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瘰鱗蛇

黑斑瘰鱗蛇,本種習棲於較乾燥的熱帶闊葉林地區或村寨附近林中。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在我國僅發現於雲南西南部畹町河谷(約為東經98度,北緯24度);廣西邊境也可能有分布。目前國外已處於瀕危狀況。分布在我國僅發現於雲南西南部畹町河谷(約為東經98度,北緯24度);廣西邊境也可能有分布。國外本種廣泛分布於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及爪哇島。

基本信息

名稱

黑斑瘰鱗蛇

簡介

物種特徵:【識別特徵】全長1235 mm,尾長占全長的58.3%(據雲南畹町河谷1雄)。背面黑褐色具多數黃色點斑,從整體看,在黃褐色背景上顯示若干寬大的暗褐色橫斑,尾後段橫斑不明顯。眼後有一占4-5枚鱗寬的黑色直顳紋,經鼓膜上方後延長度約與眼鼓距相等;腹面淡黃色,散以黑褐色點斑。幼體頸背有黑色"人"字形斑,成體(尤其是雄性成體)則消失不見。眶上鱗小而不寬大;鼻孔約位於眼與吻端的中部,呈一斜置的裂隙;腋胯間腹面一縱行有鱗片77-84(平均80.5)枚。尾側扁,尾背具雙行低矮的棱脊。 【分布】 在我國僅發現於雲南西南部畹町河谷(約為東經98度,北緯24度);廣西邊境也可能有分布。國外本種廣泛分布於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島。 【生物學】 本種習棲於較乾燥的熱帶闊葉林地區或村寨附近林中。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夏秋產卵25~30枚於洞穴中或螞蟻堆中,雌蜥產完卵後,以樹葉或垃圾等物將洞口封住;卵徑約為25 mm×45 mm。 【估計數量】 目前國內僅知畹町河谷1號標本。 【致危因素及現狀】 巨蜥大量被捕捉食用、製革或供觀賞,目前國外已處於瀕危狀況。 【馴養繁殖狀況】 無。 【現有保護措施】 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名錄中。我國過去不知有此種分布。楊大同(1987)依據云南西南畹町河谷標本將其訂為伊江巨蜥。W. Auffenberg (1994)將伊江巨蜥改訂為孟加拉巨蜥,我國才有此種的記錄。目前尚無具體保護措施。 【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 建議將所有巨蜥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嚴禁捕捉與出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