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5年

1085年

1085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曆乙丑年(牛年);遼大安元年;北宋元豐八年;西夏大安十一年;越南廣祐元年;日本應德二年。它的第一天在星期二開始。

大事記

宣仁太后垂簾聽政

(圖)王珪《金陵懷古》王珪《金陵懷古》

元豐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去世後,宰相王珪立即宣讀宋神宗遺詔,由宋哲宗繼皇帝位。宋哲宗八歲即位,尊奉宜仁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為皇太后,德妃朱氏為皇太妃,軍國大事由太皇太后暫時處理,一切按照真宗劉皇后聽政的先例辦理。同月,朝野內外大臣上書要求小皇帝宋哲宗聽政,並請求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宣仁太后垂簾聽政後,立即起用王安石變法的反對者,任用司馬光為宰相,文彥博、呂公著等人也相繼上台,掌握了朝政,司馬光等人任用劉摯、王岩叟等人為諫官,竭力詆毀攻擊變法派。當時宋哲宗年齡尚幼,根本不理朝政,因而司馬光等在宣仁太后的大力支持下,全部廢除了王安石的新法,同時堅決打擊變法派人物和奉行新法的各級官僚,如呂惠卿、章惇、蔡確、呂嘉問等人,這些變法派人物有的被貶,有的被判刑,有的被逐出政府機關,不一而足。呂大防、梁濤、劉安世等人還把支持變法的八九十名官僚劃入王安石、呂惠卿、蔡確等人名下,認為他們結成死黨。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元祐更化”。元祐期間的一切措施都是在宣仁太后的操縱下進行的,直到元祐八年(1093),宣仁太后去世,年輕的宋哲宗才親自處理朝政,改元“紹聖”(紹述宋神宗之政)。

呂公著上書太皇太后
元豐八年(1085)六月,呂公著上書,認為宋哲宗剛即位,太皇太后聽政,其中有十件事是皇帝應注意的,一曰畏天,二曰愛民,三日修身,四日講學,五曰任賢,六日納諫,七曰薄斂,八曰省刑,九曰去奢,十曰無逸。同時呂公著還向太皇太后推薦了一些人才,將作少監孫覺敢於直言極謙可充任諫議大夫,范純仁、李常、劉摯、蘇轍、王岩叟等官僚均屬德行俱佳的士大夫,太皇太后完全可以信任這些人並加以重用。其後司馬光又推薦趙彥若、傅堯俞、范祖禹、粱燾、韓宗道、蘇軾朱光庭、王存、趙君錫、唐淑問等人。這樣,反對變法的人物幾乎都被推薦到中央行政機構擔任要職。

司馬光論保甲法
元豐八年(1085)七月,司馬光上書太皇太后,陳述保甲法的弊病。他認為宋神宗為征討邊疆少數民族,拓寬疆域而在全國各地推行保甲法。但先帝在世時已發現保甲法有不少弊病,因而頒布了不少法令加以矯正。司馬光的奏章呈上後,宰相蔡確等人認為司馬光的意見不通,因而未加以執行。

拽厥嵬名被擒
拽厥嵬名是西夏皇帝的駙馬,擔任宥州(今陝西靖邊西北)正監軍,他一直駐兵賀蘭原(今陝西靖邊東南),經常出兵侵略宋朝邊境,而且每年都取得勝利,因而驕傲自大,在宥州境內根本不做防禦的準備。元豐八年(1085)、夏大安十一年三月,宋慶州(今甘肅慶陽)知州趙卨派遣李照甫、耿端彥、蕃官歸仁為大將,兵分三路偷襲拽厥嵬名。因為賀蘭山地勢險要,假如拽厥嵬名率軍逃入平夏城 (今寧夏固原西北),宋軍將無法攻破此城。於是趙卨另外派三員蕃將各自統帥五百名輕裝士兵,截斷拽厥嵬名的歸路。耿端彥等三路宋軍直搗賀蘭原,拽厥嵬名統一萬士兵迎戰,西夏軍隊大敗,率殘兵敗將逃往平夏城,這正中了宋軍的埋伏,拽厥嵬名被擒。

