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英烈紀念館

黑河英烈紀念館

黑河英烈紀念館是黑龍江省建立最早的英烈紀念館,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建館史。黑河英烈紀念館坐落在黑龍江畔,已累計接待參觀者20多萬人次,其中有一些外國遊客,除獨立國協國家外,還有美、英、日、泰等國家的參觀者。

歷史由來

黑河英烈紀念館黑河英烈紀念館
公園不算短暫的園史,也可以說是黑河近代史的濃縮。近百年的建園史,反映出黑河的發展和變遷。王肅公園舊稱海蘭公園,是1918年建園的。由當時鎮守黑河的陸軍混成第三旅旅長巴英額修建,據上年紀的老黑河人說,當時園內建有戲樓、涼亭、假山,還有鞦韆、球場。還開挖了兩座面積不大的人工湖,湖上可以蕩舟。園中幽靜,風光秀麗。說是公園,實為私園,是巴英額等少數人的消遣地方,一般老百姓是難以進園的。日本鬼子入侵黑河後,在園內修築了工事,設有刑訊室、絞人機,離公園不遠的江邊還建有一座異常堅固的碉堡,後被蘇聯紅軍炸毀。當時,許多抗日的仁人志士在園中被絞死,絞碎的屍骨順著地下通道流入黑龍江。現在,王肅公園內有一處假山,假山上建有一座亭閣,假山的西側,可尋覓到鋼筋混凝土設施,這就是當時日本人安放絞人機的地方。如果恢復這一遺址原狀,並在旁邊立一石碑或銅牌,告訴人們這裡的歷史,是一處不錯的參觀、憑弔處。

一位老黑河人說,當年這裡陰森恐怖,無人敢從旁邊經過,更不敢駐足。這裡是殺人場,東洋魔王就在這裡肆意屠戮華夏兒女。

1945年蘇聯紅軍跨過黑龍江後,將園內的日軍工事和絞人機房炸毀,結束了惡魔屠殺中國人的歷史,這裡再也不是強盜們恣意行兇的地方啦。隨著黑河的解放,這裡成為安放烈士忠骨的地方,建成了黑河英烈紀念館。

結構布局

黑河英烈紀念館黑河英烈紀念館展廳
從正門進入英烈紀念館,先來到一間大門廳,這座門廳大約有250多平方米,第一展廳原是黑河革命鬥爭史展廳,是英烈紀念館主展廳,通過文字和圖片,表現黑河地區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改和社會主義建設幾個歷史階段的歷史。展櫃中,擺放著50多件實物,其中有日軍指揮刀、日軍士兵鋼盔、防毒面具等,這些物品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展櫃中的勞工遺骨是從納金口子“萬人坑”中挖掘出來的。納金口子“萬人坑”位於黑河市愛輝區上馬廠鄉納金口子村南山坡。

1942年,日寇從山東等省拉來上萬名勞工,為其修築鐵路、公路、飛機場、地下軍火庫、關東軍兵營等。由於日寇慘無人道,勞工累、餓、病、凍死無數,勞工死了就送到南山坡的大坑裡,葬在這裡的勞工達7000之多。眼前的累累白骨,是日本法西斯殘害中國勞工的見證。

