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福州市]

鼓樓區[福州市]

鼓樓區位於福州市城區西北部,地處東經119°、北緯25°,面積35.7平方公里。現轄9街1鎮,77個社區,15個經合社。城區戶籍人口58.45萬。區人民政府駐福州市津泰路98號。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區人民政府駐津泰路98號,鼓樓區轄9個街道、1個鎮:鼓東街道、鼓西街道、溫泉街道、東街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華大街道、水部街道、五鳳街道、洪山鎮。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鎮海樓

郵編:350001 代碼:350102 區號:0591 拼音:Gulou Qu 

鼓樓區位於福州市市區西北部。北以外福鐵路、東以晉安河晉安區為界;南面以瓊河東西河斗池路上浦路為界,與台江區鑲鄰;西面以閩江為界,與倉山區隔江鑲望;西北與閩侯縣相鄰。總面積35.7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04年)。公元前202年,閩越王無諸建都於區內屏山南麓之冶山,史稱“冶城”。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時,分鼓樓、大根兩區;1956年兩區合併成立鼓樓區;1968年改稱“紅衛區”;1970年轄區範圍擴大到新店和洪山公社;1975年新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五一廣場

店、洪山公社劃歸環城區管轄;1980年恢復鼓樓區名稱;1981年福州市火車站地區劃歸鼓樓區;1983年划進福州大學福建醫學院、福州軍區駐銅盤、馬鞍部隊營地;1996年全市行政區劃調整,鼓樓區管轄區域西移,東西以晉安河和閩江為界,南北以東西河和外福鐵路為界。

鼓樓是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發祥地,區內名勝眾多,“三山”(屏山、烏山、于山)、“兩塔”(烏塔、白塔)、“一樓”(鎮海樓)、西湖公園左海公園、溫泉公園、金牛山公園、江濱公園、華林寺西禪寺、開元寺、法海寺等都是遠近聞名的遊覽勝地,“三坊七巷”、朱紫坊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區內有15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8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交通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西禪寺

鼓樓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9.6℃,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全年無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相對濕度77%。轄區內地熱資源十分豐富,區內長5公里的溫泉帶有“千古華清第一湯”之稱,溫泉水量大、水溫高、水質好。鼓樓區綠化覆蓋率35.7%,人均公共綠地7.1平方米。

轄區交通便捷,多條主幹道縱貫南北,橫接東西,與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相接。鼓樓區服務業發達,形成了東街口、五一廣場、五四路、西二環路等幾個重要商圈,國際知名沃爾瑪百安居畢馬威甲骨文思科等相繼入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福州軟體園、洪山科技園2個國家級科技園區擁有6家全國軟體百強企業和19項國家火炬計畫項目。

2007年鼓樓區生產總值351.9億元,三次產業的比例為0:23.8:76.2。工業總產值實現154.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4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49.2億元,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52.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實現1.4億美元,出口總額實現10.3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實現17.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

歷史拆遷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

福州的鼓樓,為唐元和十年(815年)觀察使元錫所建,是當時的州城門,乾寧三年(896年)改稱威武軍門。宋嘉祐八年(1063年)改建為雙門,並在城門上建樓九間。熙寧二年(1069年)置銅壺滴漏以計時,以鼓角報更,因此得名鼓樓。明萬曆年間重修後,鼓樓又稱為“全閩第一樓”。福州的鼓樓一直保存到解放後,一千多年中它曾數次毀於火,數次重建。1947年間又引發拆除與重建的爭論。福建省檔案館中保存的案卷,完整展現了這場爭論的全過程。

1947年,經歷過兩次淪陷的福州仍滿目瘡痍,許多被毀的建築和市政設施都沒修復。鼓樓在日寇的狂轟濫炸中損毀嚴重,樓房塌壞、牆壁頹廢,施放午炮時碎磚土掉下來,危及行人安全。在當年召開的福州市參議會一屆四次大會上,參議員林時聘提交“請即拆毀鼓樓以策市民安全案”提案。內容是鼓樓被炸後一直沒修復,基礎動搖,磚土下落,既有礙觀瞻,又有危險,建議拆卸鼓樓,以拆卸的鼓樓磚石抵充工資。鼓樓區區民代表范意濟等人在區民代表會第一屆春季大會上提出相反的提案,議題是“建議修建鼓樓以免危險保存古蹟案”。理由是鼓樓極有歷史價值,應當保存修建完妥,以壯市容,符合保存古蹟的意旨。於是在市參議會四次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就鼓樓拆建問題展開激烈討論,最終會議通過林時聘參議員的提案,提交市政府查照辦理。福州市政府接到提案後認為鼓樓被炸後殘破危險,若修建費用浩大無力承擔,只好請示福建省政府。1947年5月27日,福建省政府主席劉建緒批示:“執行市參議會議決案”;省政府給市政府的指令中寫道:“準予依照該市參議會議決意見辦理,仍仰擬具整個拆卸計畫預算呈憑核辦。”6月1日《福建時報》也刊登鼓樓將要拆除的訊息。

