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子

黑太子

黑太子 (1330.6.15-1376.6.8)愛德華三世的長子,母親為埃諾的菲利帕。生於牛津郡伍德斯托克。愛德華三世加封他為切斯特伯爵、康沃爾公爵(1337年)、威爾斯親王(1343年),均為王儲專用稱號。他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著名軍事指揮。因其甲冑顏色為黑色,故名。黑太子同時熱衷於西班牙事務,支持殘忍的佩德羅一世(Pedro the Cruel)為卡斯提利亞國王。1370年,英國議會分裂為兩派,一派奉黑太子為代表,成員主要是平民,他們中很多人曾是出色的長弓手;一派以岡特的約翰為代表,成員主要是各地貴族。黑太子由於疾病而無法參與政治鬥爭,他過著一種比武和狩獵的騎士平凡生活。

基本信息

簡介

他是英法百年戰爭第一階段中英軍最著名的指揮官。其「黑太子(the Black Prince)」之名的來由有二說:一為,因其常穿黑色鎧甲,故被稱為「黑太子」。二說為,因其對阿奎丹公國洗劫,又在阿奎丹放縱士兵橫行不法,故法國人認為他心腸黑,故稱之為「黑太子」。然而,不論何說,黑太子之名最早見於16世紀,在其在生之日,並沒有這樣的稱呼。他在世時,通常以其出生地,稱他為伍德斯塔克的愛德華(Edward of Woodstock)。他的妻子是他的堂姑母肯特的瓊安,生有二子,長子愛德華(夭折),次子理查(後為理查二世)。

概要

黑太子肖像畫黑太子肖像畫

愛德華三世的長子,他是英法百年戰爭第一階段中英軍最著名的指揮官。“黑太子”的綽號,大概是由於他穿戴黑色盔甲(最早見於16世紀文獻中;愛德華生前從未被這么稱呼過)。1346年,愛德華指揮了英軍獲勝的克雷西戰役。1355年他的軍隊洗劫了阿基坦。1356年,愛德華指揮了他最出名的戰役:普瓦捷戰役,他與父王配合大勝法軍,俘虜了法王約翰二世。同年,他被封為阿基坦公爵。愛德華積極干預西班牙事務。他支持(殘忍的)佩德羅一世爭奪卡斯蒂利亞王位。

1362年—1372年,愛德華是阿基坦的統治者。然而,他的軍隊在阿基坦橫行不法,令他的聲名受損。1371年1月愛德華返回英格蘭,並於1372年末正式放棄公爵稱號。此後他過著打獵、比武的騎士生活。1376年愛德華在威斯敏斯特去世,葬於坎特伯雷。

人物生平

百年戰爭的開端大捷

黑太子黑太子

1330年,愛德華三世推翻其母法蘭西母后伊莎貝拉王后與情夫摩德莫的統治,掌握了實權。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愛德華三世以自己是法國國王美男子腓力四世的外孫,要求繼承法國王位。1346年,出兵法國,16歲的黑太子隨父並肩作戰。其間發生著名的克雷西會戰,法國騎兵組織了15次衝鋒,均被黑太子指揮的長弓手擊退,英軍大勝。在戰後清理戰場的過程中,愛德華三世父子發現了法國盟軍波西米亞老國王盧森堡的約翰的屍體,此人是個盲人,但是作戰異常勇敢。太子被他的精神感動,摘下他頭盔上的羽毛裝在自己頭盔上,同時,將他的箴言"Ich dien"作為自己的口號。太子此舉又進而感動了愛德華三世,他認為這是他兒子壯麗人生的開端。

1356年9月,黑太子率1800英軍掃蕩法國,從波爾多出發(Bordeaux),越過加龍河(Garonne)到達法國中部,深入勞瑞谷地(Lorre Vally)。在他返回格斯肯尼(Gascony)的過程中,遭遇法王“好人約翰二世”率領的8000法軍攔截,雙方在普瓦捷會戰(Poitiers)展開大戰。儘管法軍在人數上占據明顯優勢,仍然沒能擺脫克雷西之戰的命運,再一次遭到英國長弓手的痛擊。結果法軍大敗,法王約翰被俘並被押至倫敦。1360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和法王約翰簽訂布萊提格尼條約(Bretigny),在得到法國大片土地後,放棄索要法國王位。同年根據布萊提格尼條約,黑太子受封法國阿基坦(Aquitaine)公爵。英法之間戰爭告一段落。

挫折和失利

黑太子同時熱衷於西班牙事務,支持殘忍的佩德羅一世(Pedro the Cruel)為卡斯提利亞國王。此舉不僅失敗,而且損失巨大。1369年,太子希望能通過在阿基坦徵收新稅來彌補西班牙失利的損失,遭到領地民眾的嚴重抗議。阿基坦人厭惡黑太子的殘忍好戰,感情上與新任法王查理五世接近,於是向查理五世提出訴求。由於受到布萊提格尼條約的限制,查理五世僅要求黑太子在法國議會上解釋他的行為。但是黑太子給予的答覆是,他將率領6萬英軍參與法國議會辯論。於是英法戰爭又起。

此次戰爭淪為對法國平民的搶劫與屠殺,愛德華三世父子向來所稱的“為了騎士精神的榮耀”徹底宣告是個謊言。而在這次戰爭中,黑太子由於在西班牙感染疾病,不能騎馬,只能被抬著輾轉於法國的一座座城市。 1370年,黑太子指揮英軍在法國利穆贊省(Limousin)首府利摩日(Limoges)展開大屠殺,他令城裡所有男女和孩童都站在他的面前,觀看他們被英軍殺戮。在一系列倒行逆施之後,黑太子疾病加劇返回英國,法國的事務由其弟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接手。他沒能扭轉英國在法國的頹勢,法國上下在查理五世的帶領下不進行主力會戰,而以大規模游擊戰爭的方式展開收復失地的鬥爭,而英軍在轉戰過程中,一仗沒打就損失一半兵力卻毫無進展。

