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涓鄉

龍涓鄉

鄉鎮轄域,位於安溪西南部,北緯2457,東經1174,與漳州市的長泰縣、華安縣接壤,地處安、華、泰的金三角。全鄉土地面積372.92平方公里,是安溪縣幅員最遼闊的鄉鎮。全鄉設36個行政村,有102個自然村,408個村民小組,2010年11月1日,全鄉總人口57000人。詞曰:龍隱幽山,絲練涓涓。問斯泉,流轉千年。故國北望,莽莽中原。夢裡江山,想依舊,一柯還。 南渡衣冠,避亂得閒。是何處?仙景人間。李安府第,嶺上家園。倚伴菊梅,伴綠水,望鐘山。

鄉鎮概況

龍涓鄉位於安溪縣西南部,距縣城78千米。人口68423人(2003年末)。轄下洋、山後、西興、福昌、福都、福黎、玳堤、黎山、錢塘、寶都、吉山、後田、長塔、舉溪、長新、內灶、灶坪、赤片、美嶺、山壇、半林、龍房、碧嶺、珠塔、石塔、新嶺、莊灶、連祠、崎畲、新民、湖陵、鶴林、芹山、培福、安美、舉源3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下洋。

主要街巷

(一)下洋街

為龍涓鄉鎮區主要集市街道,形成於清末民初。當時只是一條長約120米街道。民國16年(1927年)新增一幢警察所,至解放時沒有其他公共設施。解放後,鄉政府利用警察所辦公,並沿用一幢民房加以改造利用。隨著地方基層政權的建立和鄉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設定,從1958年開始,金融、郵電所、工商所、稅務所、茶站、供銷社等單位逐步沿街建設,使下洋街具有一定規模。尤其是1978年後,農村經濟進一步活躍,街道發生巨大變化。從山前橋至下洋橋沿公路兩側相繼由民眾集資建設店鋪,原來的舊店鋪基本拆除,街道由原來120米延長到1200米。1984—1990年間,先在泥土街面上鋪設板石路面,後改為水泥路面。1995年,隨著龍涓郵電分局在街頭興建營業樓,向下游開闢一條長300米、寬18米的後洋街,鋪設水泥路面,兩側為樓房,一層為店鋪。由於龍涓為安溪縣邊境的鄉鎮,與鄰縣華安、長泰、漳州商品交易較為頻繁,加之食用菌、茶葉及當地的龍涓酒粬、龍涓紅酒、龍涓鹹菜乾、福昌瓷席、福都大缸、三鄉鐵鼎等土特產的發展,市場較為繁榮。

(二)舉溪街

亦稱舉溪圩。位於舉溪片村(包括舉溪、舉源、安美三個村)的中心位置。街市形成於清末。由沿後樓小溪流而建的小平屋形成街道,故又稱后街。民國20年(1931年),民軍匪首郭宗盤踞舉溪,強制興建舉溪街,規劃一條長130米、寬11米的街道,路面由三合土鋪就,兩側為二層土木結構樓房,店鋪60家。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農曆五月二十七日,舉溪遭遇特大水災,商店倒塌,圩市成為廢圩。後各家各戶陸續重建,1956年龍涓供銷社也在此興建營業場所。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農民生活水平相對提高,有2/3的農戶將沿街店鋪翻建為3至5層鋼筋混凝土樓房,街道路面統一鋪設水泥。1992年,鄉政府聘請縣建設局進行市場規劃,擴建舉溪圩。東面從舉溪圩尾,沿舉源方向接坂尾市場,南面從舉溪圩頭沿舉溪方向接竹田尾街道市場,西北從圩頭延伸長380米、寬15米至舉溪車站,車站又沿安美村公路兩側興建店鋪70家。1999年,投資興建舉溪茶葉交易市場。今舉溪街經營品種繁多,有化肥、農藥、糧食、糖菸酒、五金、化工、建材、百貨、食雜等,批發零售,樣樣齊全。每逢農曆三、八,龍涓上半鄉及周圍村民均到此趕集,熱鬧非凡。

(三)玳堤圩

圩市形成於明末清初。圩日為農曆逢四、九。民國後圩市消失。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曾在玳堤設區政府,後供銷社設購銷點。1988年,村再組織重建玳堤街道。

(四)三鄉圩

始建於清朝,圩日為農曆逢一、六,系錢塘、寶都、黎山三個村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1999年擴建。

