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鄉

龍尾鄉

龍尾鄉位於平陽縣西北部山區,平均海拔500多米,最高海拔1098米,東連騰蛟鎮,南靠鳳臥鎮,西鄰文成縣公陽鄉,北接瑞安市龍湖鎮,距縣城52公里,是一個“二戰”時期為革命作出貢獻的革命老區。龍尾鄉地理位置偏僻,處於山區,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飼養禽類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基本信息

簡介

龍尾鄉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宋趙璣在《壁記》一文已有扼要陳述:“溫之為州、浙東極處,冬無祁寒、夏無盛暑,而平又居於郡之南界,與閩密邇。故其氣候恆燠,春夏之間多雨,地頗卑濕,夏則多風,冬則少霜雪,草木經冬不甚黃落,時有開花發芽者”。總的氣候特徵是:夏冬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無嚴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豐沛,溫暖濕潤。主要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洪澇、乾旱、大風、龍捲風、冰雹等。

農業發展

龍尾鄉龍尾鄉以田養魚

龍尾鄉主要為水稻、小麥番薯等糧食作物及有楊梅、板栗、茶葉、白朮、黃菊、鉤藤和其他藥材等經濟作物。龍尾鄉以農業生產為主,兼有畜牧業、工業。2006年龍尾鄉農村總收入10037萬元, 農業產值490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19元;財稅收入310萬元。

以田養魚
龍尾鄉把無人耕種的旱田山地集合攏來,以土地入股或租賃的經營方式,發展稻田養魚,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平陽縣龍尾鄉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改革,走出一條特色之路。龍尾鄉針對農村土地拋荒較多的現象。2007年,龍尾鄉在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下,以土地入股或租賃的方式發展稻田養魚,以解決土地拋荒現象,增加農民收入。2007年5月份,龍尾鄉在龍尾村開始稻田養魚試點,投入16萬元建設基礎設施,並免費為村民提供魚苗。龍尾鄉共有稻田養魚試點基地82畝,建造魚坑65個,深挖魚溝200多條。龍尾鄉村民的8畝地除了水稻有3500多公斤的收入外,每畝地還可養150—200條魚,每畝田可增加了800元的收入。

自然資源

龍尾鄉地勢以山地為主,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7020畝。龍尾鄉山場廣闊,森林資源豐富,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為70%左右。2003被列入省級欠發達鄉鎮,龍尾鄉地域21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68個自然村,13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270人,2504戶;耕地面積5727畝,其中水田面積2684畝,旱地面積2943畝,人均耕地0.6畝;山林面積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1.8%。龍尾鄉擁有優質而豐富的鉀鈉長石、輝綠岩、石英礦產資源。 2003年龍尾鄉工農業總產值214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816元,通村公路占總村數的88%;龍尾鄉村村通電;村村通程控電話;人畜飲用安全水問題基本解決;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量勞動力的輸出,龍尾鄉發揮“靠山吃山”的優勢,大力發展效益農業,適度推行規模經營,開發了早香茶基地500畝,焦藕基地3000多畝,盤菜基地200畝,石榴基地100畝等等。同時,礦產資源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大,1995年平陽飛龍礦業有限公司在根竹、 百尖兩村投資開發了鉀鈉長石礦現年產值逾千萬元,在該公司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現已著手實施新的開發方案,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開闢了新的途徑。

經濟狀況

龍尾鄉以農業生產為主,兼有畜牧業工業。2006年生豬存欄11500頭;家禽存欄43000隻;養鴿業是龍尾鄉農業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故有鴿業之鄉稱號。鑄造工業基地是2002年創辦的,到2006年底全鄉企業已發展到29家,龍尾鄉實現生產總產值5701萬元。 2006年龍尾鄉農村總收入10037萬元, 農業產值490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19元;財稅收入310萬元。2006年龍尾鄉農村總收入10037萬元, 農業產值490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19元;財稅收入310萬元。2003被列入省級欠發達鄉鎮,耕地面積5727畝,其中水田面積2684畝,旱地面積2943畝,人均耕地0.6畝;山林面積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1.8%。龍尾鄉擁有優質而豐富的鉀鈉長石輝綠岩石英等礦產資源。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14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816元,通村公路占總村數的88%;龍尾鄉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量勞動力的輸出,龍尾鄉充分發揮“靠山吃山”的優勢,大力發展效益農業,適度推行規模經營,開發了早香茶基地500畝,焦藕基地3000多畝,盤菜基地200畝,石榴基地100畝等等。

蕉藕之鄉

龍尾鄉龍尾鄉蕉藕
平陽縣龍尾鄉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運行機制,打造“浙江蕉藕之鄉”品牌,取得一定成效。2008年龍尾鄉蕉藕種植3500畝,平均畝產效益1000元,龍尾鄉農民人均增收350元。一其主要做法:是出台了政策扶持。對種植10畝以上蕉藕的農戶予以資金補助,對到龍尾鄉投資蕉藕產業項目,龍尾鄉財政每年安排不低於5萬元的資金支持,並優先向上級部門申報扶貧補助專項資金。二是成立合作社推動發展。為擴大蕉藕產業受益輻射面,按照每人投資額最高不超全部資本20%的原則,成立溫州萬眾藕業專業合作社,註冊資金100萬,登記在冊社員186戶,帶動訂單農戶323戶,並引進蕉藕深加工生產流水線,實現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其“眾牌”蕉藕產品已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三是盤活土地資源促進發展。將無人耕種的旱田山地集合起來,以土地入股或租賃方式加入合作社。同時開展藕糧作物套種,建成高產蕉藕基地3500畝,其中核心示範基地500畝,輻射龍尾鄉及周邊鄉鎮5500畝蕉藕種植地,形成浙江省最大的蕉藕種植基地。
蕉藕,別名食用美人蕉、姜芋。植株高約2米至3米。葉長圓形,長30厘米至60厘米,寬18厘米至20厘米,表面綠色,背面及葉緣有紫暈。花序基部有寬大總苞,花期8月至10月,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不見開花。其葉片肥大,比美人蕉的葉稍薄,顏色稍淺,植株高大,塊根肥大,不易開花。蕉藕在中國南方地區無休眠性,但在華北、東北等大部分地區冬季則休眠,秋後需挖出根莖保存越冬。 蕉藕喜陽光充足的高溫環境,對土壤適應性強,但在濕潤肥沃的深厚土壤中生長會更加繁茂。因其忌澇,地栽時宜選擇向陽且排水良好之處。春季栽植時,一定要施足底肥(廄肥、堆肥、複合肥皆可),叢距1米左右,塊根上覆土厚約10厘米。由於其植株高大,故生長期要給以充足的水分,整個生長季節需追施3次至4次液肥。施肥後注意及時澆水、鬆土,以利根系發育,植株生長繁茂。華北地區霜降以後待其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剪去地上蔓葉,僅保留部10厘米至15厘米,將根莖挖出,適當晾曬幾天后,再用乾沙埋藏,放於10℃左右條件下越冬。蕉藕莖葉茂盛,葉片不易枯焦,觀葉期長,管理簡便,是美化庭院的良好材料。其根莖還富含澱粉,可供食用。

教育事業

平陽縣龍尾鄉麻田國小
平陽縣龍尾鄉橫平國小
平陽縣龍尾鄉包洋國小
平陽縣龍尾鄉平淡國小
平陽縣龍尾鄉百尖國小

行政區劃

轄11個行政村。龍尾村、包垟村、吳小垟村、林坑村、龍橫村、橫平村、龍岙村、百尖村、南勝村、麻樹村、河山平溪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