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鎮

龍尾鎮

龍尾鎮地處二市(揭陽、梅州)三縣(揭東、揭西、豐順)交界處,是一塊發展前景極好的黃金寶地-省道揭陸線“龍大”公路呈“T”字形橫貫鎮區,交通方便,區位條件優越;氣候宜人,月平均氣溫22°C。一年四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二千毫米以上,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是“綠色”企業家的發祥地。山區資源豐富,農業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廣闊,新豐紅毛梨名揚海內外;天然礦泉水質優良(尤其是新豐村和東湖村的許多山泉,是天然的礦泉水),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基本信息

龍尾鎮龍尾位置圖總體規劃圖
龍尾鎮,揭東縣轄鎮,位於揭東縣西部,是革命老區鎮,總面積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000多畝,山地面積35000畝,下轄9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人口34568人。鎮區處山巒似臥龍之尾,故名。1965年成立龍尾公社,1983年改龍尾區,1986年建龍尾鎮。有旅外華僑、港澳台同胞1萬多人,是揭東縣重點僑鄉之一。

簡介

龍尾鎮龍尾鎮
龍尾鎮地處二市(揭陽、梅州)三縣(揭東、揭西、豐順)交界處,是一塊發展前景極好的黃金寶地-省道揭陸線“龍大”公路呈“T”字形橫貫鎮區,交通方便,區位條件優越;氣候宜人,月平均氣溫22°C。一年四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二千毫米以上,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是“綠色”企業家的發祥地。山區資源豐富,農業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廣闊,新豐紅毛梨名揚海內外;天然礦泉水質優良(尤其是新豐村和東湖村的許多山泉,是天然的礦泉水),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行政規劃

1個社區:龍尾
9個行政村:龍珠高明、美聯、珠坑、石坑、東湖新豐、四聯、河坑。

發展

龍尾鎮龍尾鎮大豐收
礦產資源多樣,主要有稀土、瓷土、錫等,且含量極高。龍尾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以省道揭陸線和“龍大”公路為主幹的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全鎮實現鎮道、村道水泥化;電信業發展較快,開通4000門程控電話,並於1999年在全縣率先開通來電顯示功能,設立行動電話差轉台3個,實現電話程控化,傳輸數位化。供電設施先進,已建成10千伏輸變電站,電源充足,電價低平。
改革開發以來,龍尾鎮利用區位優勢,社會經濟和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糧食生產連獲大豐收,被縣政府授予糧食生產先進鎮;“三高”農業發展迅猛,先後投資1500萬元建起以優稀水果“古山二號”龍眼青橄欖為主的基地12個。該鎮有“古山二號”龍眼9000畝,青欖6500畝,其它傳統名果近2000畝,其中1000畝以上基地4個,最大基地達4000多畝。“三高”農業正朝基地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成為龍尾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7830萬元。工業蓬勃發展,擁有上規模、上檔次企業25家,初步形成毛織、食品加工、服裝等多種行業為主導行業。其中毛織行業發展較為迅猛,已成為該鎮企業主導行業,現有毛織企業20多家,吸納著大量勞動力,成為該鎮農民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

2004年龍尾鎮工業總產值74300萬元。市場繁榮,商貿活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教文化事業蒸蒸日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教學設備明顯改善,實現校舍樓房化;教育成效顯著,被省政府授予“兩基”教育先進單位,1999年代表揭東縣接受並通過省教育“兩基”複查驗收。有中國小11所,其中縣一級學校2所。鎮中考、聯考上線率均名列全縣前茅。其它各行各業也正朝著健康、協調方面發展。

社會事業

龍尾鎮1986年起投資5300萬港元興辦了兩家毛織廣,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並先後興建了龍尾僑聯大廈敬老院龍江橋旅遊區等。興建鎮衛生院門診大樓、龍江公路、龍江橋、龍江旅遊區、石坑村道、石坑國小,東湖國小等等。

特色

龍尾鎮龍尾鎮特色養殖
龍尾鎮地處亞熱帶,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發展龍眼生產得天獨厚。“古山二號”龍眼是龍尾鎮選育出來的一個優良品種,“古山二號”龍眼果品在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金獎。為發揮名牌效應,使“古山二號”龍眼這一名牌產品成為帶動農民致富、農村經濟發展的拳頭產品。“古山二號”龍眼果實鮮嫩、清甜可口,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有開胃健脾、補心養血、滋陰壯陽、補虛益智、延年益壽的功效,對增進人體抵抗疾病能力有裨益,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古山二號”龍眼種植面積達9.98萬畝,主要分布在桂嶺、玉湖、白塔、雲路、龍尾等鎮。500畝以上成片經營面積4.5萬畝,占種植面積46%,形成了基地化、區域化、規模化的生產格局。規模較大的種植基地有:龍尾鎮高明村汕特龍眼場、明華龍眼場美聯村鄒有案果場,桂嶺鎮健豪村、客桐村玉白村龍眼基地,玉湖鎮紀暹榮和紀培希龍眼果場,新亨鎮碩榕村北聯村果場,雲路鎮洪住村謝淑欽和北洋村果場,玉窖鎮饒美村李巧明果場。2007年“古山二號”龍眼結果面積達6萬畝,總產1萬噸。

旅遊

龍尾鎮龍尾鎮
揭東九軍鎮國將軍府在龍尾鎮石坑寮村(客家)。清順治三年(1640),南明隆武帝詔封劉公顯為左軍都督,授鎮國將軍,賜其在家鄉建府第。府第三面環水,占地3300多平方米。貝灰三合土夯築圍牆,厚55厘米。立東、西、南、北四門及更樓、角樓。府內分東西2直巷,南北5橫巷。還有關廟及庫房、糧廨、馬廄、水井等附屬建築,布局嚴謹。將軍府曾被兵焚燒殘破。
境內有“石母山”、“雙峰古寺”等著名古蹟,久負盛名,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禮佛。“雙峰古寺”正進行二期興建工程,是理相的禮佛聖地。大嶺山風景區“紫竹林”景點,怪石林立,流水潺潺,該區已成功開發“旅遊山莊”項目1個,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