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堌堆

黨堌堆位於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黨莊村的西北部,外形呈土丘狀。據史料記載,它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古墓群。

黨堌堆位於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黨莊村的西北部,外形呈土丘狀。據史料記載,它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古墓群,由於古墓群至今還沒有挖掘研究,所以對於它的真實情況還不清楚。不過,從裸露的墓穴和近幾年附近發掘的墳墓及地勢,可以推斷該遺址可能是當時名門旺族的私家墳墓。
由於遺址附近挖沙取土,使一些墓穴裸露出來。從墓穴結構看,多是用厚20至30厘米的石板砌成。石板表面平整,稜角規則。而它東部、西部、北部出土的墓穴,雖然也是用石板砌的,但石板很薄,只有10厘米左右,板面不平整,形狀不規則,墓穴中陪葬品也很少,多者三、四件,少者一、二件,有些墓穴中甚至連陪葬品也沒有,由此可以推測這些墓穴可能是當時平民的墳墓。從出土的文物看,其形態各異,有的呈花盆狀,有的呈酒罈狀,有的呈長頸花瓶狀,有的呈香爐狀,但都是清一色的黑陶,這些都充分展現了大汶口文化的特徵。從走向看,墓穴多南北向,也有東西向的,很少有東北——西南或西北——東南向的。再者,墓穴呈單個分布,很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墓穴靠在一起。而現在的墓穴多呈東北——西南或西北——東南走向,夫妻合葬,從這方面看,當時的喪葬習俗與現在有所不同。
從地勢上看,該遺址當時的地勢在本區最高,這一點可從東西兩側開挖的沙塘看出,從東西兩側往遺址處沙層越來越厚,這些沙層是怎樣形成的呢?從沙層的結構看,沙層多呈新月狀,無明顯的層理結構,說明沙層是風力作用的結果,由此可以推測,在沙層形成之前,我們這裡曾經有過一段很長時間的乾旱期。當時氣候乾燥,狂風肆虐,沙隨風動,堆積成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沙丘。後來黃河改道南移,這裡成了黃泛區,黃水挾帶的泥沙不斷地沉積,在沙層上面形成厚薄不等的黃土層,黃水退卻以後,當時具有一定社會地位,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便在高丘上修墳建墓,而大部分平民只能在相對低洼的地方為自己的後事尋得一席之地。
黨堌堆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小時候聽老人們講黨堌堆能出桌子、板凳,附近村莊的人,誰家有紅白事,就去借。借者提著供品,說明來意,第二天早晨,所需桌子、板凳就出來了。人們把它們抬到家中借用。後來有一家貪財的人,少還了幾張桌子、幾條板凳,神靈一怒之下就不借給了。這只是無中生有的傳說,倒是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求神求藥之風我親眼目睹過。其風源於附近村莊的一戶貧苦農家,說是這家的女兒患了一種怪病,久治不愈。一天夜裡,她母親夢見神靈授意她去黨堌堆求仙丹,說是能治好她女兒的病。第二天一早,她按照夢境,提著供品來到黨堌堆,把求得的仙丹拿回家給女兒吃了。過了一段時間,她女兒的病真的奇蹟般地好了。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方圓幾十里,誰家有人患病鬧災,就到黨堌堆求神求藥。求神的人先將供品擺好,然後在供品前鋪一張白紙或布,壓好四周,再叩頭求神,許願。試想,我們這裡每年春天干燥多風,風一吹,塵土飛揚,不一會紙上或布上就落了一些粉塵,求神的人一看仙丹降臨,趕忙把紙或布小心翼翼地包好,然後像華老栓似的將它揣在懷裡,像是得到了靈丹妙藥,欣欣然離去。此風有愈演愈烈之勢,驚動了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多次制止,才把這股歪風平息。後來,不時有人也從事這一活動,但始終沒有形成氣候。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患病的機率越來越低,再者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新的醫療設備在臨床上的套用,對一些疾病有了科學的診斷,才使得人民的思想觀念從根本上發生了轉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