在“抗日烽火”單元里,看到了黑河人民不屈的抗日決心和抗聯戰士的英勇無畏。當年,黑河回族上層人物、“雙發祥”皮鋪大掌柜韓子和支持抗日活動,解放後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的韓哲一在黑河積極組織地下抗日活動。馬占山在黑河西大營舉起反滿抗日的義旗,做為全國率先抗日的愛國將領,馬占山永遠彪炳史冊。抗日名將趙尚志率抗聯三軍150多人,在北黑鐵路龍門車站附近,與日軍交戰,擊斃日軍大尉隊長町田等20餘人。這裡還有一處景箱,有山、有樹,山林中有窩棚,它再現了德都朝陽山抗日密營,再現了抗聯戰士與日寇巧妙周鏇、抗擊日寇的情景。在霍龍門、在龍門、在龍鎮等地,抗聯戰士連克敵寇,連創佳績。抗聯戰士們為了消滅侵略者,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黑河英烈紀念館黑河英烈紀念館--圖片
在“黑河曙光”單元里,介紹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黑河人民建立政權的歷程,特別是以王肅烈士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從解放區來到黑河,發動民眾,建立人民武裝,與國民黨匪徒進行了艱苦的鬥爭。在展廳里,可以看到1945年至1949年黑河地(工)委辦公樓舊址照片,黑河人民自治軍司令部舊址照片。在展廳中間的展櫃裡,有王肅、劉公魁傅桭林吳沛等烈士的生平事跡介紹和他們的照片。展櫃的南端,擺放著一尊王肅烈士的泥塑像,黑河的第一任地委書記是那樣年輕英俊。正是由於無數像王肅這樣年輕的先烈們的流血犧牲才換來今天的大好河山。在心中默默地祝願先烈們在九泉之下安息……。

第一展廳接待了大量中外參觀者,特別是市內的軍人、學生,每年都有組織地前來,接受教育。

出第一展廳向右,來到第二展廳,它20平方米,曾長期做為改革開放成就展廳,在1988年,英烈紀念館在此展示黑河改革開放十年的成就,適逢“一日游”開通,參觀黑河英烈紀念館是蘇聯遊客來黑河旅遊的一項重要內容。聽老館長王長安說,黑河改革開放成就展受到蘇聯遊客的歡迎,他們參觀後,紛紛留言,頌讚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連稱“哈拉紹!”在“一日游”初期的幾年裡,黑河英烈紀念館應接不暇,接待蘇聯遊客兩萬人次。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展出的內容因失去時效性被撤下。在這裡相繼舉辦過本地藝術家創作的書畫作品展、日本掛曆展等,還舉辦過俄羅斯當代著名畫家作品展覽,其中有榮獲世界金獎的畫家瓦西里、木板畫家吉霍米洛夫·亞歷山大的作品。英烈紀念館推出的黑河市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是建國以來,黑河規模最大、內容最全、品位最高的展覽,受到參觀者的歡迎,也為黑河英烈紀念館提供了一次展示場館優勢的機會。

黑河英烈紀念館黑河英烈紀念館--文化藝術廳
上二樓來到第三展廳,它的面積也是250平方米,稱作文化藝術廳,以舉辦書畫、攝影作品展覽為主,曾在這裡舉辦過俄羅斯《阿穆爾州真理報》新聞圖片展覽、俄羅斯著名油畫家尤里的個人作品展,與東北烈士紀念館聯合舉辦“黑土英魂”抗聯英烈事跡展和“陽光下的罪惡”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試驗罪證展。還曾舉辦過紀念香港回歸祖國書畫展。現在,這一展廳出租給由黑河市政協牽頭成立的黑河書畫院,展出著書畫院聘請的第一批市內書畫家創作的書畫精品400餘件。

二樓設有回廓,可從二樓俯瞰一樓展廳。二樓東端的四展廳同樣是250平方米,這裡有投影電視,可供200人左右的參觀者同時觀看反映黑河風光、資源的錄像片

黑河英烈紀念館已累計接待參觀者20多萬人次,其中有一些外國遊客,除獨立國協國家外,還有美、英、日、泰等國家的參觀者。

群英璀璨

黑河英烈紀念館王肅

王肅(1914—1946),原名王玉純,生於遼寧省新民縣興隆堡鄉金太牛錄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中。少年時在本村讀書,15歲考取新民師範學校。 “九•一八”事變後,他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欺侮,隨外祖母去北平東北流亡中學高中班就讀,因其聰穎好學,高中二年時就以優異成績考入東北大學法學院俄文組。1935年,他積極參加“一二•九”、“一二•一六”運動。不久,又參加京津愛國學生組織的“南下擴大宣傳團”,到良鄉、涿縣、安治、固安、保定等地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劉公魁 山東省人。1940年入伍參加革命,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6年。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隨山東幹部隊長長途跋涉進入東北,開闢黑河地區工作。1946年3月,黑河地工委指派劉公魁任遜克縣保全隊政治部主任,與丁逢水、李自然等組成中國共產黨遜克縣工作委員會,劉任組織部長。

