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風景名勝區

峨嵋山風景名勝區

峨眉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峨嵋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詩人譚鍾岳將峨嵋山佳景概為十景,其實其景點遠不止十個。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現已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峨眉山風景峨眉山風景

峨眉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現已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主要特色

峨眉山風景峨眉山風景

峨嵋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嵋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嵋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嵋山為“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嵋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嵋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峨嵋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絢麗的自然風光

峨眉山風景峨眉山風景

峨嵋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詩人譚鍾岳將峨嵋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羅峰晴雲”、“聖積晚種”。現在人們又不斷發現和創造了許多新景觀,如紅珠擁翠、虎溪聽泉、龍江棧道、龍門飛瀑、雷洞煙雲、接引飛虹、臥雲浮舟、冷杉幽林等,無不引人入勝。進入山中,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峰迴路轉,雲斷橋連。澗深谷幽,天光一線。萬壑飛流,水聲潺潺。仙雀鳴唱,彩蝶翩翩;靈猴嬉戲,琴蛙奏彈,奇花鋪徑,別有洞天。春季萬物萌動,鬱鬱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奼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登臨金頂極目遠望,視野寬闊無比,景色十分壯麗。觀日出、雲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曠神怡;西眺皚皚雪峰、貢嘎山、瓦屋山,山連天際;南望萬佛頂,雲濤滾滾,氣勢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鋪錦繡,大渡河、青衣江盡收眼底。置身峨嵋之巔,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慨。

悠久的佛教文化

峨嵋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嵋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寺廟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銅鐵鑄、瓷製、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峨嵋山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峨嵋山武術作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享譽海內外。這些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甲天下的峨嵋山,終年常綠,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國”之美稱。由於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樣的氣候和複雜的土壤結構,為各類生物物種的生長繁衍創造了絕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在方圓15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生長著高等植物3200多種,有人說峨嵋山植物種類的數量相當於整個歐洲植物種類的總和。在峨嵋山生長的植物中,有被稱之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欏,有著名的峨嵋冷杉、楨楠、洪椿;有品種繁多的蘭花、杜鵑花等,還有許多名貴的藥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這些植物為峨嵋山披上秀色,還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峨嵋山有2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黑鸛、小熊貓、短尾猴、白鷳雞、枯葉蝶、彈琴蛙、環毛大蚯蚓等。特別是見人不驚,與人同樂的峨嵋山猴群,已成為峨嵋山中獨具一格的“活景觀”而聞名中外。

神奇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峨嵋山地質構造的輪廓,新構造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及其伴隨的青藏高原的強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壯麗的峨嵋山。峨嵋山的地層從前寒武紀以來,除缺失中、晚奧陶世、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沉積外,其餘各時代地層均有沉積。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積相標誌的大量的生物化石,為研究沉積相、復原古環境、進行全球生物地層學及生物地理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資料,麥地坪剖面對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線的研究,碳酸鹽台地沉積相的研究,中、下三疊統龍門洞剖面對潮坪沉積相的研究,晚二疊世基性岩漿噴溢的峨嵋山玄武岩對大陸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過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已成為中外學者進行地學科研的基礎。峨嵋山獨特的地質特性,為多種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自然景觀的形成創造了先決條件。

主要景點

金頂

金頂金頂

金頂為峨眉山遊程的最高峰,其海拔為3077米,頂上是個小平原,原有銅殿一座,在太陽的照射下,光彩奪目,故而得名金頂。登上金頂,人們頓覺萬象排空,氣勢磅礴,驚嘆天地之奇妙。極目四望,成都平原盡收眼底,千山萬嶺,起伏如浪,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大雪山、瓦屋山、貢嗄山歷歷在目。

