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第十國小

龍泉驛區第十國小

2004年伴隨著國家城鄉一體化改革的春風,在龍泉區區委區政府、教育局的關懷下,實驗國小龍華分校在大面龍華社區應運而生,一路風雨磨礪,學校負重前行、團結協作、務實求真、開拓創新。2008年學校合併了大面建設、高堰兩所學校,學校規模迅速擴大。同時教育局命名龍華分校為大面二小。擴大後的大面二小,在全體師生的努力下,藉助四個機遇,即抓住並校的機遇,凝聚人心,實現隊伍素質提高;抓住品牌學校創建的機遇,理清學校辦學思路;抓住社會日益重視教育的機遇,實現校園的搬遷,加速學校發展;抓住課改機遇,實施科研興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幾年來學校聲譽不斷提高,得到教育局及當地人民的充分肯定。2010年在成都市推行“城鄉一體化”和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偉大發展戰略下,學校發展成為了一所硬體設施一流的獨立建制學校——龍泉驛區第十國小校。

一、學校情況

龍十小新校園座落於寬敞繁華的成龍大道旁,美麗優雅的龍華護城河畔,周邊有商機無限的國家經開區經濟總港、博美裝飾城、聖山集團、川渝中煙總部、大學生創業園區以及高端樓盤恆大綠洲,距離成都市區和龍泉城區均約10分鐘車程,與省級重點中學“經開區實驗高級中學”毗鄰。學校占地面積50餘畝,辦學規模可達36個教學班,容納在校學生近2000人。學校校園環境別致典雅:綠茵球場、香樟樹林、櫻花廣場、槐樹綠坡、蘑菇園林、銀杏庭院、陽光長廊等景致獨特、和諧相生;學校辦學條件一流:教學樓、實驗樓、行政樓、辦公樓、藝術樓等各具特色、錯落有致;學校設施設備先進一流:階梯教室、學術報告廳、多功能會議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圖書閱覽室、電子琴室、舞蹈形體室、美術展覽室、科學實驗室、200米的環形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學生活動場所功能齊備、一應俱全。

二、師資隊伍

教師活動 教師活動

目前我校有教職工總計140餘名,教師平均年齡為29歲。具有碩士學歷的10餘人,其餘均為大學本科學歷。近年來,學校新增青年教師60餘人,其中211工程直招30餘人,分別來自陝西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大、華中師大等,師資隊伍強大,在整個龍泉區都首屈一指。

三、背景分析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作為龍華實踐基地的配屬學校隸屬於區教育局管理的視窗公辦學校,隨著龍泉區的高速發展,區政府以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保證了逐年增長的經費撥款,因此學校高科技辦公設備逐年增加,辦公更便捷,為高效課堂提供了保障。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幹群關係和諧,凝聚力強。學校制度比較健全,常規管理規範,管理水平較高。學校青年教師較多,充滿活力,發展前途大。學校圍繞“葵花朵朵向陽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程,逐漸形成特色;學校教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研究重點,輔之以電子白板最佳化課堂教學為主要途徑,教學質量逐年提升。學校社會聲譽良好,要求入校讀書學生增多。

四、指導思想

作為一所新建制學校,龍泉第十國小結合所處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以及區委、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對龍十小發展的要求和期望,經過廣泛的調研和徵求教師們的意見和建議,校長不斷的梳理、推敲、總結、錘鍊,最終提出了學校管理頂層設計方案。

(一)上位理念:“育人為本、特色發展”

《綱要》指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在教育工作中,就是教育以育人為本。學校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校長為靈魂,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培養造就高素質的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特色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途徑,建設特色學校就是辦好每一所學校。學校根據實際,圍繞辦學思想,以特色項目和特色活動為突破口,始終堅持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學校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在學校原有發展的基礎上,在堅守常規底線的基礎上,按照“精心、精細、精緻、精深”的管理思想和“抓微觀、抓具體、抓落實”的管理方法,大膽探索和試驗自主辦學模式,注重學校內涵發展,努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二)辦學理念:讓學校成為放飛理想的樂園。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象徵著忠誠、團結、堅強、陽光的向日葵花是學校的校花。寓意著我們學校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給全校師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一個高天厚土般的生長環境,讓師生如葵花般自由蓬勃地綻放自己的生命光彩——每個學生勤奮快樂成長,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每位教師智慧愉快工作,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讓學校成為放飛理想的樂園。

(三)學校校訓:明德修言行勤學展鵬程

“明德修言行”:“大學之道,在於明德”。明德:“明”,一為明白、清楚,二為懂得、了解,三為弘揚、彰顯;“德”,指品行、品質、道德。“明德”。“明德”,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在這裡,“明德修言行”反映了龍十小人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明德為立校之本,始終堅持辦學方向,自覺修養身心言行,德智體技全面和諧發展。

“勤學展鵬程”:勤學,勤奮、刻苦和智慧工作和學習。反映龍十小人如大鵬鳥,通過勤學苦練,立志成為具有遠大理想,堅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技能,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需要,展示個性和特長,走向人生成功征程之理想。

(四)辦學目標:建優質學苑辦特色樂園

推行“城鄉一體化”、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是成都市的偉大發展戰略,龍十小在龍泉區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教育局的關心、支持和親自指導下,立志通過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將原來一所村小,辦成實驗國小分校,繼而發展成為一所硬體設施區內一流的獨立建制學校,為此十小人將努力建優質學苑,辦特色樂園,全體師生要具有主人翁精神,實現“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髮展”,“教師智慧工作、學生勤奮學習”,充分體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建優質學苑,辦特色樂園”的學校目標。

