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澗風景名勝區

龍門澗風景名勝區

舒緩的道路,平坦而無須登山,這是龍門澗最大的特點。 ”龍門澗大峽谷全程內,大大小小的瀑布、跌水達170餘處之多。 gmen

龍門澗風景名勝區龍門澗風景名勝區
龍門澗風景名勝區北京城的西部(門頭溝區)。其占地約20平方公里,距市區約90公里。

景區簡介

龍門澗風景區以大峽谷為主景區。大峽谷全長15公里,為北京之最。其間蜿蜒曲折,深邃奧妙;峻岭迤邐,群山疊翠;怪石嶙峋,陡崖高聳;奇峰異洞,碧草清泉。數十個各具特色的景觀如:劍劈峰、大將軍石、空中溶洞、小三峽、一線天、落鳳坡、黑龍潭、姊妹峰、神女峰、天梯瀑等組成龍門澗“奇異的畫廊”。龍門澗地質構造奇特,在這裡您既可以品味長江三峽、黃河壺口之神韻,又可以領略匡廬飛瀑、陽朔奇觀之風采。這裡被學者譽為我國“北方的地質博物館”。

走進大峽谷,撲面而來的清新潤澤的空氣,涼、潤、甜,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由於龍門澗大峽谷崖高谷窄,兩側山峰相對谷底落差為300~600米,峽谷最窄處不足4米,太陽直射時間短,常年陰濕,水氣凝聚,揮發緩慢,植被豐茂,負氧離子含量很高,是市區的400~500倍,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大氧吧”。由於地貌的特點,氣溫比市區低7℃~8℃。盛夏時節,這裡沒有都市中酷熱煩悶的感覺,無暑清涼。舒緩的道路,平坦而無須登山,這是龍門澗最大的特點。款步前行,領略峽谷的風姿,遠看千峰峻秀,近看石破天驚。山崖突兀峭拔,嵯峨高峻;峰巒石骨嶙峋,若隱若現;

龍門澗屬岩溶峰林地貌。由於這裡處於半乾旱季風氣候,岩石的溶蝕速度變得很慢,岩層中的冰劈作用大於溶蝕作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岩溶峰林,被譽為:“北方喀斯特之花”。大峽谷崎嶇險峻,崢嶸深鎖。由於處於沿河城大斷裂帶邊沿,經過一億五千萬年前後的造山運動,水流不斷下切,侵蝕軟質岩石,兩側岩壁不斷抬升,最終形成了龍門澗這條枝枝蔓蔓、溝壑縱橫的大峽谷。兩側岩壁按不同的高度,參差錯落地排列著大大小小的岩洞。由於山崖的不斷抬升,距谷底近百米,高居懸崖岩上,可望而不可及。龍門澗大峽谷是地質張性順扭活動的產物。峽谷蜿蜒曲折,千迴百轉,猶如一條虬龍,匍匐山間,形成龍門澗獨有的的特點:乍看似:“山重水覆”,近前卻“柳暗花明”。“蒼巔互出縮,澗勢曲走蛇。”

龍門澗風景名勝區龍門澗風景名勝區
穿越大峽谷,向西可到靈山風景區;向東翻過一道山樑可達黃草梁的明長城敵樓。龍門澗風景區坐鎮中心,四通八達,左右逢源,真乃福地也。

“山作青螺黛,水如碧玉簪。”龍門澗大峽谷全程內,大大小小的瀑布、跌水達170餘處之多。小的只有幾十厘米,大的落差可達幾十米。層層疊疊,斷斷續續的流水時隱時。流淌不息潺潺的溪水,有時在碧玉般的水潭中恬靜地漫步,有時卻如一斛珍珠迸發,拋銀碎玉,而有時又似一條匹練,當空飛舞。綠色的峽谷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展現出迷人的南國風韻。每一曲,每一折,就像是一幅又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風景畫,充滿幽情,充滿詩意。有人譽之為“京西小桂林”、“燕京小三峽”。

龍門澗的植被因山而異,從谷底到巔峰,一條條綠色的緞帶系在山腰,似項鍊似花環,鬱鬱蔥蔥。那裡面有黨參、天南星、何首烏、刺五加等上百種中草藥材,以及素有“北京雪蓮”之稱的款冬花。峽谷內,隨著季節的不斷變化,各類山花競相綻放。這裡是花團錦簇,那裡是萬綠叢中一點紅。正是爭奇鬥豔,奼紫嫣紅,各領風騷。

神話傳說

風景秀麗的龍門澗風景名勝區坐落在門頭溝區清水鎮的燕家台村,秀美的山村養育了勤勞、樸實的人民同時孕育了渾厚、純樸的民間文化。這裡的人們熱情、善良,過去這裡雖是一個只有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但在革命戰爭年代就出現了22位烈士和許多英雄人物,當代作家丁玲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書中塑造了一位武工隊隊長趙大栓,這個人物的原形就是以燕家台前任黨支部書記趙永成同志,燕家台這樣的故事非常多。另外對於景區的各個景點,在民間也同樣流傳著各種各樣美麗的傳說,它們為我們的景區增添更多的文化內涵。在這裡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燕家台這座古老的山村的文化史,為您舒適的旅遊生活更增添一點文化內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