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鼯”一般指“鼯鼠”。齧齒目松鼠科動物,形似松鼠,前後肢之間長有飛膜,能從樹上飛降下來。住在樹洞中,晝伏夜出。鼯鼠族動物前後肢之間長有飛膜可以幫助其在樹中間快速的滑翔,但由於其沒有像鳥類可以產生阻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樹、陸中間滑翔。鼯猴科(Cynocephalidae)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皮翼目僅有的一科,通稱鼯猴。【注】狀如小狐,似蝙蝙,肉翅,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二尺許,飛且乳,亦謂之曰飛生鼠。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部首:鼠 部外筆畫:7 總筆畫:20
五筆86:VNUK 五筆98:ENUK 倉頡:HVMMR
筆順編號:32151154454451251251 四角號碼:7176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F2F

拼音

鼯:wú

字義

wúㄨˊ
◎ 〔~鼠〕哺乳動物,形似松鼠,能從樹上飛降下來。住在樹洞中,晝伏夜出。
◎ 鼯 wú
〈名〉形聲。字從鼠從吾,吾亦聲。“吾”意為“中間的”、“介於兩種情況之間的”。“鼠”和“吾”聯合起來表示“一種鼠類動物,它既像松鼠那樣爬行,又像飛行動物那樣長有肉翅,可以作自上而下的滑翔飛行”。本義:一種介于飛行動物和爬行動物之間的鼠類。說明:鼯一名“夷由”,“夷”義為“外來的(物種)”,“由”義為“滑行”。又名“飛生”,意為“靠滑翔飛行的技能謀生”。
鼠名。鼯鼠 [flying squirrel]。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長,前後肢之間有薄膜,能從樹上飛降下來,住在樹沿中,晝伏夜出。又名夷由。如:鼯猱(鼯鼠和猱猿。比喻南方蠻人);鼯嘯(鼯鼠呼嘯);鼯技(雕蟲小技。比喻能力極平庸);鼯鼠之醜(比喻醜陋低下的才藝)

《康熙字典》中解釋:

【亥集下】【鼠字部】鼯 ·康熙筆畫:20 ·部外筆畫:7
【廣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瑚切,$音吾。【玉篇】鼯鼠,飛生。【正韻】一曰五技鼠。【爾雅·釋鳥】鼯鼠,夷由。【注】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三尺許,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火煙,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疏一名夷由。【馬融·長笛賦】猨蜼晝吟,鼯鼠夜叫。
考證:〔【爾雅·釋鳥】鼯鼠,夷由。【注】狀如小狐,似蝙蝙,肉翅,項脅毛紫赤色,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腳短爪長,尾二尺許,飛且乳,亦謂之曰飛生鼠。聲如人呼,食火煙,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一名夷由。〕 謹照原文下蝙字改蝠。肉翅下增翅尾二字。二尺改三尺。飛生上省曰字。聲如上省鼠字。一名上增疏字。

鼯的英文翻譯

[Zoology] a flying squirrel

拼音是w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