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鄉

黑山鄉

黑山鄉位於長島縣西部,距離長島港7.25海里,距離蓬萊港10.36海里,由兩個居民島和兩個無居民島組成,總面積8.94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總人口1717人。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黑山鄉黑山鄉
黑山鄉位於長島縣最西部,由兩個有居民島(大、小黑山島)和兩個無居民島(南砣子島魚鱗島)組成,海岸線總長20.02公里,島陸總面積8.94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人口1717人,總戶數616戶,其中農業人口1155人。

黑山鄉是長島縣西部的一顆海上明珠,具有得天獨厚的海陸旅遊優勢資源。這裡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年平均氣溫11.9℃,島上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列長島縣之首。目前已有景點二處,其中一處為被考古學家稱為“東半坡”的北莊遺址,座落在鄉鎮駐地北莊村,它是中國東部沿海發現的唯一大型原始社會村落遺址,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為龍爪山地質公園,座落在土島村,這裡有中國“大陸嶼”發育最典型的石英岩群――龍爪山景區,保持有最原始最完整的石岩石貌,充分顯現了大自然千百萬年的演變進程,綜合周圍的寶塔礁、聚仙洞兩處景點形成具有海島特色的地質景觀,2005年被評為國家級地質公園標誌性景區之一。此外,老黑山國有林場是全鄉山峰最高點,也是建設森林公園的理想開發地,建有候鳥遷徙環志站一座,每年過往候鳥達200多種,數十萬隻之多,是候鳥八大遷徙路線之一。這裡繁衍生息有眾多的蝮蛇,成為全縣獨一無二的特色珍稀資源,素稱“中國第二蛇島”。

碧波環抱的黑山島,其周圍遼闊的海域是百魚洄游的必經之地,水產資源十分豐富,不僅盛產幾十種經濟魚蝦類,還有褐藻、綠藻、紅藻等100多種藻類和紅螺、貽貝、牡蠣等20多種貝類。特別是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珍品因品質優良而享譽海內外。

地名來歷

黑山,現轄大小黑山島,宋時屬蓬萊沙門寨地,元時屬沙門,清道光年間,在大黑山島設北莊社和南莊社。在小黑山島設小黑山島社。

經濟狀況

黑山鄉海參
黑山鄉的經濟建設以海參育保苗、海參底播增養殖、近海捕撈為主體,雜交櫛孔扇貝及牡蠣、海帶養殖、網箱養魚多品種發展。交通運輸、建築、後方工副業、加工業等,種類眾多,門類齊全。

黑山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總體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發展。其中生產性資金投入、經濟成長幅度、招商引資、海參底播、上繳稅收曾連創5個全縣第一,年底綜合考評列全縣8個鄉鎮之首,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建設長島突出貢獻鄉鎮”榮譽稱號。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6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6萬元。全鄉生產總值0.63億元,一、二、三產業比為70:17:13。農業總產值9325萬元,其中捕撈業總產值1145萬元,養殖業總產值8035萬元,畜牧業總產值31萬元,農業總產值114萬元。契約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50萬美元。人均純收入5388元,人均居住面積28平方米。2006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3800萬元,同比增長18%。全鄉人均純收入5875元。2006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38億元,其中漁業捕撈收入1243萬元,多品種養殖收入9882萬元,工副業收入27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60萬元。一、二、三產業比為70:17:13。全鄉人均純收入5875元,人均居住面積3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6%。

特色產業

黑山鄉海蝕洞
旅遊業

黑山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中國“大陸嶼”發育最典型的石英岩群---龍爪山、中國最大海蝕洞---聚仙洞、風光優美的寶塔礁、被考古學家稱為“東半坡”的北莊遺址等景區景觀。由於蘊藏著特殊的地質地貌,2005年被評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加之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給整個黑山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這裡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是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每年過往候鳥達200多種,數十萬隻之多。島上蝮蛇眾多,素稱“中國第二大蛇島”,這裡是待開發的旅遊處女地。2006年,縣鄉先後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通往龍爪山、老黑山南砣子等景區的公路,隨著交通、食宿、綠化美化等硬體設施的不斷完善,黑山旅遊的接待能力進一步增強,來島觀光的遊客逐年增多。

海珍品養殖業

遼闊的海域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海洋資源,盛產幾十種經濟魚類,幾百種藻類和貝類,特別是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珍品因其品質優良、資源豐富而享譽海內外。目前,全鄉海參增養殖海域面積達8000畝,2006年產量60多噸,總產值700多萬元。海珍品筏式養殖海區2000多畝,可開發利用海區3萬多畝,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為確保海珍品養殖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全鄉建有海參育保苗大棚210多個,育保苗水體達4.8萬立方,年育保海參幼苗5億多頭,成為黑山鄉支柱產業。