正當鼓樓面臨即將被拆的命運時,鼓樓區區民代表范意濟和鼓樓區的各商民得悉訊息後聯合向省政府遞交呈請。區民代表認為鼓樓被日寇轟炸卻沒有倒塌,即可代表中國不會被日本摧毀,是福建抗戰勝利的一大紀念。他們建議修建鼓樓以保存古蹟,請主管機關召集本區代表捐款,以解決經費問題,並隨呈附送修復鼓樓工料預算標準;同時他們還對市參議會的決議逐條批駁。這時市民施涵宇向省參議會去函介紹了各商民不願拆卸鼓樓的情況,得悉情況後,省參議會向省政府發來代電認為鼓樓是古蹟,既然商民自願集資修建,與保存古蹟條例沒有不符之處,請省政府核實辦理。福州市還召開全市區民代表聯席大會,決定組織修建鼓樓籌備處,負責集資捐款重修鼓樓。鼓樓的拆建引起各方關注,爭論極其激烈。面對這種狀況,省政府只好一面讓福州市政府將此事提交市參議會複議,一面讓區民們暫緩組織修建籌備處,以等待市參議會的複議結果。

市參議會在一屆五次大會第六次會議上討論並決議:經費如果可以解決就同意修復,限定三個月內修建完成,午炮移到別處施放。修復鼓樓計畫上報後,獲福建省政府同意。修復鼓樓的提議占上風,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福州市政府報送了修建鼓樓工程圖、修建鼓樓預算、修建鼓樓圖說、鼓樓受益修建表等。8月30日,省政府應閩都古蹟文化俱樂部董事長施景琛的呈請,向善後救濟總署福建辦事處發出電文請其調撥工糧8噸幫助修建。此時善後救濟總署福建辦事處業務已停辦,獲得工糧資助計畫化為泡影。戰爭剛過去的福州民生多艱,自行籌修困難重重,鼓樓的修建計畫就擱置了。12月15日,省政府訓令福州市政府:已過去三個月尚未興修,如果因費用籌措困難,無法修復,應予以拆除。鼓樓再次面臨拆除的命運。

1948年4月18日,中國同盟會紀念會福建省聯絡員辦事處致電省政府,稱鼓樓頂前是辛亥革命光復閩省約舉信號發炮起義的策源地,他們想將鼓樓籌建成中國同盟會開國紀念樓,將辛亥革命烈士的功績刻石,將烈士遺像懸掛其上,以資紀念。還希望將樓兩旁的武聖廟文昌宮劃歸其管理。省政府認為事關福州市公產處理及地方建設問題,應由市政府提請市參議會審議。此事到8月28日還無訊息,就此擱置。鼓樓拖著殘破不堪、隨時可能傾覆的身軀迎來了福州解放。1952年,為了便利交通,鼓樓被拆除,城牆的磚石鋪就了鼓樓至屏山的道路。從此,鼓樓成了地名。

歷史沿革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

漢初閩越王首建冶城,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郡守在城樓置銅壺滴漏報時,郡守程師孟於城樓置銅壺滴漏報時,謂之鼓樓,“鼓樓”因此得名。

1946年1月福州建市時即置鼓樓區,與大根區並列市轄區。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後,仍為市轄區,設區公所;1951年改設區人民政府;1955年改稱區人民委員會;1956年大根區併入;1968年9月更名為紅衛區,1978年4月恢復鼓樓區。

1955年11月,設鼓東、鼓西、華大、新民4個街道辦事處。1956年5月,撤銷大根區,併入鼓樓區,所轄東街、南街、安泰、道山、水部、河西、東門7個街道辦事處歸鼓樓區管轄。1957年12月,撤銷新民街道辦事處,併入華大街道辦事處;撤銷道山街道辦事處,分並於安泰、南街街道辦事處;撤銷河西街道辦事處,分並於東街、東門街道辦事處

1970年2月,郊區洪山公社併入紅衛公社,連同新店公社劃歸紅衛區。1975年5月,新店公社復歸郊區。7月,紅衛公社劃歸蔬菜區。1981年10月,增設五四街道辦事處。1986年11月,增設王莊新村街道辦事處。

1995年10月27日,國務院(國函[1995]102號)批覆同意調整福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域,其中:(1)鼓樓區轄水部、安泰、東街、鼓東、鼓西、華大、南街7個街道辦事處,五四街道的思兒亭、湯邊2個居委會,東門街道的東大、溫泉、金湯、瓊河、東水、瓊新、河西、河東、東湖、澳橋、湯門11個居委會,從原郊區劃入的洪山鎮和新店鎮的義井、湖前2個居委會,從台江區劃入的茶亭街道的斗中、西營里、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將王莊新村、東門、五四3個街道辦事處和水部街道的紫陽、紫新、砌池、絲綢廠、福馬5個居委會劃歸晉安區管轄。