元豐廢除保馬法
元豐八(1085)三月,資政殿學士韓淮上書認為農民的主要精力是種田,但保馬法卻讓農民出錢買馬,農民本身就不情願,而且農民還要投入大量精力飼養馬匹,一旦馬匹死亡,農民還得負責賠償,農民所遭受的損失是慘重的;加之保甲、保馬等法又是結合在一起的,許多保甲外出為盜賊,嚴重影響了社會治安,因而他建議廢除保馬法。四月,朝廷下詔將開封府、京東、京西、河北、陝西、河東等地農民所養馬匹由官府出錢買回來,撥給陝西等地區缺馬的士兵,這就廢除了這些地區的養馬法。八月,保甲養馬制度完全廢除。

(圖)司馬光司馬光

洛陽耆英會
熙寧元豐年間,文彥博、司馬光、范純仁等人被罷免官職以後,與在洛陽的一些士大夫往來十分密切,邵雍、程顥、程頤等人都以道學家自居,文彥博等人待之如上賓。富弼、司馬光等人也仿照白居易九老會的故事,經常集中在一起,賦詩取樂。他們只按年齡大小排列順序,不按官職高低來論資排輩。在他們集中的地方修建一所房子,將他們十三人的像全部畫在房子裡面,當時人稱之為“洛陽耆英會”。他們卻十分喜歡接納賓客,與這些士大夫在一起談論一些趣聞軼事或國家大事,然後喝幾杯酒,吃一頓便飯,號稱是“真率會”,洛陽人都敬重他們,也十分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每次在他們聚會之時總有人圍觀。

折克行御夏兵
宋夏戰爭爆發後,西夏軍隊入侵環慶路。種諤派兵抵抗西夏軍隊的進攻,命令折克行帶兵三百人保護糧道的暢通,與西夏軍隊相遇,大戰於葭蘆(今陝西佳縣境)。折克行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大敗西夏軍隊,折克行因戰功而被晉升為府州知州。陝西軍隊主動出擊西夏,折克行率領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兵為先鋒軍,西夏大將咩保吳良領兵萬人前來抵抗折克行軍隊,咩保吳良大敗身死。知太原府孫覽與各邊將商量修築葭蘆城,但宋軍將領大多反對這一計畫,孫覽召見折克行,折克行堅決支持孫覽的計畫,並立刻率領所部軍隊屯駐吐渾河,假裝準備隨時出擊西夏。西夏軍隊不敢輕舉妄動,怕中折克行之計,因而宋軍順利地修築了葭蘆城。折克行領兵防禦西夏三十年,他善於統帥士兵,深得士兵擁戴,戰功卓絕,羌人親切地稱呼他為“折家父”。正因為折克行在對西夏的戰爭每戰必勝,西夏軍隊十分畏懼他,元昊大力擴充左廂軍,專門對付折克行。

台諫彈劫蔡確
元豐八年(1085)十一月,宋神宗逝世後,宰相蔡確、知樞密院事章惇、中書舍人劉恕等人自認為擁立宋哲宗有功勞,還誣衊太皇太后高氏有廢宋哲宗的陰謀。韓縝對蔡確等人向來不滿,因而當太皇太后宣布宋神宗靈柩到太廟的山陵使時,韓縝愈益憤憤不平,在太皇太后面前告狀,訴說蔡確等人的奸計。蔡確擔任山陵使回到朝廷後,準備提拔太皇太后親戚高遵惠為待制、張璡為郎官、韓宗文為館職。太皇太后將蔡確的建議傳達給韓縝,徵求他的意見。韓縝回答說:高遵惠是太后的族人,張璡是中書侍郎張璪的弟弟,韓宗文是我的侄子,這樣晉升大臣,恐怕引起朝廷內外混亂,人們必定以為太后和執政大臣一道以權謀私,任人唯親。這些事情傳出後,朝廷上下一片譁然。群臣紛紛上書,指責蔡確專權誤事,結黨營私。幾乎每天都有類似的奏章上呈到太皇太后處。恰在此時,京城開封地區久旱無雨,莊稼乾枯而死,農民四處逃亡。台諫官們又找到了新的口實,他們上書猛烈攻擊蔡確等人,說他們在執政期間,政治昏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因而引來了上天的懲罰。迫於壓力,蔡確多次上書太皇太后要求辭職。元祐元年(1086)二月,貶宰相蔡確為陳州知州,司馬光被認命為尚書左僕射,開始真正執掌大政。

