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中國現代著名詩人]

田間[中國現代著名詩人]

田間 (1916—1985),原名童天鑒,安徽省無為縣開城鎮羊山人,著名詩人。田間的詩形式多樣,信天游、新格律體、自由體都有嘗試。在新詩的民族化、大眾化方面,他作過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喚形成了明快質樸的風格。其詩作《假使我們不去打仗》傳遍全國,被聞一多稱為“擂鼓詩人”、“時代的鼓手”。

人生經歷

田間作品 田間作品

田間 (1916—1985),原名童天鑒,安徽省無為縣開城鎮羊山人,著名詩人。

1933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外文系。

1934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文學叢報》、《新詩歌》的編輯工作。 1935 年任《每周詩歌》主編,創作並出版處女作《未明集》。

1936年出版描寫東北人民抗日鬥爭 的短詩集《中國牧歌》和以紅軍長征為背景,寫農民反抗鬥爭的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這兩部書都被國民黨政府列為禁書,作者險遭逮捕。

1937年春到東京學日文。“七.七事變”後,回上海寫抗戰詩歌。是年秋,去武漢,寫成《給戰鬥者》。該詩表達了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鼓舞了人民的戰鬥意志,是當時公認的優秀政治抒情詩。年底,到八路軍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當戰地記者。

1938年春夏,到延安與文藝界同仁共同發起街頭詩運動日(8月7日)。其詩作《假使我們不去打仗》傳遍全國,被聞一多稱為“擂鼓詩人”、“時代的鼓手”,是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到敵後晉察冀邊區當戰地記者。參加過百團大戰。

1940年創作《名將錄》。

1941年任晉察冀邊區文協副主任,被選為邊區參議員。1943年任孟平縣抗聯和縣委宣傳部長。1944年創作《太原謠》。

1945年任冀晉邊區《新民眾》雜誌社長兼主編,創作著名敘事詩《戎冠秀》及《趕車傳》,出版《民歌雜抄》。

1946年任雁北地委宣傳部長、秘書長,參加土改複查,創作《宋村紀事》。

1948年冬,任張家口市委宣傳部長。

1949年兼任察哈爾省文聯主任,參加過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創作部部長、文學研究室主任、《詩刊》編委等。

1950年任全國文聯研究會主任。

1951年任中央

抗戰詩人田間 抗戰詩人田間

文學研究所秘書長兼研究員。在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期間,任二分團秘書長。

1953年,中央文學研究所改為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後,任主任。是年,再次去朝鮮前線,以記者身份進入板門店談判帳篷內,寫成散文集《板門店記事》。

1954年出訪東德、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次年寫作《歐遊札記》。

1956年到內蒙包頭及黃河兩岸訪問,寫出《馬頭琴歌集》一書。

1957年到雲南訪問,寫有《芒市見聞》。年底,到張家口市懷來縣花園鄉南水泉大隊蹲點,創作街頭詩、詩傳單。

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聯主席。

1964年出席第三屆全國人大,到開羅參加亞非作家大會。“文化大革命”後期,任河北省文藝組黨組書記兼組長。

1978年出席第五屆全國人大。以後,任河北省人大常委。

1985年病逝。

《趕車傳》(第一部)有德、捷兩個譯本。《田間詩選》有朝文譯本。日本、蘇聯、法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蒙古等10多個國家翻譯了田間的不少短詩,如《給戰鬥者》、《史達林頌》和《鹿》等。

詩歌特點

詩人田間 詩人田間

田間(1916--1985)從一開始作詩就注意詩的戰鬥性。他的《未名集》、《中國牧歌》和《中國農村的故事》都表現了農村的苦難。1937年12月,他發表了長詩《給戰鬥者》,這是他最優秀的政治抒情詩。富於戰鬥性和現實性依然是他這部長詩的思想特色。這部詩的藝術特色是:詩句短促、節奏強勁、語言質樸、鏗鏘有力,全詩跌宕有致。

創作道路

他寫第一部詩集《未明集》中的作品時,還不到二十歲。由於創作時距長達三四年,因此這些詩作的情況也不一樣。它們大多描寫工人、農民、兵士等受苦者的命運,含有真切的感情,又表達了作者反抗的願望,也有一些則缺乏嚮往和希望。在語言上,田間的詩作大多樸實明朗,可以看出他當時追求大眾化,學習民歌的努力,也有少數詩句比較晦澀歐化。但不論內容或語言上如何存在差異,這些詩歌具有明顯的特點:出發於現實,有所為而作。正如作者在《我怎樣寫詩的(代序)》中寫的:“沒有誑語,誠實的靈魂,解剖在草紙上,……”這是對他早年詩歌特點的確切的自評。

寫於抗戰前的集子還有《中國牧歌》和《中國農村的故事》等。《中國牧歌》集中地反映了中國農村的苦難和鬥爭,表現出作者對農民日益深切的關心,詩集的情緒比《未明集》強烈,反映生活也較為充實。作者熱愛農村,呼喊著“田野,我底母親”(註:《中國牧歌·唱給田野》),嚮往農村中新鮮活躍的生命力。但侵略戰爭給祖國農村、尤其是東北大地帶來了苦難,詩歌發出了激昂的呼聲,號召鬥爭:“在中國,養育吧,鬥爭的火焰”(註:《中國牧歌·走向中國田野的歌》),“射擊吧,東北的民眾呵”(註:《中國牧歌·松花江》)。這些詩歌的句子是“燃燒”、“粗野”、“憤怒”的(註:《中國牧歌·詩,我的詩呵(跋語)》),充滿了對苦難的抗議和反侵略鬥爭的激憤。作於一九三六年夏的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共分三部:《飢餓》、《揚子江上》、《去》,它以高昂的情緒,激動的語言,揭露和控訴著農村中的不平:農民的飢餓,母親的哭泣,地主的欺壓,帝國主義的著殺……。長詩以揚子江象徵祖國和人民,呼籲它覺醒,號召它戰鬥,並相信“人民的春天”將“踏著戰鬥的路回來”。長詩寫作在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要求日益高漲之際,民族的憤怒,階級的仇恨,都在詩中有所體現。通過對“農民軍隊”的歌頌,並“寄託著對紅軍的希望”(註:《家》,1962年第4期《安徽文學》)。

