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牙百合

龍牙百合

龍牙百合,栽種於湖南(隆回、安化)、江西(萬載、永豐中西山)等地,其中湖南隆回北山鄉尤為知名,龍牙百合在隆回是久負盛名的物產,種植歷史據縣誌記載可追溯至宋朝,其龍牙百合產品是歷朝歷代的貢品;龍牙百合是白花百合中的優良品種,也是營養最好的品種。百合(白花百合) 鱗莖球形,橫徑2-2.4厘米,鱗片披針形,白色,曝曬時呈黃白色或稍帶粉紅色。澱粉含量高,營養豐富,味淡不苦,地上莖高約100厘米,葉散生,倒披針形。花乳白色有香氣,能結實產生種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龍牙百合龍牙百合

鱗莖球形,徑約2-4.5厘米,鱗片披針形,無節,白色。地上莖可高達2米。葉散

生,通常自下而上漸小,倒披針形至倒卵形,長7-15厘米,寬約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5-7脈,兩面無毛。花單生或幾朵排列成傘形;花朵喇叭形,芳香濃郁,長13-18厘米;花被片乳白色,基部黃色,外面中肋捎帶粉紫色,無斑點;花被片向外張開或先端外彎而不捲,蜜腺基部有小乳頭狀突起;雄蕊向上彎,花絲長10-13厘米,中部以下密被柔毛。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鱗片育苗一般不開花,莖高僅為40-70cm。

生態習性

龍牙百合性喜半蔭環境,是百合類中既耐寒也較耐熱的種類之一。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壤土中,在排水不良的地方,易發生病害死亡。較喜微酸性土壤,但對輕石灰質土壤也能適應。

生長發育規律

龍牙百合一般秋季栽種,當年在土壤中的鱗莖或鱗片開始發育,先長出新根,形成內部鱗莖的新鱗片或小鱗莖,再次年早春氣溫回暖時,老鱗莖出現帶葉的地上莖,在地上莖的頂端形成花和果實。夏季葉片經光合作用製造的營養物質貯藏到新鱗片中。在生長發育期,植株自土壤中吸收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植株孕蕾開花時,對水與養料的需要最多,花後對水分的需要減少,同時新鱗莖形成,隨著地上部逐漸枯萎,鱗莖成熟,即可挖起貯藏待種或上市出售。

龍牙百合

龍牙百合:

百合

百合為萬載名產。萬載百合有500多年的種植和加工歷史,尤以龍牙百合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從宋朝開始,萬載龍牙百合粉就成為歷朝貢品。百合的地下鱗莖富有澱粉、蛋白質、脂肪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據醫藥典籍《金匱要略》、《本草綱目》、《中國藥典》記載,百合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理脾健胃、補中益氣、利大小便、解無名腫毒及止血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百合含有的秋水仙鹼、秋水仙胺等對人體細胞有絲分裂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癌細胞及急性痛風等,均有明顯療效。百合還可以提練葡萄糖和奎寧等藥品。

龍牙百合是萬載縣的一個傳統產品,個頭大、片長、肉厚、心實、色澤白、味道美、營養豐富、藥效明顯,經江西檢測站檢測,每百克百合中含水份65%,碳水化含物23.8%,總膳食纖維5.9%(其中果膠4.8%、蛋白質4%、脂肪0.1%、水分1.1%、鈣0.9%、鐵0.09%、熱量132千卡)。因此,百合是集食品、藥品於一身的綠色保健食品。

