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洛維夫人

黛洛維夫人

故事發生在倫敦1923年的一個夏天,也就是一戰結束後的五年,時間一晃而過,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末,Dalloway想起了1890年的一個夏天,當時她是如此年輕、漂亮,擁有許多的追求者。現在,三十年後,Dalloway非常興奮的去參加最後一場Party,每個晚上,她都在自己幽雅的...

基本信息

劇情

故事發生在倫敦1923年的一個夏天,也就是一戰結束後的五年,時間一晃而過,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末,Dalloway想起了1890年的一個夏天,當時她是如此年輕、漂亮,擁有許多的追求者。現在,三十年後,Dalloway非常興奮的去參加最後一場Party,每個晚上,她都在自己幽雅的...

原著作者介紹

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或譯維吉尼亞·伍爾芙,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布盧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之一。最知名的小說包括《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燈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

作者著作

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出版,其後的作品都深受評論界和讀者喜愛。大部分作品都是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 伍爾芙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不過她本人並不喜歡某些現代主義作者,如喬伊斯。她對英語語言革新良多,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的潛意識。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稱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新性至今仍然產生著影響。二戰後她的聲望有所下降,但隨著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她又成為文學界關注的對象。 伍爾芙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她曾在1936年寫給朋友的信中提及: "....never trust a letter of mine not to exaggerate that's written after a night lying awake looking at a bottle of chloral and saying, No, no no, you shall not take it. It's odd how sleeplessness, even of a modified kind, has the power to frighten me. It's connected I think with these awful times when I couldn't control myself." 寫作於一九四二年的《幕間》,是維吉尼亞·伍爾夫辭世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當這部小說進展到約前五分之一的部分時,作家在讓波因茨宅一個乾粗活的女僕到清涼的睡蓮池旁喘息片刻時順便交待,十年前曾經有一位貴婦人在該處投水溺亡。那是一片濃綠的水,其間有無數魚兒“遨遊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閃著亮光。” 這真是一個不祥之兆:僅在小說完成又過了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41年3月28日,舉世無雙的伍爾夫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自盡。她在給丈夫的遺書中寫道: 最親愛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發狂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一次經受那種可怕的時刻。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再痊癒。我開始聽見種種幻聲,我的心神無法集中。因此我就要採取那種看來算是最恰當的行動。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種可怕的疾病來臨之前,沒有哪兩個人能像我們這樣幸福。我無力再奮鬥下去了。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沒有我,你才能工作。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連這張字條也寫不好。我也不能看書。我要說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你。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難以置信地善良。這一點,我要說----人人也都知道。假如還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現在,一切都離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確信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維

作者其它作品

小說

出航(The Voyage Out,1915年)夜與日(Night and Day,1919年)雅各的房間(Jacob's Room,1920年)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1925年)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年)奧蘭多(Orlando: a Biography,1928年)海浪(The Waves,1931年)歲月(The Years,1937年)幕間(Between the Acts,1941年)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說集)

隨筆

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普通讀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普通讀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三個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羅傑·弗萊傳記(Roger Fry: A Biography,1940年)飛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1942年)瞬間及其它隨筆(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1948年)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現代小說(Modern Fiction,1919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