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施潘,J.

法國詩人。生於阿爾及利亞。他的父親是軍醫。1868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4年後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普法戰爭期間參加了反侵略游擊隊。後來生活起了劇烈變化,成為放蕩不羈的浪子。他教過書,當過記者、水手、碼頭工人、流浪漢等。1875年左右,他在巴黎拉丁區出現。由於言行狂亂,他成了咖啡店中引人注目的怪人物。1876年他的詩集《窮途潦倒之歌》出版,其中有些詩篇內容狂放,出乎常規。法庭以“有傷風化”的罪名,判他拘禁一月。黎施潘成名以後,接連發表了《撫摸》(1877)、《詛咒》(1884)等詩集。他的劇作有《星星》(1873)和《打短工的流浪漢》,後者獲得較大的成功。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卻是故作驚人之談,以引起“小市民的驚訝”為目的。1908年,這位曾經當過乞丐和流浪漢的詩人,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他傳世的作品主要是詩集《窮途潦倒之歌》。

黎施潘,J.

正文

法國詩人。生於阿爾及利亞。他的父親是軍醫。 1868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4年後獲得文學碩士學位普法戰爭期間參加了反侵略游擊隊。後來生活起了劇烈變化,成為放蕩不羈的浪子。他教過書,當過記者、水手、碼頭工人、流浪漢等。1875年左右,他在巴黎拉丁區出現。由於言行狂亂,他成了咖啡店中引人注目的怪人物。1876年他的詩集《窮途潦倒之歌》出版,其中有些詩篇內容狂放,出乎常規。法庭以“有傷風化”的罪名,判他拘禁一月。
黎施潘成名以後,接連發表了《撫摸》(1877)、《詛咒》(1884)等詩集。他的劇作有《星星》(1873)和《打短工的流浪漢》,後者獲得較大的成功。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卻是故作驚人之談,以引起“小市民的驚訝”為目的。
1908年,這位曾經當過乞丐和流浪漢的詩人,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他傳世的作品主要是詩集《窮途潦倒之歌》。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