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齒

黑齒

黑齒, 黑齒習俗在日本自古就有,染黑齒是一種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這一習俗在日本相沿數千年,現已基本絕跡。而黑齒習俗在中國古代長期被認為是蠻荒、不開化的特徵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黑齒民族黑齒民族
民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山海經》等古文獻中有記載。根據朱小豐《古滇國行考》、《古和夷與黑齒史跡初探》等著作中的考證,黑齒在中國五帝時期之初已經是一強盛民族,五帝中著名的帝嚳就是黑齒族人。黑齒民族在帝堯時期之前,舉族分支從黃河流域遷徙,一部分向南,經過今四川遷往雲貴高原,在那裡建立了大滇王國,戰國時期大滇王國被莊蹻率領的楚軍摧毀,黑齒族人大部分遷徙往東南亞各國,一部分留在雲南,還有一部分移往貴州建立了一個小黑齒國,至漢武帝時歸順西漢朝廷。今天生活在雲南新平嘎灑江畔的花腰傣族是古黑齒王族的直系後裔。
黑齒人的另一分支,依朱小豐《古滇國行考》考證,從黃河中上游地區向東遷徙,先後在今山東遼寧、北韓、韓國、日本等地定居並建立黑齒國。百濟國(公元一世紀至七世紀時期在朝鮮半島上與新羅國、高句麗國三足鼎立)的最著名的附屬國中就是黑齒國。

習俗

染黑齒是一種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這一習俗在日本相沿數千年,現已基本絕跡。而黑齒習俗在中國古代長期被認為是蠻荒、不開化的特徵之一。
早在平安時代,黑齒就已是貴族的特徵之一。動畫怪ayakashi中《四谷怪談》內也有記載妻子阿岩染黑齒。水野十子的漫畫《櫻花盛開》里所畫的平安朝貴族男孩就都染黑齒。這一習俗在當時甚至有宗教意味,傳說有一種叫“衾”的妖怪,會殺人,只有用黑齒咬它才能得救。
日本民俗中以色為最高貴,而黑色稱為“黑不淨”,平安時代《衣服令》將墨色排列在最末位,表示身份卑賤之人所穿衣服顏色。《萬葉集》就有描寫賤民穿用“橡衣”(黑衣)。然而,在“口腔色彩學”上,日本人卻又以黑齒為尊貴;這也證明該習俗可能是外來的。據說日本的黑齒習俗是從朝鮮傳入的,如果考慮到朝鮮古代百濟這一習俗興盛,而百濟又和日本關係極為密切,這一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姓氏

代有黑齒常之,其先出自扶餘氏,封於黑齒,子孫因以為氏。世代擔任百濟達率(相當於兵部尚書,為二品官),曾祖父黑齒文,祖父黑齒德,父親黑齒沙次,並官至達率。黑齒常之自幼便習讀春秋左氏傳和司馬遷、班固的《史記》和《漢書》。年未弱冠,以地籍授達率兼郡將(相當於中國之刺史),在國內以驍勇有謀略著稱。後降唐,成為唐代將領,在唐朝和吐蕃、後突厥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後被酷吏周興誣陷,被武則天處死。

 主要步驟

1)將燒過的鐵針等鐵器與粥,,麥,,酒等混合,置於暗處發酵兩個月左右,製成鐵漿水(通常含有惡臭)。
2)再以“五倍子粉”調和,便成了其味臭,黑不溜秋的化妝品(其實對於現代化妝品,大家視之為如此穢物也無不可)。
3)最後,以楊枝為牙刷,每周塗齒1~2次。
對俘獲的戰死武者首級,如果為了表示尊敬,是要給他們染上齒黑的,而這項工作也是由婦女來作。

文獻記載

相關日本文獻

《源氏物語》載,紫姬年幼時並沒有染齒,但被源氏收養後,她的外祖母為她把牙齒染成色,使她看上去“更美了”。她之所以染成黑齒,與她被貴族收養有關,可見這一風俗當時被認為是公卿門第的行為。此外《枕草子》、《紫式部日記》、《榮華物語》等作品中,均記載當時貴族有染黑齒的習俗。
《平家物語》第9卷記載,12世紀的源平合戰中,源氏一方的武士一看到對方染著黑牙齒,就認出那不是自己人,因為那是公卿貴族的行為,平常武士是不這么做的。平氏本來也是武士,現在卻學貴族染了黑齒,這在當時是被認為背叛了武士階級的腐化象徵。