(五)土口街

位於福昌村。以前該地有一座土樓,故亦稱土樓口街。

(六)莊灶圩

位於莊灶村。

(七)新埔圩

位於西興村。

歷史沿革

1958年置龍涓公社,1980年改鄉。1997年,面積356.9平方千米,2006年底,全鄉總人口71215人。

特色美食

龍涓美食龍涓美食

龍涓的主要的特色美食主要有香菇、紅酒

、酒麴、大餅

、鹹菜

米粉等。釀造紅酒的酒麴是閩南獨一無二的生產基地,釀出的紅酒香醇可口,回味無窮;龍涓是安溪縣香菇主產區,年種植香菇3000萬筒,鮮菇直接外銷日本、東南亞等國;龍涓大餅不僅是當地婚嫁禮俗不可缺少的禮餅,也是龍涓人眼中的“中秋月餅”,形如圓月,色如琥珀,皮薄餡厚,吃起來滿口留香,別有風味,直徑達10多厘米,故稱大餅;龍涓鹹菜是由芥菜經過收菜、剖菜、晾曬、揉搓、貯存等工序製作而成,龍涓鹹菜乾味美香甜,風味獨特,不論是菜還是湯,都稱得上是上乘佳肴;龍涓生產的米粉有別於同縣湖頭生產的米粉,口感、風味獨特,入口爽滑,生產出的米粉更是熱銷於閩南的廈門、漳州等地。

鄉鎮

[交通狀況]龍涓鄉距安溪縣城78公里,交通便捷,縣道344線、341線縱貫境內,還有6條公路分別通往長泰、華安,2005年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安溪縣城至龍涓2007年底可全線貫通水泥路,境內舉溪至下洋系14米寬水泥路,現今大型貨櫃車輛可順利通行,從龍涓到安溪只需70分鐘,到廈門也只需2個多小時。

[歷史人文]龍涓歷史上人文隆盛,湧現出許多俊彥名流,給青山綠水平添幾許靈秀之氣。曾出過陳應雷、陳應鰲、馮亮3個文進士,馮谷、吳俊雄、陳朝漳、陳文輝、劉瑞紫、李經邦、劉弼、李捷元等8個舉人;近代有李純青、陳乃昌、陳宗基、李加德(祖籍美嶺宮仔),李小樂(美嶺厚田)等著名人物。

[建築景觀]龍涓,風光旖 旎,景色秀麗,境內名勝古蹟星羅棋布,主要景點有內灶護國岩,美嶺仙峰岩,舉溪進寶雙塔,三鄉皇斗岩,山壇石鼓亭,玳堤、山後、寶都、莊灶土樓等。

[氣候與物產]龍涓鄉平均海拔高度750米,最低海拔崎畲村,海拔270米,最高的為赤角歧山,海拔1219.3米,氣候優越,全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在16--18℃之間,無霜期300多天,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夏季不酷熱,冬季不甚嚴寒,水稻一年可兩熟,森林資源豐富,全鄉有林地面積35.76萬畝,其中毛竹0.7617萬畝,森林復蓋率為68.5%。

龍涓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柑桔、楊梅等,全鄉現有茶園4萬畝,年產茶葉5000噸,是安溪新生的茶葉主產區,魏氏茗茶,華祥苑茗茶、曲靖市寶隆茗茶有限公司都在該鄉建立生產基地,後田南奇、湖陵、長塔等地的鐵觀音已打出品牌,備受客商青睞。

龍涓的主要土特產有香菇、紅酒、酒麴、米粉等。釀造紅酒的酒麴是閩南獨一無二的生產基地,釀出的紅酒香醇可口,回味無窮;龍涓是安溪縣香菇主產區,年種植香菇3000萬筒,鮮菇直接外銷日本、東南亞等國;龍涓生產的米粉有別於同縣湖頭生產的米粉,口感、風味獨特,生產出的米粉更是熱銷於閩南的廈門、漳州等地。

龍涓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吉山優質高嶺土礦和西興湖山鐵礦。陶瓷加工是傳統的加工產業,至今,珠塔、福昌、吉山等村尚存明清瓷窯址。現在龍涓從事陶瓷加工的廠家有100多個。生產四大系列產品:日用陶瓷、建築陶瓷、低壓電瓷、工藝陶瓷(主要是瓷涼蓆、瓷座墊、瓷枕巾等),尤其是工藝瓷編織,開闢了工藝瓷日用化新領域。

[基礎設施]龍涓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龍涓溪和舉溪溪,全鄉現建有大小水力發電站38座,裝機容量25000千瓦,屬省網直供區,有11萬伏變電站1座,水電項目不斷發展,電力供應保障穩定,郵電通訊設施完善,村村通程控電話,移動通訊信號復蓋36個村,隨時可與國內外進行通訊聯繫。投資近1億元,占地150畝,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的深內工業園區的崛起,深內茶葉城(又名萬客大茶都)也於2007年7月在此成立,為廣大客商提供廣闊的創業平台。