品種及育種 萬載縣以龍牙百合種植為主,藥百合和獨心百合為輔,江蘇宜興(藥百合)、甘肅蘭州(甜百合)、江西萬載(龍牙百合)為全國三大百合產地。故萬載素有“百合之鄉”的美稱。開始農民只會利用傳統方法,採用小球做種。年復一年,種球會分化變種而影響產量。後來農民逐步利用百合片進行繁殖,但時間需要三年才能做種,遠遠不能適應栽種的需要。為了解決育種這一難題,萬載與市有關科研單位進行了百合切片脫毒細胞分裂試管培育和“兩段育”、“兩段法”培育種子技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兩段法”培育種子技術,由原來的三年成種縮短為一年,成種率達到75%以上,該技術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為萬載縣龍牙百合大面積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栽種面積 龍牙百合產業化項目從1996年4月份開始分步實施,同年8月組建了萬載縣特色農業龍牙百合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並成立辦公室。1998年4月組建了萬載百合開發總公司,把龍牙百合產業化當一張“王牌”來打,從此百合生產開始有了較大的發展。項目實施的前一年全縣龍牙百合栽種面積不足800畝,1997年達到3500畝,產量2249噸,產值1344萬元,綜合產值1799萬元,分布在7個鄉鎮。1998年龍牙百合栽種面積達到7254畝,產量5438噸,產值3004萬元,綜合產值3692萬元;1999年龍牙百合栽種面積達到1.65萬畝,產量12375噸,產值6687.5萬元,綜合產值7164萬元;2000年龍牙百合栽種面積達到1.73萬畝。產量12975噸,綜合產值8093.3萬元。全縣21個鄉鎮、鄉鄉鎮鎮有百合,家家戶戶種百合,並湧現出1000畝以上的鄉鎮3個,200畝以上的村5個,10畝以上的專業戶97戶,栽種百合的農戶占全縣的40%以上,達到4600多戶。由於市場的萎縮,從2001年開始,全縣百合面積穩定在5000畝左右,產量3750噸,產值1500萬元,綜合產值2407.6萬元。

萬載縣龍牙百合產業化項目,得到了中央、省、地的重視和支持,財政部1996年4月給予500萬元低息貸款扶持,省、地分別將其列入“九五、十五”期間特色農業“241”發展規劃和特色農業6個重點項目之一。

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宜選用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高壟田或坡地,3年輪作一次。前作以瓜豆類,禾穀類為好,忌與蔥蒜輪作。深翻25cm以上,667平方米施石灰50―60kg,作畦寬1.8―2.0m,溝深40cm,按株行距開好定植穴或定植溝,667平方米施有機肥2500~3000kg,餅月巴50~100kg,磷月巴20~30kg,其上蓋土。地膜種植的以散施為宜,並整成龜背形。

2、播種育苗。選用健壯,鱗片色白、抱合緊密,單球重50~60g的種球,時期播種。行距30~33cm,株距15―20cm,定植溝深10―12cm,分層施基肥,溝底先放一層肥料,蓋一層土,播後蓋土厚3cm,再噴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地膜栽培的,將畦整平,整細,貼地蓋膜。

3、田間管理。冬季結合間作作物的肥培管理中耕除草,追肥。立春前每667平方米追熟腐人糞尿液1000kg,苗高33厘米時,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枯餅肥150kg,磷鉀複合肥10kg,深施於行間或培於蔸旁,並壅土培蔸。當5cm表土溫度達到25℃時,及時揭掉地膜。清溝排水,防漬澇。6月下旬選晴天每667m2用500kg人畜糞水加適量尿素澆潑。7月下旬天氣乾旱時葉面追肥1~2次,採收前40―50天停止追肥。

4、花期控制。現蕾後噴灑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若為收穫鱗莖,要在花期前噴施地果壯蒂靈,增粗營養運輸導管,提高鱗莖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優質高產。

生產加工與銷售 1996年萬載縣龍牙百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投入150萬元進行技改,新上一條全封閉無塵無菌全自動生產線,擴建了廠房,新建保鮮庫,改造烘乾設備,由原來的日加工能力0.5噸,達到日產百合粉1.2噸。糧食局於1998年投資100多萬元新上百合粉和百合面生產線各一條,萬載縣百合開發總公司投資50多萬元,新上一條百合粉生產線,百合食品有限公司投資200多萬元新上一條百合飲料生產線,這幾條生產線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加工能力,使萬載縣的百合加工步入良性循環,百合的附加值也大大提高。可年產百合粉110多噸,百合面200多噸,百合飲料1000多噸,產值達到2370萬元。從1996年至今,百合加工已有6大系列:百合粉(晶)、百合面、百合酒、百合糕、百合飲料共20多個品種,百合包裝工藝也不斷改進,質量不斷提高,綠色食品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百合粉遠銷日本,百合乾片遠銷東南亞地區,百合系列及鮮百合在全國各地均有銷售。