明代相關文獻

據明代李言恭著《日本考》,當時日本貴族中普遍流行以黑齒為貴的風俗。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今川義元對傳統文化和京都風俗極為痴迷,其中就有染黑齒、描蟬眉、抹脂粉等行為,和當年的平氏一樣,他這種“武士裝貴族”的行為也被天下大名所恥笑。
這些情況,甚至西方人也注意到了。清人曹寅在《日本燈詞》中提到了日本男女的打扮、裝束:“洋舶人云,倭國惟妓女始著彩衣,所唱與粵東採茶歌音調相近,亦濤洧之屬也。燈則以布機、春盒之類為戲。男以臘扌然須,剃頂發;女黑齒,著木屐……”他轉述“洋舶人”(西方船員)的話,說明西方人也對此印象深刻,因而列為主要特徵之一。

中國的相關記載

上引《楚辭·招魂》的話最能體現人們的這種恐慌,“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似乎是一些駭人聽聞的食人部落。但到後來,這一形象慢慢改變。 《鏡花緣》第16-19回中提到一個黑齒國。該國是小說中唐敖、多九公等人出境後遊歷的第一個文明國度,禮節分明,秩序井然,路不拾遺,唯有竊書之風泛濫,屢禁不止。原來,由於該國讀書人太多,以至於書商來不及販書,書市上洛陽紙貴。國民唯恐購書不得,多數人家都把書籍視為萬貫家財,仔細匿藏,以防被他人偷竊。 該國國民“不但通身如墨,連牙齒也是黑的,再映著一點朱唇,兩道紅眉,一身紅衣,更覺其黑無比。唐敖團他黑的過甚,面貌想必醜陋”,唐敖和多九公以天朝上國自居,頗為鄙夷之。不料這裡無論男女都能日讀萬言,聰明絕頂;他們和人談論音韻學,被駁得體無完膚。在這本小說中,歧舌國和黑齒國代表著儒雅斯文的最高境界。

《江戶日本》相關記載

茂呂美耶在《江戶日本》中談到江戶時代的日本風貌時說:“將牙齒染黑的,肯定是已婚婦女;牙齒不但染黑,又將眉毛剃光,則必然是膝下有孩子的媽媽。把牙齒染黑,以現代人眼光來看,似乎很恐怖,不過,染牙的另一個目的,是預防蛀牙與牙周病。有懷孕經驗的女性應該都知道,懷孕期間,由於胎兒會吸收母體的鈣質,繼而影響到母體的牙齒,所以染牙習慣也並非完全是一種裝飾。”這裡說的染牙的目的是防止牙病,恐怕是現代的解釋,在這一習俗起源的時候,應當不是不是這樣的。
不過,這裡作者承認“把牙齒染黑,以現代人眼光來看,似乎很恐怖”,這也證明現代觀念下的人們是比較難以接受這一習俗的。這也正是本文開頭東山魁夷所面對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東山魁夷因為祖母的黑齒而厭惡她,卻很愛母親,這證明其母是沒有染黑齒的。
東山家世雖不顯赫,但也算貴族,他說自己的父親是“公子哥”,自己小時“出入都乘坐印有家徽的人力車,可見家境是相當寬裕了。”所以這一習俗本來是他們家貴族的象徵之一。按東山出生於1906年,則這一習俗的廢除與明治政府強力推行“文明開化”有著顯然的聯繫。

《陰翳禮讚》相關記載

谷崎潤一郎的散文《陰翳禮讚》也可以證實這一點。他在文中說:他小時,也就是在十九世紀末,他的母親一代人就把臉塗得雪白,同時染黑牙,剃眉毛,抹黑紫色嘴唇。他見到的很多,到了二十世紀初,他在一個旅店裡還見過這種場面。那就是:“當我進入這寬敞的客房時,一個剃掉眉毛、染黑牙齒的大年紀女侍,手持燭台迎候在屏風之前。”這一幕在日本古代可能極常見,但當時必定已很罕見,以至於他只能見過一些“大年紀”女性如此裝飾,且給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小說記載

同時代的偵探小說家江戶川亂步的《黃金假面具》中,也提到一個“能樂面具黑齒外露,讓人恐怖”。按這樣的面具,本應是表現古代的真實情形,但在小說中,卻被人當作非常恐怖,可見對這一習俗的認知已經出現斷代。

文化影響

日本的這種斷代和黑齒的絕跡,在100年後,也在中國南方、東南亞重現了。如今在越南,黑齒習俗幾乎已經絕跡,只有遊客偶爾能在七八十歲的老年婦女身上看到。而傣族本來將染齒當作女子婚前必須做的一件事,現在也已經看不到了。毫無疑問,在現代口腔醫學和牙膏廣告的強大攻勢下,這一習俗和其他許多傳統習俗一樣,必定節節敗退,而這,只是在“現代化”下文化趨同、滅絕的一個小小縮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