[經濟社會狀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進入21世紀以後,龍涓鄉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全縣較富庶的鄉鎮之一,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7.299億元,企業總產值8.62億元。

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充足的電力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有識之士到龍涓投資興業,較大的企業有伊富龍工藝品有限公司,華祥苑茶葉有限公司,魏氏茗茶,天香園茶廠,寶隆茗茶有限公司、仙福名茶,龍興茶葉有限公司。全鄉已形成茶葉生產加工,酒麴、香菇加工等支柱產業。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事業日趨進步,鄉設有文化站,藏書達1000冊,還有一個活動中心,內設有閱覽室、棋藝室、桌球室、籃球場、排球場、門球場、戶外公共健身場等設施,是民眾文化娛樂的中心場所。全鄉有17個村開通了有線電視;醫療衛生設施比較完善,鄉中心衛生院2004年新建了一座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綜合門診樓,配有B超機,母嬰直通車等先進設備;教育基礎設施配套,全鄉有三所初級中學,一所九年制學校,28所完全國小,規模基本滿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在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全鄉中國小辦學條件日益改善,信息化教育進程不斷加快,全鄉中國小現有多媒體電教室11間,配有長海集控系統;有計算機教室12間,電腦436台;2006年,龍涓中心學校投資40萬元,建衛星收視站18個,所有分班點都配備34寸彩電和DVD教育光碟,給遠程教育創造了必不可少的良好條件,其中有崇文中學,龍涓13中,莊灶中學,舉溪中學,四所中學。在全鄉中國小師生的努力拚搏下,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幾年,中考成績均名列安溪縣前茅。

[旅遊概況]龍涓鄉除了三鄉皇斗岩、美嶺仙峰岩、內灶護國岩、莊灶土樓等景點外,新近伴隨著龍涓茶產業的繁榮發展相應的建設了以展示鐵觀音茶文化為主的中閩魏氏文化旅遊茶莊園、華祥苑茶莊園等。另隨著2011年12月22日由海峽兩岸共建的"紫雲山文化產業園暨中國烏龍茶文化村"奠基儀式在龍涓鄉黎山村順利舉行,作為紫雲山文化產業園的首期工程的中國烏龍茶文化村將先期投建,在未來3年內投入5億元人民幣打造一個集茶產業生態旅遊、茶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兩岸文化產業園。建成後的中國烏龍茶文化村將以烏龍茶文化展示、閩台烏龍茶合作為基礎,並在茶文化展覽、表演、體驗、生產、商貿、休閒、研發等領域打造完整產業鏈,打造海峽西岸的世界茶文化黃金路線,引領當代茶文化創意生活潮流,為中國茶產業發展服務。

經濟發展

特別進入21世紀以後,龍涓鄉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全縣較富庶的鄉鎮之一,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7.299億元,企業總產值8.62億元。

富饒的物產,便捷的交通,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充足的電力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有識之士到龍涓投資興業,較大的企業有伊富龍工藝品有限公司,天福名茶,華香園茶業,華祥苑茶葉有限公司,魏氏茗茶,天香園茶廠,龍興茶葉有限公司等。全鄉已形成茶葉生產加工,酒麴、香菇加工等支柱產業。糧食產量居全縣首位,茶葉、食用菌、水果、林竹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境內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勤勞的龍涓人民立足鄉情,發揮山多地廣和傳統的種養加工技術的優勢,大力發展茶果、林竹、食用菌、畜牧等生產,初步形成農產品加工、陶瓷系列產品開發、電力、交通、運輸等四大產業。

未來發展

歷史步入千禧之年,龍涓鄉黨委、政府任重道遠,順應改革開放潮流,帶領6.9萬的龍涓人民立足鄉情,開拓進取,決心努力實施跨世紀的宏偉藍圖:以廈門特區和大泉州經濟特區為依託,以鎮區建設為龍頭,突出建設好兩個小區,兩條街道和一個市場,鋪就一條四通八達的致富路,發展壯大三家骨幹企業,創建16個文明村,發展五大基地,培育五大支柱產業,構築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的經濟發展區域,實現全鄉社會經濟的新飛躍。

龍涓,這塊正在崛起,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土地,正以更加完善的投資環境,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海內外賓朋到龍涓投資興業,觀光旅遊。

人物

龍涓,漢族,1983年1月出生,法學碩士,專業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仲裁法

學習及工作經歷: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 四川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攻讀民事訴訟法學專業,獲碩士學業

2008年9月至今,四川大學法律顧問室工作

學術成果:曾在《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等學術雜誌發表論文。曾獲第二屆"中法圖"杯全國高校法律書評大賽四川大學賽區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