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頒

寫福建某地大旱,縣委決定在龍江大隊堵江抗旱。大隊黨支部書記克服了本位主義思想,承擔了大田被淹、副業受損的最大犧牲,把水送到後山,挽救了九百畝受災良田。

類別

京劇劇目。

歷史

1964年首演於共舞台。其後,為了加工提高此劇,編導李瑞來等到福建漳州龍海縣深入生活,並參照苔劇《碧水贊》進行改編,特邀電影界的舒適擔任導演,於1965年6月21日參加華東區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第六輪演出(在徐匯劇場)。主要演員有王少樓、施正泉、韓錫鱗、劉澤民、張文涓等。劇中“探水”一場,載歌載舞,創造性地運用了傳統表演手法。以後劇團去福建邊演出邊加工。

1966年5月,江青、張春橋看了此劇後,要新華京劇團停止演出和修改工作。

1968年,成立上海市文化系統《龍江頌》劇組(後改上海京劇團《龍江頌》劇組),重寫此劇,參加改編的有劉夢德、余雍和、趙興國、戚水芳、李根寶、王壽英,導演蔭德海、李仲林、孔小石、錢祖武,音樂設計胡登。將原劇中的大隊黨支部書記由男性改為女性(江水英),為突出階級鬥爭,增加了地主分子企圖破壞的情節,於1969年8月首演於兒童藝術劇場。李炳淑飾江水英,遲世恭飾阿堅伯,劉異龍飾盼水伯,孫花滿飾趙愛水。以後又根據江青,張春橋的意見邊演邊改,原“探水’,一場刪去,音樂上有意識地寫人物主題音樂。

1971年9月劇組赴北京演出,《紅旗》雜誌1972年第3期發表了此劇1972年1月演出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送了全劇錄音。同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成彩色戲曲片。主要演員有李炳淑(飾江水英)、馬名群(飾李志田)、周雲敏(飾阿堅伯)、孫美華(飾盼水媽)、李元華(飾阿蓮)、姚祖福(飾阿更)、計鎮華(飾糧站管理員),羅通明(飾常富)、劉異龍(飾黃國忠)。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劇本,以及主旋律曲譜、總譜和綜合排演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