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級航空母艦

齊柏林級航空母艦

德國鑒於海軍強國都大力發展航空母艦,也感到航空母艦存在的價值,決定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1935年開工建造,1938年12月8日下水,正式命名為:“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基本信息

簡介

德國鑒於海軍強國都大力發展航空母艦,也感到航空母艦存在的價值,決定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1935年開工建造,1938年12月8日下水,正式命名為:“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設計理念

齊柏林航空母艦齊柏林航空母艦

由於德國首次設計航空母艦缺乏經驗,該級航母最初的設計參考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設計風格,並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因此“格拉夫·齊柏林”號設計更注重武器和裝甲防護,裝甲厚達到60毫米;島式上層建築最厚到150毫米。為對付可能接近的敵艦,“格拉夫·齊柏林”號安裝8座雙聯150毫米主炮,可以看出德國設計還考慮到單艇的作戰可能。防空武器:6座雙聯105毫米防空炮,11座雙聯37毫米防空炮,28門20毫米機關炮,可以看出火力之強大。航速也非常快,主要考慮用以躲避空襲,12台鍋爐共輸出200,000匹馬力,航速34節。載機方面採用空軍改裝後的陸上飛機,其中包括ME-109T型戰鬥機12架、JU87C俯衝轟炸機30架合計42架

服役情況

艦載主炮艦載主炮

1935年,希特勒宣布建造航母。第二年,德國基爾造船廠一下子就鋪設了兩艘航母的龍骨。當歐洲戰事全面打響時,“齊柏林”號已經完成大約85%,而且大部分基礎設備已經安裝完畢。1938年,當“齊柏林”號航空母艦下水的時候,希特勒興奮異常,他對它行了一個納粹舉手禮,希望這艘巨型戰艦可以幫他征服整個北海區域從而使德國成為北部海域的霸主。

然而,“齊柏林”的後期建造工作卻因為德國海軍總體戰略思想的改變而於1939年10月停滯。“齊柏林”號的全面建造工作於1940年5月完全中止。兩年後,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載機成功地把納粹海軍“提爾皮茨”號戰列艦趕出了摩爾曼斯克附近的盟軍補給線,海軍上將雷德爾迫不得已再次提出“為保護艦隊免遭敵人空中打擊,完全有必要配備航空母艦”的要求。於是,1942年5月,“齊柏林”號航母的建造工作正式恢復。

但是“齊柏林”號還沒有投入使用,就在1945年4月,被鑿沉在波蘭海港的淺水區。蘇聯紅軍在進入波蘭後,很輕易就發現了“齊柏林”號的所在位置,並將它打撈出來,進行了修復。盟軍國間諜在1947年8月發現,蘇軍把這條船拖回了波羅的海海岸,並用作運輸和俯衝式轟炸機的目標訓練。後來“齊柏林”號再次沉沒,在之後50多年中一直杳無蹤跡,直到2006年才重新被打撈出來

由於德國海軍和空軍之間對飛機所有權的爭論,建造計畫不斷被推遲,而隨後的二戰的爆發使得該航母於1940年5月被終止建造,工程完成85%,主要由於希特勒決定將海軍的大部分資金用於發展潛艇,該級航母最終沒能竣工。1945年4月25日為避免落入蘇軍之手選擇而自沉,戰後蘇聯撈起了“格拉夫·齊柏林”號艦體,在拖往蘇聯途中觸雷沉沒。1947年8月蘇聯再次撈起,再度拖往列寧格勒,經過詳細的研究後,作為靶船被蘇聯海軍炸毀。

性能參數

齊柏林航空母艦齊柏林航空母艦

齊柏林航母所受到的威脅主要來自空中和水下,敵方的戰列艦巡洋艦難以近身。因此,齊柏林的主要武器裝備是多種口徑的防空高射炮,畢竟反潛任務由驅逐艦負責,反艦任務交給艦載機,但也考慮到自身的反艦能力,因此配備了8座雙聯裝150mm火炮,這一指導思想再後來前蘇聯的“明斯克號”航母上的到了再現。

標準排水量(噸)24,500
滿載排水量(噸)31,367
艦全長(米)262.5
艦全寬(米)240(飛行甲板)
吃水(米)31.5
動力裝置12台鍋爐軸數(軸)4
動力輸出(馬力)200,000
航速(節)34
續航力(海里/節)8,000/19
主炮8座雙聯150毫米主炮
防空兵器6座雙聯105毫米防空炮,11座雙聯37毫米防空炮,28門20毫米機關炮
艦載飛機ME-109T型戰鬥機12架、JU87C俯衝轟炸機30架合計42架

裝甲防護:舷側為90毫米裝甲,飛行甲板裝甲19毫米,機庫裝甲40毫米。
艦員:17603

艦載機背景

德國航空母艦的基本裝備-Bf109T-Ju87C-Me155,Bf109式殲擊機確實有一種艦載型,就是專門為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設計的Bf109T型艦載殲擊機。同時配備的還有一種艦載型Ju87式俯衝轟炸機。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航空母艦是德國海軍計畫很重要的一個部分。1939年2月,海軍上將埃里克·雷德爾提出的關於建造兩艘航空母艦(分別是格拉夫·齊柏林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正式得到批准。這兩艘航空母艦的基礎裝備將以Bf109E型殲擊機和容克Ju87B型俯衝轟炸機為藍本進行設計。同時首制艦格拉夫·齊柏林號於1936年12月28日即開始建造。

