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無完膚

體無完膚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晉·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三官保》:“木棒鐵尺,亂下如雨,一霎,體無完膚,四肢不能轉側。”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各位律師把他說的鬼話駁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成語舉例:他就靜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種責難都駁斥得體無完膚之後,他又低聲念起來。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發 音】 tǐ wú wán fū

【釋 義】 ①形容渾身受傷。②比喻論點被全部駁倒或文章被刪改的很多。③形容將某事物或現象的程度完全體現出來,沒有一點剩餘。

成語釋義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成語典故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晉·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被打或駁斥等

【示例】 ①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各位律師把他說的鬼話駁得~,啞口無言。” ②殷謙《中國文壇的那些事兒》:“有個文友在某文學大賽中獲了獎,欣喜若狂。次日約我去吃飯,酒桌上自然是大侃特侃他的小說,我安靜地握著茶杯取暖,欣賞他的眉飛色舞。也許是見我好久不作聲,他臉色顯然不悅起來。我發覺了他的窘,只好說了我對他那部獲獎小說的看法,總之被我批得體無完膚,一塌糊塗。文友的臉慢慢變綠了,放下酒杯甩袖而去。”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比喻恩澤深厚。

引證解釋

1.全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黥》:“ 楊虞卿 為京兆尹時,市里有三 王子 ,力能揭巨石。遍身圖刺,體無完膚。”《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帝怒,下 貫 ( 羅貫 )獄;獄吏榜掠,體無完膚。”《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經年征戰,不得回歸,衣生虱蟣,瘡痍潰爛,體無完膚。”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三官保》:“木棒鐵尺,亂下如雨,一霎,體無完膚,四肢不能轉側。”

2.比喻被責罵得很厲害,或被批駁得一無是處。 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兩書辨析詳明,證據確鑿,教偽 孔 體無完膚,真相畢露。”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各位律師把他說的鬼話駁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

詞語辨析

【近義詞】遍體鱗傷、皮開肉綻、傷痕累累 支離破碎

【反義詞】完美無缺

【燈謎】 周剝皮;滿身生瘡

反義詞

完好無損、安然無恙、完美無缺

相關內容

成語舉例:他就靜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種責難都駁斥得體無完膚之後,他又低聲念起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膚,不能讀作“fǔ”。

成語辨形:體,不能寫作“休”。

成語辨析:體無完膚與“遍體鱗傷”區別在於:體無完膚的“體”不僅指肉體;還可以指各種事物等;含義較廣;而“遍體鱗傷”沒有此意;“遍體鱗傷”的“體”;一般只指人或動物的身體。

成語謎面:周剝皮;滿身生瘡

謝霆鋒演唱同名歌曲

體無完膚

歌手:謝霆鋒

專輯:Listen Up

作詞:何啟弘 作曲:何慶遠

編曲:鍾成虎

誘惑的眼睛我不堪一擊

到你胸前喘氣卻奄奄一息

有毒的美麗越躲越上癮

太迷戀是種病誰能夠痊癒

感覺很可惜(就快要接近窒息)

外表很鎮定(偽裝堅強的外型)

眼淚是武器你流得過癮

低姿態的表情看多了會膩

寂寞是造句聽來太煽情

愛錯了沒關係別無病呻吟

感覺很可惜(就快要接近窒息)

外表很鎮定(偽裝堅強的外型)

愛上到體無完膚

放肆得給你全部

卻還在下一個深情的賭

以為你會為我哭

我傷到體無完膚

淚水讓視線模糊

就算你依然是不屑一顧

對感情也不認輸

musicnow

愛上到體無完膚

放肆得給你全部

卻還在下一個深情的賭

以為你會為我哭

我傷到體無完膚

淚水讓視線模糊

就算你依然是不屑一顧

對感情也不認輸

誘惑的眼睛

有毒的美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