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腰鼓

黑釉腰鼓,唐代,長57.8厘米,鼓面徑22.6厘米。筒形,束腰,兩頭大,腰細,中空,鼓身有七道凸弦紋。器表施黑釉,釉層瑩潤凝厚。通體上點綴41個造型各異的月白色釉彩斑,水墨渾融,十分醒目。在燒制過程中,經過窯溫作用,釉彩發生變化,形成了各種抽象的動物形釉彩斑,雞、鴕鳥、鴨、狗、猴、象、駱駝,形象生動,神態自然,奇妙無比。

這件唐代黑釉腰鼓長57.8厘米,鼓面徑22.6厘米。筒形,束腰,兩頭大,腰細,中空,鼓身有七道凸弦紋。器表施黑釉,釉層瑩潤凝厚。通體上點綴41個造型各異的月白色釉彩斑,水墨渾融,十分醒目。在燒制過程中,經過窯溫作用,釉彩發生變化,形成了各種抽象的動物形釉彩斑,雞、鴕鳥、鴨、狗、猴、象、駱駝,形象生動,神態自然,奇妙無比。
腰鼓又名拍鼓,原為西域打擊樂器之一種,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樂器陸續傳入中國。
此腰鼓現藏於天水市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