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樓

鼓角樓

鼓角樓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基本信息

簡介

鼓角樓鼓角樓
鼓角樓座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此樓原是宋代州衙子城的南門,下建樓座,中砌卷洞,上建復宇重樓,樓中設鼓、鍾之一。
原古角樓外,洞門兩旁有石獅一對,對面有照壁牆一座;門內東、西兩側各設角亭一台,迎道而上是州署的大堂、二堂、上房、書房等建築。
元末兵亂樓圮,明清,選予修沿,但清末原樓及漏刻已不知所終。只有樓座倖存至今。
現存磚石樓座總高4.3米,樓台平面東西間26.7米,南北進深10米,樓座下部由五層石條疊砌,以上再排砌矽牆。正中開拱形卷洞門,卷洞內基座由四種規格石條疊砌,石壁砌法與江南古橋拱卷相似。
該樓為廣德城中僅存的第二座古建築,已列為縣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鼓角樓鼓角樓
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鍾、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米。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鍾、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1994年,鼓角樓得以重新修復。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是具有獨特風格和價值的文化遺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