傅桭林 吉林省人。自幻在原籍務農,偽滿時被抓勞工來到黑龍江省璦琿縣西崗子煤礦。勞工期滿後,到後獾洞屯李家扛活,直至解放。

解放初,傅迫於生計同礦工、農民60多人上山投入“壓東邊”匪幫,傅在其拜把弟兄中行九,報名九江。1945年11月,共產黨在黑河組建人民自治軍,傅欲棄暗投明,他說服了“壓東邊”,於12月,通過山神府村村長與自治軍接上了關係。經過談關係。

吳沛 四川省南江縣唐家河人。原名唐卓然,又名唐化南,7歲喪父,靠母親傭工度日,生活十分困苦,10歲給地主當“半拉子”。

胡宇翔 德國日爾曼人,生於俄國。幼年逢蘇聯十月革命,隨遠東俄國百姓過江來黑河念國小,後入齊齊哈爾交通中學。“九一八”事變後,交通中學解散回到黑河,在蘇聯駐黑河領事館做情報員工。.他和愛國進步青年韓哲一、王玉、韓雙有、湯文勇、瀋吉慶、李季等來往密切,常聚在一起談論民族自救之事。這些進步青年在黑河找不到共產黨組織,欲過江投奔蘇聯,胡宇翔則暗中與蘇聯駐黑河領事館聯繫,親自將他們先後分4批送到蘇聯。此後,這些青年與家人聯繫,都得到胡的大力幫助。

黑河英烈紀念館韓子和
韓子和 回族,原名韓雲祥,山東省禹城縣韓寨人。幼年喪父,家境貧苦,18歲“闖關東”,步入哈爾濱一私人皮輔學馬具手藝。1911年到黑河,先在江北海蘭泡(布拉格維申斯克)一家俄人皮輔學藝。1916年在黑河聯絡本家兄弟韓瑞芝、同鄉金雙田3人集股2000元開辦“雙發祥皮輔”。

於多三 滿族,依勒庫勒氏,正藍旗人。1866年(清同治五年)生於璦琿城一個官宦家庭。但其幼年家貧,無力入學堂攻讀,靠聰慧好學,在家中自學滿文。年弱冠,充璦琿城旗務處錄事,繕寫滿文檔案。後因在衙門中當差需用漢文,於是邊工作、邊學習,幾年後,漢文諳練,能獨自擬稿成文。
蔭正祺 山西省沁源人。青少年時代家庭貧苦,在中學讀書時,積極參加學生運,進行抗日救國。1973年在山西洪洞縣參加八路軍,在一一五師隨軍學校學習。1938年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洛川第二大隊學習,同時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習曾兩次親聆毛主席教導,革命意志更加堅定。蔭正祺為人穩健,衣著樸素,待人和氣。抗大畢業後,分配到太行山革命根據地。

許烈 原名許連科,別名許摺之、許佐志。1903年4月29日生於黑龍江省無常縣蛤拉灘村,幼年在家放豬,讀私塾。自1916年起先後在無常縣高小、吉林省第一師範、哈爾濱中俄法政系讀書。1929年春,在北京經常與地下黨員邱文華,於仁州接觸,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革命互濟會,做過募捐、發傳單、寫標語等革命活動。

薛志俠 陝西省韓城人。出身於農民家庭,在高小讀書時接觸革命,參加地下活動。1935年入黨。歷任游擊隊指導員、區長、縣委宣傳部長等職。1945年在延安黨校學習,1945年9月來東北。1945年11月到黑河,與王肅、岳林等人共同組成黑河中心縣工委,任工委委員,兼璦琿縣工委書記、公安局長,1947年任中共呼瑪縣書記。薛志俠工作紮實,作風深入,聯繫民眾。在初到黑河的日子裡,他先後到璦琿、西崗子、四嘉子等地擴軍,組織和發動民眾,收集武器彈藥,為黑河地區人民武裝建設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