金頂四面十方普賢金像

金頂四面十方普賢金像金頂四面十方普賢金像

峨眉山金頂四面十方普賢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個十方普賢的藝術造型。金佛系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通高48米,總重量達660噸,由台座和十方普賢像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長寬各27米,四面刻有普賢的十種廣大行願,外部採用花崗石浮雕裝飾,十方普賢像高42米,重350噸,中個金佛設計完美,工藝流暢,堪稱銅鑄巨佛的曠世之作,頗具幾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審美價值,是海峽兩岸藝術家心靈的碰撞,智慧的結晶。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彌陀佛的48個願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願,二是象徵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意喻普賢無邊的行願能圓滿十方三世諸佛和芸芸眾生。普賢的十個頭像分為三層,神態各異,代表了世人的十種心態。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徵,金佛是峨眉山的標誌,不到金頂等於沒有到峨眉山,到金頂不拜金佛是一生的遺憾。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峨眉山為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萬年寺

萬年寺萬年寺

萬年寺是四川峨嵋山歷史最久的古剎之一,相傳為漢代採藥老人蒲公禮佛處。東晉隆安五年(401)創建時名普賢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稱白水普賢寺;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重修時,神宗賜額聖壽萬年寺,沿稱至今。此寺原有殿宇七重,規模宏大,幾經興廢,現今只剩一座明代無梁磚殿。明代重修時,仿印度、緬甸建廟技術和風格,主殿長寬均為16米,四壁全部用磚砌,砌到7.7米處,逐漸內收,建成穹窿形拱頂,上面繪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飄拂的四天女。全殿無梁無柱,不用一木,故稱無梁殿,殿牆上裝飾圓拱、垂柱、窗欞等仿木結構的圖案。圓頂建有五座白塔和四隻吉祥獸物;殿內頂壁四周佛像密布,原供鐵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羅漢五百,造型古樸,稱為千佛朝普賢,現只穹窿下正中供奉著高7.35米、重62噸,鑄於宋太平興國五年(980)的騎白象的普賢菩薩銅像。菩薩神態安詳,趺坐於蓮花寶座上,頭戴五佛金冠,手執如意,體態豐滿,神情肅穆;蓮花花瓣怒綻,重疊四層。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態渾雄,大耳下垂,鼻幾觸地,四足立於蓮台之上。普賢又稱通吉、三曼多陀羅,代表德行。傳說此菩薩有延命之德,發過十大弘願,因而成為主理德、行德者,尊號大行普賢。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普賢常騎六牙白象。寺內右側有一長方形水池,相傳唐代僧人廣浚曾在池邊為李白彈琴,遂有李白千古傳頌的《聽蜀僧浚彈琴》詩,詩日: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萬年寺景區,屬峨眉山的中部地帶,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間。樹木以闊葉樹為主,間有針葉樹種,幫春秋山色分明。春季,山色青翠;秋季,楓葉泛黃,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在萬年寺一帶,山民村舍錯落,宛如一幅恬靜的山鄉景色畫圖。 萬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創建於晉,稱普賢寺,唐時改名白水寺,宋時為白水普賢寺。現在的萬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願樓、齋堂。這座山門、彌勒殿和裡面的毗盧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邊的幽冥鐘樓,右邊的鼓樓長廊和圍牆,成為峨眉山規模最大的寺廟。在國內有較大的名氣,《中國名勝辭典》、《中國風景名勝辭典》及一些佛教書籍中都有記載。 年寺還有一段光榮歷史,那就是唐代開元年間,詩人李白來游峨眉山時,住在萬年寺毗盧殿,嘗聽廣浚和尚彈琴。後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為之紀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聽琴處。李白喜歡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寫下千古傳頌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他下山後還寫了一首《聽蜀僧浚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萬年寺的景致非常優美,特別是到了秋天,樹葉泛紅,倒映在白水池中,風起葉動,池裡陣陣紅波閃動,十分迷人。白水秋風為峨眉山十景之一。白水池中還生息著一種令人喜愛的小精靈--彈琴蛙。天氣晴朗,遊人站在池旁,輕輕擊掌,它立刻就會彈起琴來,清脆悅耳宛如彈奏古箏,為遊人頻添情趣。

