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師草

龍師草

龍師草,1834年命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90厘米,直徑約1毫米。生於溝邊或塘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龍師草龍師草

種中文名:龍師草
種拉丁名:HeleocharistetraquetraNees
命名來源:[Wight.Contrib.:113.1834]
中國植物志:11:055

最低海拔:700
最高海拔:900
生境:溝邊、池塘邊

國內分布:產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福建、廣西、台灣。
國外分布:分布於日本

形態特徵

龍師草龍師草
多年生草本。有時有短匍匐根狀莖。稈直立叢生,有四銳棱,高25-90厘米直徑約1毫米。無葉片,在稈的基部有2-3個葉鞘。小穗稍斜生,矩圓狀卵形或矩圓形,長7-20毫米,直徑3-5毫米,有多數花;鱗片矩圓形,長約3毫米,螺旋狀排列,背部綠色,兩側近銹色,有一條脈,基部3枚鱗片內無花,其餘鱗片內均有花,最下面的一枚抱小穗基部一周,背部綠色,兩側褐色;下位剛毛6條,有少數倒刺,與小堅果近等長;柱頭3。小堅果倒卵形或寬倒卵形,微扁,三棱狀,長1.2毫米,寬約9毫米,淡褐色;花柱基圓錐形,扁三棱狀,有少數乳頭狀突起,長約為小堅果的2/3。

地區分布

分布於華東、河南、湖南廣西雲南;日本,印度支那,印度馬來西亞,大洋洲也有。

莎草科、荸薺屬植物

荸薺屬(Eleocharis R. Br. ),莎草科,約150種,分布於全球,我國約有25種,全國均產之,常見於濕地上或水田中,簇生草本,常生於水中;莖無節,無葉或僅有葉鞘;小穗單生於莖頂;鱗片螺旋排列;下位毛狀體5-8條;花柱基部擴大,於果頂收縮成節,宿存,柱頭2-3;堅果倒卵形,平凸狀或三棱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