齊柏林航母艦載機齊柏林航母艦載機

艦載機由梅賽施密特公司設計的型號為Bf109T(T的意思是Trager)。以Bf109E-1為藍本,主要的改進是增加機翼面機以提高升力,機翼加長60厘米,在中段航炮外側安裝鉸鏈,可以向上折起,收起後的翼展只有4米,適合航母機庫的停放,不過在摺疊前需要先分離襟翼。此外,在尾輪前方的機腹上加裝了著陸鉤,在前輪附近安裝彈射器接點,並加強了相應結構。起落架仍為向外收回式,加強了起落架強度以適應航空母艦上較快的著陸速度。武器裝備為雙聯裝7.9毫米MG17機槍(位於發動機上方)和位於機翼的兩挺MG17機槍或20毫米MGFF航炮。發動機為戴姆勒-賓士DB601A型發動機。

結局與評價

齊柏林航母模型齊柏林航母模型

“齊柏林”號1938年12月在基爾港下水,然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該航母始終未能服役,這也導致了德國海軍始終缺乏航母這一艦種,在與英國皇家海軍的交鋒中處於不利地位。

作為二戰時最複雜建造難度最大的船舶,航母需要極其厚重的工業基礎沉澱。然而,經歷了一戰後長達20年的蕭條,德國造船工業嚴重萎靡,無力設計和建造如此複雜的戰艦,是故,在二戰期間,儘管德國水面艦艇部隊傾盡全力維持“齊柏林“號的建造,也最終未能完工,令人嘆惋。

同時,“齊柏林”號與當時最新型的航母——英國“光輝”級、日本“大鳳”級、美國“埃塞克斯”級已然不如。作為一型戰前設計的航母,其綜合戰鬥能力只相當於日本“赤城”號在20年代時的性能,但是畢竟起可以為艦隊提供一定的空中掩護,作用也不可小視。

不可否認,德國人精細、嚴謹的性格在此艦上表現的淋漓盡致,該艦的諸多細節——如煙囪設計,飛行甲板結構等均是經過嚴謹的討論後才加以確定,這也可以確保該艦能夠在戰鬥中100%發揮已艦的戰鬥力,而不會因各種各樣的問題令士兵焦頭爛額。

可惜,無論現在的人再評論什麼,也無補於該艘航母最大的遺憾——沒有服役。不管它的戰鬥力與英國新型航母的差距有多大,作為納粹德國的第一艘航母,一旦服役必將引起轟動!可惜,隨著德國的戰敗,它最終永遠地消逝在了船台上。

“齊柏林”消逝的原因

齊柏林航母圖紙齊柏林航母圖紙

第一,德國經過一戰以後元氣大傷,艦隊的全部自沉更是令德國海軍從此一蹶不振,海軍是需要長期積累的。作為帝國主義的後來者,德國本來就缺乏廣闊的殖民地和財富積累,所依靠的是工業的突飛猛進來支持起軍事的發展,可惜由於經濟危機和戰敗帶來的諸多不平等條約的衝擊,工業遭受重大創傷,再無力大批量建造大型戰艦。雖然在希特勒的獨裁統治下工業能力有所恢復,但人才的大量流失卻不是在短短几年中能夠挽回的,在不完全具備一個完整而強悍的工業系統的基礎上強行建造航母,自然難以成功。
第二,1935年凡爾賽條約基本失效,可惜戰前留給軍隊重建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年,作為相對較易建設的陸軍和耗時較少、成效較快的空軍,自然比投入大、成效慢、對資源需求巨大的海軍更受擴張型國家的歡迎。陸、空軍每年的軍費數倍于海軍,為陸、空軍提供裝備的產家更是十倍于海軍!軍費這塊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每個軍種都希望多得到一塊,這個時候,受傷的往往是最弱的海軍了!事實上,德國海軍在整個二戰期間根本沒有添過1艘輕巡洋艦以上的戰艦。
第三,就必須提一提德國的地理位置了。德國屬於典型的準內陸國家,周圍有包括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法國和英國(蘇聯被認為是橫跨亞歐兩州的國家)在內的多個強國,同時面臨著蘇聯和法國兩面的壓力,陸上壓力極大,卻沒有一個可以分擔壓力的堅實盟友。同時出海口僅僅幾個,狹窄的海岸再戰時能夠輕易地為英國皇家海岸所封鎖,除了隱蔽性強的潛艇以外鮮有能成功突破的艦艇。像“俾斯麥”這樣的大型戰列艦再勉強突破後都免不了被圍殲的命運,防禦更差、火力更弱的航母在消耗完艦載機之後又能有什麼機會呢。

第四,則是德國海軍自身的計畫以及海上戰略思想的影響因素。1935年制訂的“Z計畫”依然將傳統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計畫列為首位,而航母僅僅列為輔助船隻,可以說德國人並沒有充分認識到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

最後,在各種各樣或客觀或主觀的因素的影響下,“齊柏林”號最終在等待中毀滅,令人嘆息。德國海軍選擇了一種離經叛道的方法——無限制潛艇戰,無數隻戰狼在天才指揮官卡爾·鄧尼茲的帶領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績。或許,我們現在會對德國過於偏重潛艇的做法感到惋惜,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這條道路卻是最適合德國的。“齊柏林”夭折了,“狼群”卻崛起了,這或許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