鼺鼠

鼺鼠

鼺鼠,醫學中藥名稱,主治主墮胎,令產易等症狀,記載於《本經》之中。

基本信息

鼺鼠

鼺鼠

(《本經》)

異名

耳鼠(《山海經,),鼯鼠、夷由(飛(《廣雅》),飛鼠(《上林賦》張揖注),飛生(《爾雅》郭璞注),飛生蟲(《本草經集注》),飛生鳥(《本草圖經》),飛虎、松貓兒(《中國經濟動物志·獸類》)。

來源

為鼯鼠科動物棕鼯鼠的全體。

動物形態

棕鼯鼠

體長達40~50厘米。尾圓形,其長超過體長。吻圓而短。耳小,眼大。體背毛色黑蝸,腹面為淺橙紅色,頸下黑褐色,並有褐色縱紋向下延伸到胸部。鼠蹊部至尾基為灰褐色,尾除基部下面外皆黑褐色。飛膜背面色如體背,但略深,腹面色較紅,兩者分界線甚顯明。眼周具黑圈。耳殼背部具一黑斑。耳與眼之黑圈間為橙黃色。後足趾端黑色或灰白色。

棲息環境

多棲于山坡森林地帶,巢築於樹洞或岩洞中。晨昏時活動較頻繁,活動以攀、爬、滑翔相交替。食物以麻栗樹葉、倪藤果、榕果、山姜子、山荔枝、野芭蕉等果實為主;偶亦食昆蟲。2~4月換毛。分布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

①《本經》:"微溫。"

②《綱目》:"有毒。"

功用主治

《本經》:"主墮胎,令產易。"

拉丁名

原植物棕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 (Pallas)

考 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別錄》:“鼺鼠,生山都平谷。”②陶弘景:“鼺,狀如蝙蝠,大如鴟鳶,毛紫色,暗夜行。”③《本草圖經》:“鼺鼠,今湖、嶺間山中多有之。《小品方》乃入服藥,其方取飛生一枚,槐子、故弩箭羽各十四枚。合搗,丸桐子大,以酒服二丸,令易產也。”④《綱目》:“鼯鼠,翅聯四足及尾,與蝠同,故曰以尾飛。生嶺南者好食龍眼。”“《濟生方》治難產金液丸,用其腹下毛為丸服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