所著。《本草》雲∶能利小便。非能利之也,以其腎主大小二便,既用此以益陰滋濕,故小便得通也。《難經》雲∶損其肝者緩其中。即調血也。沒藥、烏藥、雷丸為之使。《本草》又雲∶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鱉甲、小薊。反藜蘆。《液》雲∶腹中虛痛,脾經也,非芍藥不除。補津液停濕之劑。
小下頜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手術矯治: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於1298年4月~2002年2月,對12例(女7例,男5例,年齡14~36歲)伴有嚴重OSAS症狀及張口度0~3.0cm的小下頜畸形患者,7例採取下頜升支倒“L”形截骨、升支倒置顳下頜關節重建術的同時施行下頜體部前徙和頦成形術;3例在顳下頜關節重建術後進行下頜角部截骨、植骨下頜骨前徙術;2例施行下頜升支矢狀劈開、下頜骨前徙術。其中8例施行了舌骨下肌群離斷、舌骨懸吊術。截骨段以小鈦板堅強內固定。結果術後創口Ⅰ期癒合,經過6~48個月隨訪,12例患者張口度均恢復至3.0~3.8cm,面部外形明顯改善。睡眠打鼾、憋醒、大汗症狀消失或明顯改善。睡眠時血氧飽和度由術前的82%~92%增加至術後的97%~99%。結論下頜升支截骨下頜骨前徙術治療小下頜畸形伴OSAS,對擴張口咽通氣道、解除睡眠時呼吸阻塞症狀可獲得較滿意的效果,並同時改善了面部容貌。
基督教在泉州的傳播
元大德二年(1298年),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闊里吉思(喬治)為基督教徒,當時泉州為省治。元代,泉州的基督教很盛行,已經出土的基督教各類石碑有數十方,其中有宗教職業者和宗教官員。如“侍者長柯存誠”、“大德黃公”、“管領泉州路也里可溫掌教官兼住持興明寺吳、“管領江南諸路明教、秦教……西雷蒙”,還有許多普通教徒的墓碑。但是隨著元朝的滅亡,泉州基督教亦式微了。

出生人物

貢師泰(1298年-1362年)
字泰甫,宣州區人,元泰定四年(1327年)進士。師泰為官,勤理政,善斷獄。元末,江淮義軍蜂起,京師缺糧。他奉詔從浙江糴米,得糧數十萬擔,解決了京師缺糧之困;巡視上都,見徭役不均,民受其困,遂不論貧富,均其徭役,百姓受惠。兩次斷獄,使蒙冤得雪。師泰生性倜儻,形貌偉岸,以文學知名當時,為元朝“名高一代,文明千古”的顯赫人物。著有《詩經補註》、《玩齋集》、《東軒集》等。
喬托

喬托喬托
Giotto(約1266/1276~1337)---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畫家。生於佛羅倫斯的韋斯皮尼亞諾,卒於佛羅倫斯。他幼年牧羊,後學畫於奇馬布埃門下,並廣采皮薩諾父子及羅馬畫家P.卡瓦利尼的優秀藝術,到14世紀初年已成為義大利著名大師。但丁在《神曲》中曾稱頌喬托蓋過了乃師奇馬布埃的聲譽。除了主要活動於佛羅倫斯外,喬托也曾到羅馬、阿西西帕多瓦、那不勒斯等地作畫,被尊奉為義大利現實主義繪畫傳統的奠基者。
喬托青年時代的作品是研究者爭論最多的。據記述,喬托在作奇馬布埃門生時,曾隨其師在阿西西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作畫,出師後又擔任了該堂壁畫的大部分製作,因而傳統上皆以此為喬托青年時代的主要作品。但實際上阿西西教堂壁畫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曾延聘各派大師參與製作,人多手雜,風格歧異,具體確定作者相當困難。目前義大利學者一般認為上部教堂中表現弗蘭奇斯生平的1組28幅壁畫主要為青年喬托所作,也有幾個佚名藝術家參與;而外國學者則多持否定意見。這組壁畫在寫實和構圖上都代表了13世紀末期義大利藝術的最高水平,並有融匯前輩各派大師的特點,在有關知名作者中似以歸屬喬托最為恰當。此外,喬托在1298年作於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的壁畫,也因日後教堂改建而被弄得面目全非。

逝世人物

丁謹
泉州南部10公里處的陳埭丁姓家族是元初居泉的穆斯林商人丁謹(1251~1298年)的後裔。丁謹字慎思,疑即阿拉伯文名Shams-al-Din的音譯,取尾重音Din即丁爲姓,丁姓第十世祖丁衍夏(1516~1597年?)曾著有《感紀舊聞》一文,推測其祖先爲雲南著名的穆斯林政治家賽典赤----瞻思丁“亦思巴奚”戰亂之後,丁姓第三世祖丁太臯避居於晉江縣陳埭村。丁姓遷居陳埭之初仍體保持伊斯蘭信仰,至六世祖丁寬(卒於1442年)和丁敏(卒於1456年)的墳墓都是伊斯蘭式的。
法老賽蒂一世

法老賽蒂一世法老賽蒂一世
埃及人早在距今約三千多年前就已經注意到了四個“定宮”。在法老賽蒂一世(SetiI,死於公元前1298年)的石棺上,發現了代表“四神”(fourdeities)的神祗形象。
所謂“四卷赫爾墨斯星占之書”,即指《神使之書》。《神使之書》中包含著宗教、幾何、鍊金術、天文、星占和許多其他方面的古老知識。這些知識在古埃及是屬於禁秘的,只有最高貴的祭司階層被允許接觸它們。這種禁秘使得《神使之書》很難有完整的文本傳世。古人曾猜測亞歷山大大帝墓中有一部全本殉葬,但也無法證實。不過現在學者們已經能夠知道,《神使之書》的星占學說包括好幾個方面:如星占醫學、旬星(decans,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黃道上的行星以及有星占學意義的各種度數。歸於赫爾墨斯名下著作經常被後世的星占學引用。引用赫爾墨斯的星占學中較著名得有:安條克(Antiochus,雅典人)、薩拉皮翁(Sarapion,他是希臘大天文學—星占學家希巴恰斯的弟子),以及色拉西洛斯(Thrasyllus),他可能是羅馬帝國時代最有影響的星占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