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稃草

齒稃草

禾本科植物,分布於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塔巴爾哈山的前山丘陵,有一定的飼用價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中國西南野生植物物種中國西南野生植物物種

鬚根細弱,稀疏。稈纖細,叢生,高5-15厘米,光滑無毛,具2-3節,節部多彎曲。葉鞘基部者長於節間,上部者短之,表面具突出明顯的脈紋,邊緣膜質,光滑無毛;葉舌為1圈長約1.5毫米的柔毛;葉片扁平,窄線形,長約1.5厘米,無毛。圓錐花序較密,近穗形,灰綠色,長1-2厘米,分枝纖細且較短,被稀疏短毛;小穗長5-7毫米,含5-7小花;小穗軸彎曲,長約1毫米;穎短於小穗,邊緣具寬膜質,第一穎長約5毫米,具5-7脈,第二穎長約5.5毫米,具5脈;外稃邊緣和背面均被長0.3-1.2毫米的柔毛,頂端2齒裂,具7-9脈,邊緣及先端均為膜質,頂端2裂片長約1毫米,漸尖,無芒,第一外稃長2.5-3毫米;內稃膜質,長圓狀匙形,較外稃短,具2脈;雄蕊3,花葯長約0.5毫米。細胞染色體,2n=12。

地理分布

植物墨線圖植物墨線圖

分布於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塔巴爾哈山的前山丘陵,蘇聯(中亞和西伯利亞)、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有。

生態特徵

齒稃草為旱生叢生小禾草,喜溫暖,耐乾旱、耐瘠薄,生長於海拔350一1000m的沙漠及荒漠帶。土壤的風沙土和砂礫質灰棕荒漠土。在沙漠中,以白稈沙拐棗(Calligonumleucocladum)、蛇麻黃(Ephedrasp.)、沙蒿(Artemisiaarenario)、為建群種的草地類型中,齒稃草為散生種,常長在沙丘邊緣低凹處。其他伴生植物有羽狀三芒草(Aristidapennata)、倒披針葉蟲實(Corispermumlehmanninum)等。在平原戈壁的毛蒿(Artemisiaschischikinii)群落中,齒稃草可與四齒芥(Tetracmequadricornis)、荒漠庭芥(alyssumdesertorum),東方旱麥草(Eremopyrumorientale)、形成短命植物層片。主要伴生植物有沙生針茅(Stipaglareosa)、叉毛蓬(Petrosimoniasibirica)、鹼韭(A1liumpoLyrrhizum)、木地膚(Kochiaprostrata),角果藜(Ceratocarpusarenarius)等。齒稃草為短命植物,生育期較短,能充分利用早春融雪水和降水完成生活周期,種子能度過盛夏與嚴冬,第二年重新發芽。一般4月上旬萌發,6月開花結實,7月上旬枯死,在極端乾旱年份,6月就乾枯。

飼用價值

齒稃草植株矮小,在雨水好的條件下,草高可達10—25cm。青鮮時全株柔軟鮮嫩,各類家畜均喜食,尤為小畜所挑食。乾枯後莖葉殘留良好,秋季小畜喜食。在平原戈壁多為春秋放牧利用,早春齒稃草生長發育迅速,在春季缺草的情況下可作為小畜的優等放牧青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