民間生產與銷售:除以上3大廠之外,民間加工有16個廠,年加工百合系列產品產值達1000多萬元。產品銷售全國,均以自產自銷為主。

獲得榮譽 萬載百合產業通過幾年的開發與建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1996年5月,百合綜合開發及系列百合產品,在國家科委舉辦的“星火計畫實施10周年暨八五農業科技攻關成果博覽會”中被評為優秀項目。1998年12月,江西龍牙百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為江西省星火計畫實施10周年先進企業。1999年4月,龍牙百合粉(晶)被評為“99江西省鄉鎮企業名優特新產品展銷會金獎”。1999年12月,萬載百合開發總公司在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獲得參賽獎”。2001年 3月,萬載龍牙牌百合粉、速溶百合粉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的綠色食品A級產品證書。2001年10月,經國家生態認證中心認證,萬載百合獲得有機食品證書。2003年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百合示範項目通過國家驗收。2003年萬載百合栽培技術通過省級驗收。

產地生境

分布於我國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河南、河北、陝西等省海拔300-390米處。

栽培技術

1、選地 根據百合的生長習性,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灌方便、呈微酸性(pH值5.5-6.8)、砂質壤土的田塊種植,忌連作。

2、整地 選好的田塊在前作收成後 ,進行深翻 ,必須曬白、 施足基肥。 基肥畝施腐熟農家肥 1500~ 2000kg、鈣鎂磷肥 50 kg 、呋喃丹 2 kg , 然後按南北向作成畦帶溝125cm、 畦高 30cm、 溝寬 25cm, 整畦時要求整平、 整松、 整細。 田塊要開挖排水溝。

3、栽種 一般在立秋至白露期間栽種 , 可進行鱗莖育苗、 鱗莖分離直播、 鱗莖心直播 , 挑選個大、 鱗片緊湊、 潔白、無病蟲害的百合鱗莖做種 , 畝用量 250 kg , 育苗按行距 20 ~ 25cm、 開溝深 5~ 10cm、 株距 15 ~ 20cm種植; 直播按行距 25 ~ 30 cm 、 開溝深 10 ~ 15 cm 、 株距15 ~ 20cm種植 , 畝種植密度 0. 8 ~ 1. 2萬株為宜。種植時隨剝隨即栽種 , 並勿使肥料接觸鱗片或鱗莖 , 栽後復細土至畦平 , 然後蓋上芒草 , 厚度 20 ~ 25cm。

4、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 百合生長期間應進行 3 ~4次中耕除草 , 但不宜過深 , 前期只需注意除草 , 後期進行適度中耕培土 , 最後一次應在 5月上中旬進行 , 並結合大培土 12 ~ 15 cm , 以防地上莖倒伏

(2)追肥: 百合於次年 3月上中旬出苗 , 待齊苗後即可追施苗肥 , 畝用 45%含硫複合肥 35 kg 或腐熟人畜糞尿 1000 kg + 腐熟餅肥 25kg;百合現蕾開花前應重施一次肥 ,畝用 45 %含硫複合肥 50 kg 。追肥時不可施在莖葉上 ,必須選擇雨天施在株間。

