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飄渺

黯然飄渺,拼為àn rán piāo miǎo,指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出自《聊齋志異》卷六。出自《山市》(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20課、魯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4課)

【讀音】:àn rán piāo miǎo
【釋義】: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同義詞】:黯然縹緲
【出處】: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山市》選自《聊齋志異》卷六(《知不足齋》本),蒲松齡)
【文章】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pì)睨(nì),連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