逝世

宋神宗去世

(圖)宋神宗宋神宗

元豐八年(1085)正月,宋神宗患病後,臥床不起,二月,宋神宗疾病癒來愈嚴重。三省樞密院長官進入內宮請安,宰相王矽說元豐七年 (1084)冬天曾同宋神宗談到延安郡王出宮之事,乞望陛下早日將延安郡王(趙煦)立為太子,此時宋神宗巳不能說話,只是點頭表示同意。王矽又建議讓皇太后<宜仁太后)暫時處理朝政,等宋神宗身體康復後再還政,宋神宗也點頭認可。當時宣仁太后、皇子趙煦、朱德妃都在場,王矽等人退出宋神宗臥室後,跪在宣仁太后面前,要求她處理朝政,宜仁太后慌忙躲避,但宦官張茂則對宜仁太后說:太后固然應當為國家社稷著想。不應竭力逃避責任。於是宣仁太后才同意垂簾聽政。神宗於三月去世,趙煦即帝位,這就是後來的宋哲宗。

梁乙埋卒
大安十一年(1085)二月,梁氏兄妹專權後,梁乙埋多次派兵侵擾宋朝邊境,宋朝鄜延路經略使趙卨曾寫信質問梁乙埋為什麼要與宋朝結仇,並提醒梁乙埋說入侵宋朝是得不償失的愚蠢作法。梁乙埋鑒於國內一些權臣掌握兵權,憂心忡忡,因而後來他自己從不親自帶兵出征。早在諒祚統治時期,梁太后即特批梁乙埋官爵可以世襲。大安十一年(1085)二月,梁乙埋去逝,其於梁乙逋自立為國相,把持了西夏政權。

程顥卒
元豐八年(1085)六月,北宋一代理學家程顥(1032-1085)溘然長逝。顥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河南(今洛陽)人程顥在王安石變法初期擔任監察御史里行一職,熙寧初年,張戩與王安石爭論新法,認為新法行不通,明道先生程顥加入進來替張戩打抱不平,猛烈抨擊王安石新政,詆毀王安石本人,後來被排擠出京師,出任州縣官吏,然後回到洛陽,與司馬光等人過從甚密。晚年,程顥自己也承認當初反對變法派出現了失誤,他說:王安石新法之所以能夠推行開來,其重要原因是由於反變法派的猛烈攻擊,促使新法得以推行,假如當初反變法派用真誠之心感動宋神宗,就不會出現目前這種情況了。宋哲宗即位後,程顥頗有懷才不遇之感,也很想憑自己的才學經世濟道,於是哲宗任命他為宗正寺丞,準備迅速提拔他,但尚未到任便去世了。程顆死後,無論與他有過交往而認識他,或是毫無往來關係的官僚士大夫莫不扼腕嘆息,悲痛不已。文彥博採納眾多士大夫的建議,在程顥的墓碑上題上“明道先生”四個字。後世將程顥與其兄程頤的學術稱之為“洛學”。

太后梁氏卒
大安十一年(1085)十月,西夏國母梁氏逝世。梁氏經常患病,至晚年才有孫子乾順,太后十分溺愛乾順。她臨終之際留下遺書給秉常,說西夏世世代代接受宋朝的封爵,宋朝對西夏可謂有大恩大德,但宋夏雙方戰爭不息,因此,她決定將遺留的物品上交給宋朝,表示自己並未曾忘記宋朝的恩情。因此,梁氏去世後,秉常將她的馬匹,白駱駝獻給宋朝,宋朝派遣刑部郎中杜紘出使西夏,祭奠太后梁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