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年

1015年

1015年是農曆乙卯年(兔年);契丹開泰四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大理明啟六年;越南順天六年;日本長和四年。

大事記

遼攻高麗

(圖)吉林集安高麗國王陵吉林集安高麗國王陵

開泰三年夏,遼派國舅蕭敵烈、東京留守耶律團石等討伐高麗,在鴨綠江等地建造浮梁以進。次年(1015)春正月,遼再派兵東征高麗,以東京留守善寧、平章涅里袞帶領大軍及女真諸部兵分道進討。四月,蕭敵烈等無功而還。五月,命北府宰相劉晟(慎行)為都統,樞密使耶律世良為副,殿前都點檢蕭屈烈為都監,再攻高麗。劉晟先攜家眷置邊郡,逗留失軍期,被責還京師。耶律世良、蕭屈烈帶兵進討,九月,攻高麗通州,高麗將領鄭神勇領兵繞至遼軍陣後,襲殺遼軍七百餘人,鄭神勇戰死。遼軍又進攻寧州,不克而退,高麗將領高積余率兵追擊,敗死疆場。既而遼軍攻取定遠、興化二鎮。十一月,遼命上京中京及諸宮選精兵五萬五千人,以備東征。次年春正月,耶律世良、蕭屈烈部與高麗軍在郭州西交戰,打敗高麗軍,斬殺甚眾,盡獲其輜重。遼師駐紮南海軍,耶律世良卒于軍中。

烏古部叛遼
烏古,又譯作烏骨里、於厥,遼北邊族,以遊牧捕獵為業。烏古部對遼叛服不常,遼太祖以烏古降俘人戶置烏古涅刺部和圖魯部,聖宗則置斡突盌烏古部。開泰二年(1013)春,烏古部叛遼,右皮室詳穩延壽率兵討之,七月,叛部復故疆。三年四月,烏古部又叛。四年四月,耶律世良破敗之,遼議內徙其眾,而烏古安土重遷,於是又叛,未幾,敗。遼築河董城於臚朐河(今克魯倫河)北,安置誘遷來的烏古部眾及敵得烈部。

宋置蔡河鎖
大中祥符八年(1015),於京城蔡河上下游置上、下二鎖,屬提點倉場所,掌徵收蔡河中舟船、木筏通行稅。元豐改制後屬太府寺。此外,諸州軍河津亦置所徵稅。

宋抄校館閣書籍
由於遭受榮王宮火災,崇文院、秘閣藏書所剩無幾,既而別建崇文外院,重新抄寫書籍。大中祥符八年(1015)十二月,真宗命樞密使、同平章事王欽若總管抄寫校勘館閣書籍,翰林學士陳彭年為副,並鑄印給之。又令吏部銓選慕職、州縣官有文學者赴三館、秘閣校勘書籍。出太清樓書籍,募筆工二百餘人抄寫,又募人以書籍賣於官府者,驗收真本付其值,得書籍一萬八千七百餘卷。所抄書籍,須幾經點校,凡校勘官校畢,送覆校勘官覆校,既畢,送主判館閣官點檢詳校,再由覆點檢官復加點檢,

宋置謄錄院
為防止科舉考試判卷時因辨識筆跡導致的作弊,大中祥符八年(1015)禮部試時,行謄錄法,置謄錄院。舉人納卷後,密封卷頭,編成字號,傳送謄錄院,在宦官監督下,由謄錄官指揮數百名書手抄錄成副本,再送考官考校定等。此後,謄錄法普及於殿試和各類解試,各級貢院亦皆設謄錄院。

宋建資善堂
大中祥符八年(1015),仁宗為太子時建立資善堂,專供宋皇帝子孫讀書,由儒臣等擔任堂內直講、翊善等官。元豐八年(1085),哲宗初開講筵時,曾命講讀官在資善堂講讀。南宋初,宰相趙鼎奉命在宮門內建造書院,紹興五年(1135)完成,作為資善堂。紹興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後,又增讀書、贊讀等官。

出生

遼興宗耶律宗真(1015年-1054年),遼國第七位皇帝

劉羲叟出生
劉羲叟(1015年-1060年),精算術,兼通《大衍》諸歷。修唐史,專修《律歷》、《天文》、《五行志》。
米海爾五世(1015年-1042年),拜占庭皇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