1996年1月,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後,鼓樓區從原郊區劃入洪山鎮及新店鎮的湖前村委會,從台江區劃入茶亭街道辦事處的斗中、西營里、福中、九福庵4個居委會;劃出晉安河以東的五四、王莊新村2個街道辦事處及原東門街道辦事處的塔頭、桂香、康山、琯尾、晉安、浦一、浦二、浦三、浦四9個居委會和水部街道辦事處的紫陽、砌池、絲綢廠、紫新、福新5個居委會歸晉安區;劃出瓊河、東西河以南水部街道辦事處的龍庭、狀元2個居委會歸台江區;劃出鼓西街道辦事處的農大居委會歸倉山區;撤銷東門街道辦事處,設立溫泉街道辦事處;增設五鳳街道辦事處。

2000年,鼓樓區轄9個街道、1個鎮:華大街道、鼓東街道、鼓西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東街街道、水部街道、溫泉街道、五鳳街道、洪山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59858人,其中:鼓東街道 39267人、鼓西街道 54435人、溫泉街道 48391人、東街街道 28924人、南街街道 54169人、安泰街道 33166人、華大街道 66557人、水部街道 34546人、五鳳街道 79406人、洪山鎮 120997人。

2001年,鼓樓區轄東街、五鳳、華大、鼓西、鼓東、溫泉、南街、安泰、水部9個街道辦事處和洪山鎮,設76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

2003年,鼓樓區轄9個街道、1個鎮:華大街道、鼓東街道、鼓西街道、南街街道、安泰街道、東街街道、水部街道、溫泉街道、五鳳街道、洪山鎮。

2004年,鼓樓區轄9個街道、1個鎮,76個社區、5個村委會,總人口56萬。

人口民族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

一、 鼓樓區總人口

鼓樓區總人口為561261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與1990年7月1日0時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14444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共增加了146817人,增長35。42%。

二、 人口地區頒布

鼓樓區人口分布如下:
鼓東街道39378人安泰街道33391人
鼓西街道54536人華大街道66549人
溫泉街道48526人水部街道34634人
東街街道28901人五鳳街道79503人
南街街道54136人洪山鎮 121708人

三、 家庭戶人口

鼓樓區共有家庭戶154224戶,家庭戶人口459038人,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98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4人減少了0.36人。

四、 性別構成

鼓樓區人口中,男性為285871人,占總人口的50.93%;女性為275390人,占總人口的49.0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81。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

五、 年齡構成

鼓樓區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69656人,占總人口的12.41%;15-64歲的人口為451439人,占總人口的80.43%;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0166人,占總人口的7.16%。與1990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2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98個百分點。

六、 民族構成

鼓樓區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58128人,點總人口的99.4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133人,占總人口的0.56%。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45870人,增長了35.38%;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947人,增長了43.32%。

七、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鼓樓區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125414人,接受高中(含中專、職高)教育的為162005人;接受國中教育的為150717人;接受國小教育的為86964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種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萬人中擁有各種教育程度的人數有如下變化: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由1622人上升為2235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816人上升為2886人;具有國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343人上升為2685人;具有國小受教育程度的由1889人下降為1549人。

鼓樓區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11686人。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15歲及15歲以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5.17%下降為2.087%,下降了3.08個百分點。

精神文明

(圖)鼓樓區[福州市]鼓樓區[福州市]三坊七巷

福州市鼓樓區是歷史文化名城福州市的發祥地,省會城市的核心城區。轄區面積35.7平方公里,現轄9個街道1個鎮,77個社區、15個經合社,常住人口60萬。2200多年悠久的建城史,為鼓樓留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轄區名勝古蹟眾多,高樓大廈林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自古以來就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福州的形象視窗。

區委、區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四謀發展”實踐主題、“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四個關鍵”實踐要求和“四個先行”實踐方向,立足區位和人文優勢,以福州市經濟工作“六賽六比”活動和績效評估活動為抓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鼓樓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鼓樓區經濟在多年高位運行的基礎上持續保持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06年在全市經濟工作“六賽六比”活動中蟬聯城區組“四連冠”。2007年鼓樓區GDP實現351.9億元,比增15.6%;工業總產值154.9億元,比增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4.5億元,比增2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9.2億元,比增2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2億元,比增42%;財政總收入17.9億元,比增21.2%,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比增17.8%;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1.4億美元,比增38.2%;出口總額10.3億美元,比增20.8%;內資到資143.3億元,比增12.5%。

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內資到資等多項指標總量位居全市之首,在全市績效評估工作評比中以總分85.52分的成績名列十三個縣(市)區第一名,獲得優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把創建省級文明城區作為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鼓樓的重要載體,圍繞“當好科學發展、改革創新、執政為民的表率,樹立整潔優美、文明和諧、高效務實的形象,努力打造海峽西岸首善之區”的創建工作思路,紮實開展創建活動,取得良好成效。榮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中國人口早期教育和獨生子女培養教育示範區”、福建省首批“平安縣(市)區”、省科普先進區、省教育工作先進區等多項先進稱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