清音閣

清音閣清音閣

清音閣,又稱臥雲寺,以晉人左思詩句: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詩意而取名清音閣。它位於峨眉山牛心嶺下黑白二水匯流處,海拔為710米。該處是唐僖宗年間慧通禪師修建,供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大師之像。深夜聽清音,是最好的黃金時段。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繼業三藏,從印度研經歸來,常信在大峨寺後的呼應庵中。夜聽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風雨無陰。還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傳說:在一個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情著清音返回庵中。在黑白二水匯流處,高興地拾得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個人成分出,以為至寶,供奉前,見石之處,後名寶現溪。而今,雖然人面寶石不見了,但寶現溪這個地名是無法磨滅的,至今還泛起人們聽清音的興頭。在清音閣,可看到山光水色,聞到花草芬芳,聽到流泉清音,觸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使游者獲得峨眉風光總體的審美感受。古今遊人多稱譽為峨眉山第一風景。

一線天

清音閣清音閣

白雲峽,兩邊石岩壁立,下面流水寒徹;頂上古木參天,只見青天一線,所以又叫一線天。這是在七千萬年以來,由於地殼運動,使地殼迅速上升,河水強烈地下切,把這岩石切了個深槽。古時僧人來往過此,全靠在石壁上鑿石穿孔,橫穿進木樁作梁,再在樁上面鋪橫木條當橋板,人踏上去,棧道吱吱作響,上下閃動,夠人擔驚受怕的。1980年後,為方便遊人通行,改建成了現在的鋼筋水泥預製板棧道。這樣雖不及古棧道原始風味濃郁,便平坦寬敞,免去擔憂,便可盡情欣賞這裡的自然美景了。出門在外,誰都希望旅途平安嘛。

洪椿坪

洪椿坪洪椿坪

洪椿坪又名千佛庵,明代楚山大師始建,德心和尚續建,因寺外有千年洪椿古樹而改名洪椿坪。寺周圍古木扶疏,群峰相映,風景佳絕,空氣清新,是山中最佳的避暑勝地。炎夏山間的清晨霧雨霏霏,素稱洪椿曉雨。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描寫就是這一景象。寺中有清代乾隆年間的正明司碑,刻有漢藏二文,記述藏傳佛教徒朝拜峨眉始略,是四川唯一的木質漢藏文木碑。另外,洪椿曉雨是峨眉山的十大勝景之一。寺內還藏有明代破山、海瑞、清代張問陶及近代徐悲鴻等名家的書畫墨跡,還有一座千佛蓮燈,更是剔透玲瓏,異常別致。

洗象池

洗象池洗象池

洗象池原名初喜亭,意為遊人到此,以為快到頂了,心裡歡喜。清康熙年間建寺,傳說古時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賢菩薩騎象登山時,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而以得名。此處屬高寒地帶,雨雪較重,故而其殿矮小,且用鉛皮蓋房,其中有彌勒殿、大雄寶殿和觀音殿。象池夜月為峨眉山十景之一:每當雲收霧斂,碧空萬里,月朗中天,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宛若置身雲霄,令人氣爽神怡。由於此地是遊人必經之地,1982年國家投資在寺外新建客舍四幢,成為山中大寺之一。這一帶常有群出沒,並向遊人伸手要食。

峨眉山靈猴

峨眉山靈猴峨眉山靈猴

峨眉山靈猴是峨眉山的精靈,嬉鬧頑皮、憨態可掬又極通人性子,見人不驚、與人相親、與人同樂,給遊人帶來無數歡樂,成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觀。與猴群嬉戲,給猴子餵食,觀賞其千姿百態,了解其生態習性,最後再來一次親密接觸,成為遊客到峨眉山旅遊不可缺少的項目。峨眉山生態猴區位於峨眉山清音閣,一線天至洪椿坪之間,為一段狹長的幽谷,占地25公頃,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自然生態猴保護區。生態猴區內現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達300多隻。