英國國內的鬥爭

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內的黑太子墓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內的黑太子墓

隨著國外的失敗,英國國內也爆發危機,一方面因為黑死病,一方面因為長期戰爭導致的農民、平民負擔加重。1370年,英國議會分裂為兩派,一派奉黑太子為代表,成員主要是平民,他們中很多人曾是出色的長弓手;一派以岡特的約翰為代表,成員主要是各地貴族。國王愛德華三世已經盡顯老邁之態,失去對政局的控制。黑太子由於疾病而無法參與政治鬥爭,他過著一種比武和狩獵的騎士平凡生活。(愛德華黑太子熱衷於中世紀末期盛行的騎士比武,曾多次參加比賽。他也喜歡狩獵,是典型中古騎士的代表人物。在電影《騎士風雲錄》中,愛德華黑太子便以湯瑪士‧柯維爾之名多次參加騎士比武大賽,雖然這未必為真,但愛德華黑太子熱衷於騎士比武,倒是不爭的事實)。這些使得岡特的約翰成為政局的實際控制者。 岡特的約翰的統治不能順利展開,因為其兄的影響力太大。1376年,平民在議會發起反對岡特的約翰的鬥爭,岡特的約翰黨人被判有罪。但是,在判決即將宣布前一刻,“平民的偉大捍衛者”黑太子去世。

死後餘波

1377年,老邁的愛德華三世去世。王位由黑太子的獨子波爾多的理查繼承,稱理查二世,時年十歲。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去世,查理六世上台。由於英法國王都處於弱齡,兩國休戰。 理查二世繼承其父殘忍、嚴苛的性格,同時與其父一樣愛好奢華和排場。他在位期間沒能處理好與議會的關係,特別是與岡特的約翰的關係(他流放岡特的約翰之子亨利波林布魯克,後者處處與他作對)。理查殘忍的統治遭到舉國痛恨。1399年,亨利波林布魯克迫使理查在倫敦塔退位,亨利隨即即位,稱亨利四世,因此創立蘭開斯特王朝。退位的理查被囚禁在蘭開斯特郡,不久被亨利派人暗殺。這場於14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黑太子與岡特的約翰的鬥爭,到了15世紀終於以約翰岡特之子亨利四世的繼位而告結束。

普瓦捷戰役

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陳列的愛德華黑太子作戰裝束與裝備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陳列的愛德華黑太子作戰裝束與裝備

第一階段(1337年-1360年)是雙方對佛蘭德斯和基恩的爭奪戰。首先在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中,英軍打敗法軍,奪取制海權,以防止法軍入侵。然後在1346年8月所發生的克雷西會戰中,英軍取得陸地上的優勢,並在圍攻11個月後成功占領了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英國挾著勝利的餘威,在內維爾十字戰役當中,打敗蘇格蘭的入侵,並且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此役也大大地減少蘇格蘭對英格蘭的威脅。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直到1356年英國再度開戰,攻取了法國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隨即又在普瓦捷戰役利用相同的戰術再次擊潰法軍。而因為英軍的橫徵暴斂和法國全國的經濟崩潰,使得法國平民發起起義運動。結果法國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被迫於1360年於布雷蒂尼簽訂極為不平等的和約——《布勒丁尼和約》,將羅亞爾河以南至庇里牛斯山脈的領土全部割讓予英國。

第二階段(1360年-1400年)是因為法王查理五世欲報仇雪恨,奪回英國所占的地區而發生的。查理五世重組軍隊以僱傭步兵代替大部份騎兵,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重建艦隊。在內政方面亦作出較大的改革,並整頓了稅制,以安撫民心。時機成熟後,他任命B.迪蓋克蘭這位為軍隊總司令,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中均大敗英軍,至1380年時已將英軍迫退至沿海地帶。英王為免法國的領地全部丟失,結果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只保有五個港口,分別是波爾多、巴約納、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萊及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連線地區。

克雷西戰役中的愛德華黑太子[畫作]克雷西戰役中的愛德華黑太子[畫作]

第三階段(1415年-1429年)是英國乘法國國內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發生內訌,而農民和市民亦發生起義之際重啟戰端。在1415年,英軍於阿贊庫爾戰役中大敗法軍,並隨即與勃艮地公爵結盟,攻占法國北部大部份地區。法王查理六世在無法組織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惟有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等同於承認法國亡國的和約——《特魯瓦和約》。將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隨即宣布自己為法國的攝政王,並有權於查理六世死後承繼法國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於這年死去。結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啟戰端,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1429年-1453年),法國人民因為不堪英軍的壓迫,紛紛組織游擊戰,這給予法軍很大的幫助。游擊隊經常設定埋伏,捉拿英國的徵稅者,消滅英軍的部隊,達到了牽制英國之效。雖然於1428年10月,英軍與勃艮地派進逼至奧爾良,並包圍了此城,使得法軍形勢大為不利,但此時法國出現了一位千古傳頌的救星——聖女貞德,在她的指揮下法軍於1429年5月解除了英國對奧爾良的包圍,贏得了重大勝利,從而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形勢。雖然貞德於不久後便英軍所捉拿,並以女巫罪處死,但這反而激起法國的民族義憤,使法軍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於1441年收復香檳,又於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第,隨後又於1453年奪回吉耶訥。最後於1453年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了除加萊外的全部領土,百年戰爭至此完全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