旅遊開發

黑山鄉黑山鄉

一、基本情況
黑山鄉位於長島縣西部,距縣城7.25海里,距蓬萊港10.36海里,轄兩個居民島,兩個無居民島,共7個行政村,總人口1800人。島陸面積8.6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1.8公里。全鄉森林茂密,履蓋率高達56%;山勢徒峭險峻,是候鳥的集中遷徙地。這裡蝮蛇繁多,是中國北方第二蛇島。島內具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域遼闊,水質清澈,無污染,適宜旅遊度假,是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島上盛產海參、鮑魚、扇貝、海生藻類等高營養海洋動植物。已開發旅遊景點:北莊原始村落古遺址(東半坡)。待開發旅遊景點三處:龍爪山、聚仙洞、老黑山森林公園。
二、項目內容
整體旅遊開發和重點景點開發相結合。擬建設一處環島集旅遊、休閒、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海上樂園。
1、生活區建設:擬投資2000萬元,建設30棟別墅。
2、海水浴場建設。選擇一處水域較淺的海域進行浴場建設,擬投資1000萬元。
3、環島觀光游項目:景點先期開發3處,擬投資2000萬元。
海上樂園總投資規模為5000萬元。
三、合作方式
獨資、合作方式。
四、經營效益分析
按年旅遊接客人次:20000人,綜合消費500元/人,年收入1000萬元。

特色村屯

黑山鄉黑山鄉
南莊村坐落在長島縣黑山鄉南端,村莊居住面積5.4萬平方米,有兩個自然村和兩個無居民島組成。主要產業項目以海參育保苗、海參底播增養殖、近海捕撈為主。

過去的南莊村,到處是殘牆斷壁,雜草叢生,狹窄的鄉村泥路彎彎曲曲,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長時間被人們稱為“戰後村”。為徹底改變落後的面貌,南莊村提出了“倡導和諧文明新風,建設富裕美麗南莊”的口號。他們給民眾一個承諾:一個豐滿的口袋、一口甜水井、一本好書“村志”、一個美好的環境、一片青山。按照這個比較俗口的“五個一”目標,使生態環境建設邁出新的一步。

改善海島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和諧新漁村

南莊村“兩委”一班人始終把造林美化做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通過開展栽植黨員樹、青年民兵林,婦女美化一條街等活動,激發了黨員民眾建設生態家園的熱情。為保證綠化美化用苗,他們建成了50畝的苗圃地,年存苗20萬珠。村內栽植各類花卉苗木30多個品種80多萬株,建起環村綠化帶、花園等10多處,面積近4萬平方米,人均綠地100多平方米;綠化荒坡、荒地20多處,山林植樹80多萬棵,林草覆蓋率達90%以上。

黑山鄉黑山鄉
南莊村著力建設安居工程,改善民眾居住條件,每年投入上百萬元用於公益福利事業,將全村5000多米長的大街小巷全部鋪成水泥路面,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92%。安裝路燈60多盞;投資近50萬元打出一眼168米深的甜水井,結束了南莊村300多年吃苦鹹水的歷史,戶戶用上了達標的自來水;全村80%的漁戶建成了屋檐接水工程;投資20餘萬元,修建了一處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2處800平方米的休閒場地,配備6套室外健身器材;全村28條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安裝路燈70多盞;全村標準住房150戶,人均住宅面積30平方米。

南莊村積極了開展“講衛生比整治,講環境比形象”活動,結合實際,編印了以保護植被、珍惜水土、潔淨環境、鄰里和諧、關愛健康、社會穩定為主要內容的《南莊村村規民約》,傳送到每個村民手中,將村民的衛生、環保等行為規範與年度福利掛鈎,重新修訂了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配備了專職保潔員,將村內按居住區劃分為十二個衛生環境管理責任區。垃圾定點堆放,衛生專人清掃,定期打藥滅繩,住戶門前屋後衛生落實到戶。每年投入資金50多萬元,用於民眾的養老保險、老年人福利和醫療衛生事業。

抓好富民工程建設,推動基礎產業健康發展

通過科技扶持,強化管理,確保了養殖產業科學規範,健康發展。南莊村經過幾年的發展,海參育保苗場68處,2萬多立方水體;海參圈養池9處,面積60多畝;雜交貝和普通貝養殖面積230畝;從事近海捕撈漁業船隻25條,順流網700多吊,毛流網3000多塊;底播海區2000多畝,全村經濟呈現出個體、集體一齊上,齊心協力謀發展的良好局面,漁養經濟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2007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4560萬元。人均純收入6875元。

黑山鄉黑山鄉
生態環境的改善,帶動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投資40多萬元在南莊籌建了占地1萬平方米趕海園等旅遊新景觀。“漁家樂”發展從無到有,步伐加快。投資30多萬元,改造了16處較高檔次“漁家樂”,接待能力可達200人次以上。2006年開闢了“漁農雙喜”游項目,2007年,接待遊客3000多人次,實現直接經濟收入15萬元。

繁榮漁村文化教育事業,凝聚民心促發展

為適應民眾求知、求美、求技、求樂的要求,南莊村先後投資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籃球場、圖書閱覽室等文化娛樂設施。在此基礎上,還積極引導民眾教育文化事業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拓展;村書畫協會常年開展活動,連續舉辦了8屆漁民書畫,並多次到縣城舉辦書畫展;文藝演出隊定期組織文體活動,三年來共組織和舉辦各類大型文化活動10多場;“書架子”工程效果明顯,全村戶均定報刊2份、藏書10冊,村級圖書館藏書1萬多冊,並在全縣村級率先編寫了《村志》。

全村98%的家庭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戶”,2人被煙臺市婦聯授予“十佳好妯娌”榮譽稱號。全村政通人和、人心思上,30多年未發生刑事案件…..南莊村先後多次被評為“煙臺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模範文化村”“綠化美化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