報國寺

報國寺報國寺

報國寺位於峨眉山麓,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廟、峨眉山佛教協會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動的中心。四川峨嵋山的眾多寺廟裡,報國寺是入山的門戶,是游峨眉山的起點。這裡寺周楠樹蔽空,紅牆圍繞,偉殿崇宏,金碧生輝,香菸裊裊,磬聲頻傳。此寺座西向東,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對鳳凰堡,後倚鳳凰坪,左瀕鳳凰湖,右挽來鳳亭,恰似一隻美麗、吉祥,朝陽欲飛的金鳳凰。山門前有一對明代雕刻的石獅,造型生動,威武雄壯,就象左右門衛,守護著這座名山寶剎。山門上:報國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題,玉藩手書。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山門兩邊柱上那副對聯鳳凰展翅朝金闕,鐘磬頻聞落玉階。就是對報國寺這隻金鳳凰周圍景物的生動描寫。橫匾普照禪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個意思:佛教稱峨眉山為大光明山,晝有神奇的佛光出現,夜有萬盞聖燈來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邊鶴駐雲歸,意為鶴停下了,雲歸山岫,喻指清涼靜地,含有道家韻味。大門上的聯語:獨思喻道,敷坐說經。前者是說靠自己的思維明白佛經的道理,就是佛學講的獨覺境界。後句是說高僧大德鋪設好法座向弟子講經說法。整個寺廟系典型的庭院建築,占地60餘畝,一院一景,層層深入,蔚為壯觀。佛教協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裡舉行。這裡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名人、佛教團體。報國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寺內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顯雄偉自然。寺內藏經樓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態生動大方,是件珍貴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層的紫銅塔,塔身鑄有4700多個佛像,還刻有《華嚴經》全文,故名華嚴塔,也是一件貴重文物。報國寺門口,新建一亭,掛有明嘉靖年間聖積寺所鑄的一口大鐘。鍾高2.3米,重10餘噸,敲鐘時聲聞30餘里,當時因在晚上敲,故名聖積晚鐘。報國寺還設有峨嵋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種陶瓷玉石、文獻字畫、金屬器皿和戰國時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伏虎寺

伏虎寺伏虎寺

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始建於唐代,南宋紹興年間改建,清順治年間,貫之和尚重建,歷時二十載,為全山最大寺廟之一。進入寺門便是彌勒殿,殿內供金身泥塑彌勒坐像,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彌勒殿後系韋陀殿,內有韋陀像。寺內有華嚴塔亭,中置明代鑄造的紫銅華嚴塔一座,塔高5.8米,共14層,塔身鑄有4700餘尊小佛像,塔體鐫刻《華嚴經》文。華嚴銅塔以其時代久遠、體形高大和鑄造精良而居中國銅塔之最。伏虎寺是峨眉山有名的一個寺廟,位於報國寺西約一公里,始建於晉代,當時稱為藥師殿,後來一度曾改稱為龍神堂、虎溪禪林、虎溪精舍。因山形如臥虎,遂將寺定名為伏虎寺,又因為傳說樹林中多有虎患,於是建立尊勝幢,其外形製作像塔一樣,上刻梵咒,放在無量殿前。寺內建築,歷經朝代興廢,也曾幾度興廢。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 現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於伏虎寺居住,該寺隨之成為中國較大的比丘尼道場之一。 洗象池也是峨眉山的有名的一處寺廟,又名天花禪院。明代稱初喜庵,又叫做歡喜亭。清康熙時擴建,從而成為一座寺廟,實際上是供旅遊者休息的地方。因為寺的前面有一很小的六邊形池塘,相傳為普賢菩薩洗象的地方,於是寺因而得名 。寺內建築有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客堂、齋堂等。 1983年,洗象池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