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爾村

黑爾村

黑爾村該行政村全名黑爾(壯文名稱Ndaw Gumz)壯族村,隸屬於雲南省師宗縣龍慶彝族壯族鄉,地處龍慶鄉南邊,屬於低熱河谷槽區。2013年,黑爾村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從全省270個村寨中脫穎而出,榮獲雲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稱號。距龍慶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鄉道路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縣53公里。東鄰阿那黑村委會,南鄰邱北,西鄰瀘西,北鄰下寨村委會。轄大平寨、小平寨、石頭寨等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97戶,有鄉村人口4365人,純壯族。其中農業人口4365人,勞動力266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69人。年平均氣溫17.2℃,年降水量92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花生、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346畝,人均耕地0.79畝,林地2188.4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1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94.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文化習俗

村莊全景村莊全景
黑爾俗稱黑爾槽,槽中良田萬畝、溪河叢橫、瀑布連台、梯田壘壘。土特產以黑爾糯米糍粑、民族刺繡等聞名縣內外。黑爾部族源於古越人。千百年來,他們一直自稱“布越”(壯語“越人”意思),從來沒有間斷過。黑爾“那”(壯語“稻田”意思)文化尤為突出。黑爾人喜居河畔,精於制田,善於種稻,是典型的稻作民族。他們以“那”的形狀、位置、性質、歸屬來命名村落、地名。黑爾槽的14個村落中,以“那”命名的村落就有7個,然而以“那”來命名地點更是多達100餘處。河床低了,他們河裡打樁扎壩建水車、開鑿溝渠引水灌農田;面對布滿密林、蘆葦的大山,黑爾人披霜露、斬荊棘開墾出層層梯田。黑爾人崇尚大自然,他們劃山養樹,認樹為“神”,把太陽神、布洛陀神、始祖神、冰雹神等都封在古樹林木上,每逢節日都要祭祀樹神保平安。平時,黑爾人對樹林愛護有加,視樹林為保家鎮寨之寶,對於山神里的樹林管理,族人都會自覺去遵守,任其樹木枯榮與腐朽,也不會有人去動它。這種祭祀樹林的虔誠以及保護樹林的認真程度,實為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造就了黑爾人愛護樹林、保護生態的行為習慣。黑爾人敬重銅鼓,繼承古越人遺風,青銅冶煉技術發達,雖然製作銅鼓的秘籍已經失傳,但是黑爾人製作刀具等冶煉技術依然延傳至今。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346畝(其中:田1737畝,地1609 畝),人均耕地0.79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188.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39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9畝,主要種植柑桔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02畝,其中養殖面積465畝;草地702.6畝;荒山荒地13527.7畝;其它面積13527.7畝。

基礎設施

河流河流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64戶通自來水,有63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3.5%)。有99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8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39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8輛,機車69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3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3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3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70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電站的電控設施電站的電控設施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1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92.0萬元,占總收入的41.7%;畜牧業收入228.0萬元,占總收入的16.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25頭,肉牛245頭,肉羊1123頭);漁業收入54.5萬元,占總收入的3.8%;林業收入33.1萬元,占總收入的2.3%;第二、三產業收入314.1萬元,占總收入的22.1%;工資性收入365.0萬元,占總收入的25.7%。農民人均純收入209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83人,在省內務,387人,到省外務工96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8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稻、黑爾老品種糯米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林業產業。

衛生教育

上課上課
該村現有農戶997戶,共鄉村人口4365人,其中男性2187人,女性2178人。2010年該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63人,參合率67.9%;享受低保123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8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83戶,占農戶總數的8.8%。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距離龍慶鄉中學1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35人,其中小學生293人,中學生142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壯家織布機家織布
黑爾村委會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曾有燦爛輝煌的文化,是個地處偏僻的純壯族村委會,有特殊的民族風情和濃厚的民族文化。黑爾人民熱情好客,在農曆“三月三”那天,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舉行民族歌舞會,還特邀請親朋好友來做客,歡度這喜慶的民族節日。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3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00萬元,有固定資產16.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交通閉塞,嚴重製約經濟發展;
(2)由於受到電站用水影響,大壩以下有5個村小組人飲用水困難;農業灌溉用水緊張;
(3)人多耕地少,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總水平低下。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發展為主題,增加收入為出發點,提升和鞏固現在優質稻,打造黑爾糯米品牌;
(2)為適應市場需求大量種植冬早洋芋,搞好農業冬季開發;
(3)發展養殖、林果業等多方面產業,使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確保黑爾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