(3)灌溉排水: 百合喜乾燥、 忌澇漬 , 除栽種當年應保持土壤濕潤外 ,其餘時候都應注意清溝排水。鱗莖成熟時 ,應保持土壤適度乾燥 , 以防鱗莖腐爛

(4)控制生長:當百合長至 20 ~ 25cm高時 ,用 200mg /kg多效唑液噴施一次 , 可促使百合莖稈粗壯 , 促進地下鱗莖的形成與生長

(5)摘蕾:當百合花蕾剛發生時 , 應注意及時摘除 , 以免開花消耗大量養分 , 影響鱗莖的生長

發育。 摘蕾有利於提高鱗莖的產量和品質。

(6) 病蟲害防治: 百合病害主要有葉枯病、 立枯病、 軟腐病等 , 應以預防為主。栽種前應強調畝用 1 kg 多菌靈稀釋潑澆消毒 , 栽種時應選擇無病鱗莖 , 發病時應及時採用甲基托布津、 退菌特 800倍藥液防治; 百合蟲害主要是蚜蟲和地下害蟲 , 可用樂果、 吡蟲啉 1000倍液等進行 1 ~ 2次防治 , 地下害蟲應在整畦時畝用呋喃丹 2 kg 防治。

5、收穫 大田栽種一般次年收穫 ,於 8 ~ 9月百合莖葉枯萎後及時挖取鱗莖 , 剪去基部鬚根後 , 按用途、 大小分類 , 再分別復蓋潮沙土或黃泥土保藏 , 半年內可以隨時栽種、 加工或上市出售。

病蟲害

主要病害

1、病毒病 該病自早春起一直到收穫期都可能會發生

症狀:全株均可能發病, 發病時一般葉片縮小歪斜, 葉面出現大小不規則的圓形斑紋, 病株明顯矮小, 葉片密生, 花畸形, 色退淡, 被害嚴重的鱗莖變矮小。

2、葉枯病 又稱灰霉病, 在4~5月開始發生, 雨季迅速蔓延, 發病嚴重時造成莖葉枯死, 花蕾腐爛, 影響鱗莖產量。

症狀:葉、 莖及花都能感染該病, 病症依發生的時期與部位而有顯著不同。發生於幼株時, 莖葉萎縮成矮狀; 成株發病時, 多在葉部形成斑點; 老株發病時則侵害芽及花, 引起芽腐及花腐。但最普遍的是葉上的病症, 初在葉面上形成黃褐色至紅褐色的圓形或橢圓形斑塊, 大小不一, 長2~10mm, 某些斑塊的中央為淺灰色, 邊緣呈淡紫色。天氣極度潮濕時, 病斑上生灰霉層, 乾燥時病斑變薄而脆, 半透明狀, 淺灰色, 嚴重受侵染的葉片引起葉枯; 花上病症為不規則形、 褐色, 發病部分表面密生灰色霉層。

3、立枯病 該病自雨季至夏季均可發生。

症狀:莖、 葉、 鱗莖均能發病, 發病後病株並不萎縮。鱗莖受害後, 其根端變淡褐色、 腐爛, 鱗片呈淡褐色腐敗消失, 只留纖維, 容易剝離; 莖上受害, 多在莖的地基部開始, 莖變暗褐色乾枯; 葉片受害, 從下部葉開始變黃,然後整株枯黃以致死亡。

4、腐敗病 又稱軟腐病, 本病發生於起種後的貯藏期間, 高溫、 高濕和通風不良為主要的發病原因。

症狀:該病在鱗莖上發生, 發病時鱗莖表面變暗,褐色, 呈水漬狀, 後病部逐漸轉化腐爛, 並伴有臭味。病部表面生白色綿毛狀霉層, 並在白色霉層上產生暗褐色粉末狀物。

主要蟲害

1、 地上害蟲:主要有蚜蟲、 紅蜘蛛、 介殼蟲、 白粉虱等,

危害百合葉片, 刺吸汁液, 傳播病毒病, 導致植株生長受

阻, 影響開花。

2、 地下害蟲:主要有螞蟻、 蠐螬、 螻蛄、 蟋蟀、 小地老虎

等, 咬食地下根系, 使百合植株倒伏、 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