(五)辦學策略:根深葉茂成才靜修細養盡為

1.根深葉茂成才(龍十小人紮實基礎,崛壯成長,厲志成才);

根深:是指植物根要扎深,意指基礎堅實。表征龍十小人要有紮實思想、知識和技能基礎,即堅實的德、智、體、技全面、和諧發展的基礎。

葉茂:葉茂是指植物強壯,枝葉茂盛,意指倔壯成長。表征龍十小人要在堅實基礎上,身體、心理,智慧和品行都尤如植物乾、枝、葉一樣健康、強壯和發展。

成才:成材是成為有用的人才,意指勵志成為人才。表征龍十小人要集中心思致力於成為適應繼續學習或者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這既是基礎堅實的要求,也是倔壯成長的結果。

2.靜修細養盡為(靜修心身,細養品行,盡為責任)。

靜修:“大學”雲,“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靜修”是指安心修煉身心,即龍十小人要能夠按照學校教育目標,安下心來,一心一意從教、學習,從各方面修養自己的身心、智慧和才能。

細養: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養是指從細微之處養積品德行為。即龍十小人要從大事著眼,小事著手,從生活、工作和學習每個細節養成自己良好的品德、言行並養成良好做人做事習慣。

盡為: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為,是指盡心盡力而為。即龍十小人在踐行校訓,實現龍十小的辦學目標,完成教育、學習和法律賦予自己的責任上,都要盡心盡力地去行為。

(六)育人目標:基礎寬實、素質優良、特長突顯、適應未來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如何提高民族素質,培養高素質人才,迎接國際社會經濟競爭與新技術革命的挑戰,是面向未來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未來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因此我們十小的育人目標是:基礎寬實會求知、素質優良會生存、特長突顯會創造、全面發展能適應。

(七)辦學特色:文化引領習慣培養藝術薰陶現代技術

一個學校的辦學特色是在長期辦學過程積澱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於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辦學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學校走向成熟的標誌,是現代教育必備的條件,是學校生存的必要條件。

(1)文化引領(校園文化是靈魂):建特色樂園就是將龍十小創建為具有農村和城市教育優勢結合的,教師愉快工作,孩子歡樂成長之園。在這一目標引領下,我校根據學校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打造彰顯龍華元素的校標文化、雕塑文化、植物文化、校舍文化、校門文化.廁所文化、著裝文化、設施文化等。充分展示龍小師生的創新思維,博愛和平的夢想。形成我龍十環境創設的辦學特色。

(2)習慣培養(習慣養成是關鍵):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要求我們每一位十小人不管是學校的管理者,還是班主任、科任老師,包括學校後勤的工作人員,都有責任來引導、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習慣養成的評價內容和標準。這個評價內容和標準是有層次性的,並隨著年級的升高而要求更加嚴格,高年級的學生的要求涵蓋了所有低年級學生的要求。而對此的考核及時、嚴格、系統,並納入到學生的平時、期中、期末的綜合考核中去,並作為學生綜合考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來對待。我們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這件事,提升到學校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層面來對待。把習慣培養制度化,系統化,常態化。相信通過幾年的培養,我們的學生一定能真正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才能培養出真正高素質的祖國的下一代。

(3)藝術薰陶(藝術修養是品味):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對藝術教育課程進行大膽的改革與探索,構建一套較為完整的大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一是注重學生特長培養:根據學校設立的各種興趣小組,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報,由教師在活動課時間進行輔導。二是注重藝術師資培養:建設一支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具有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和水平的藝術課專任師資。三是注重藝術成果展示:由學校統一組織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校內、校外藝術活動,形成制度化、規範化。為學生的藝術才華提供展示的平台。四是注重藝術教育校本課程開發。

(4)現代技術(適應未來是目標):以鄧小平同志“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導,我們十小人瞄準一流的辦學條件,科學的管理水平,超前的教改實驗,以學科素質教育、課程改革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為主線,以學校實際為根本,以提高學校辦學品味為目的,圍繞“電子白板”確立研究課題。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國小各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研製開發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教學的優秀資源。通過信息技術的普及,形成強勢項目,突出自身特色,使學校的基本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凸顯成效,打造品牌學校。

(八)三風建設:精心培育獨特綻放

1.校風:陽光和諧

校園裡到處洋溢著生命的,陽光的、自由的氣息,為葵花的綻放提供健康、和諧的成長天地。

陽光(陽光的心靈是校園之魂;陽光的智慧是校園之根)

和諧(和諧的律動是校園之韻;和諧的課堂是校園之歌)

2.教風:博愛智慧

老師用愛心和智慧為葵花的綻放,學生的發展提供厚厚的沃土。

博愛(關愛學生、熱愛事業——不為身存而教育,要為教育而生存)

智慧(博學多才、探索創新——不為分數而教,要為發展而教)

3.學風:蓬勃進取

作為城鄉一體化學校的小學生應該如蓬勃、進取的向日葵,在陽光校園內盡情地綻放屬於自己生命的獨特魅力,成為有夢想的陽光兒童。

蓬勃(純樸善良,熱情活潑;誠實守信,合作交往)

進取(勤學奮進,主動探究;一絲不苟,勇於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