和當時一些有成就的作者一樣,田間通過這兩部詩集,把自己的深厚感情呈獻給祖國的農村、原野,關切著農民問題這箇中國革命的基本課題。這兩部詩集也反映了作者更善於表現的是激昂高亢的情緒、堅定強烈的鬥志,但在當時還缺少凝鍊成熟的形象。

抗戰開始後,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創作都有了較大的進展。一九三八年初寫的《論我們時代的歌頌》(註:《給戰鬥者》詩集的《代序》),表現出他要為保衛祖國的戰士自覺地創作出“情緒飽滿”的能反映現實苦難和鬥爭的好詩的願望,並進一步表示了參加到實際鬥爭中去的決心。不久,他就去到延安,同年冬天,又過封鎖錢,以後較長期生活、戰鬥於晉察翼邊區。在延安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田間都是當時街頭詩運動的“積極分子,是發起人和堅持人之一”(註:《寫在〈給戰鬥者〉的末頁》,見1959年版《給戰鬥者》),他寫出了一些很有影響的作品。如曾經傳誦一時的《義勇軍》。

藝術成就

新中國建立後,田間詩作題材廣泛,大體可分為表現韓戰和海防前線、國際友誼、少數民族生活、農村生活等四類。先後出版有《抗戰詩抄》、《一桿紅旗》、《誓辭》、《田間短詩選》、《非洲遊記》等。長篇敘事詩《趕車傳》是田間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通過貧農石不爛尋找樂園的過程,描繪了中國農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鬥爭的艱苦歷程。這部詩的藝術特點是,結構靈活,除第一、七部外,其餘五部皆以五個人名為題,每一部以一個人物為中心,獨立成章,這樣便於對每個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進行刻畫。句法採用六言和七言三拍的格式,明快嚴謹,朗朗上口。在敘事主人公之外,詩人還塑造了一個抒情主人公,讓他在每部詩中或詠懷,或議論,或譴責,以增強敘事詩的抒情效果。

田間的詩形式多樣,信天游、新格律體、自由體都有嘗試。在新詩的民族化、大眾化方面,他作過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喚形成了明快質樸的風格。

評價

田間是抗戰前夕詩壇上崛起的新星,田間從延安到晉察冀,一直是街頭詩運動的積極推動者。他這時期寫的街頭詩,像《假使我們不去打仗》等,詩行簡短,寓意深長,在樸素的詩句里,充滿著火熱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愛憎感情。他以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在新詩發展史上產生過較大影響。聞一多談論田間的詩作時,曾以本詩集內的街頭詩《多一些》等為例,肯定作者是抗戰“時代的鼓手”,並指出他詩歌中具有一種積極的“生活欲”,“鼓舞你愛,鼓動你恨,鼓勵你活著,用最高限度的熱與力活著,在這大地上”(註:《時代的鼓手——讀田間的詩》,見《聞一多全集》(三),1948年開明書店版)。

作為中國新詩的開拓者之一,詩人田間是有獨特魅力的。任何具有起碼民族自尊心的中國讀者,只要認真投入地去讀田間的像《假使我們不去打仗》這樣以中華民族凜然的崇高氣節和無辜者的鮮血凝鑄成的詩章,心靈不可能不被深深地震撼。

他是一位戰鬥詩人,曾有“時代的鼓手”的美譽。

作品欣賞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田間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

這是奴隸!”

《自由,向我們來了》--田間

悲哀的

種族,

我們必需戰爭呵!

九月的窗外,

亞細亞的

田野上,

自由呵——

從血的那邊,

從兄弟屍骸的那邊,

向我們來了,

像暴風雨,

像海燕。

作品集

未明集(短詩集)1935,上海民眾雜誌公司

中國牧歌(短詩集)1936,詩人社

中國農村的故事(敘事長詩)1936,詩人社

呈在大風沙里奔走的崗衛們(詩集)1938,生活

給戰鬥者(詩集)1943,希望社

戎冠秀(長詩)1946,冀晉日報社

她的歌(長詩,又名《她也要殺人》)1947,海燕

趕車傳(第1部,長詩)1949,新華書店;上下卷,1959—1961,作家

抗戰詩抄(短詩集)1950,新華書店

《趕車傳》 《趕車傳》

短歌(詩集)1950,群益一竿紅旗(敘事長詩)1951,工人

拍碗圖(中篇小說)1951,三聯

我的短詩選(詩集)1952,人文

誓詞(詩集)1953,新文藝

板門店紀事(散文集)1953,人文

汽笛(詩集)1956,作家

歐遊札記(散文集)1956,作家

芒市見聞(詩集)1957,雲南人民

馬頭琴歌(街頭詩集)1958,中青

長詩三首(上下集)1957,作家

1958年的個(街頭詩集)1958,中青

東風歌(和社員唱合集)1959,作家

火花集(散文集)1959,百花

英雄歌(詩集)1959,上海文藝

英雄戰歌(長詩)1959,作家

田間詩抄(詩集)1959,人文

新國風贊(詩歌)1964,作家

田間短詩選1960,人文

非洲遊記(詩集)1964,作家

太陽和花(詩集)1965,作家

清明(詩集)1978,河北人民

雲南行(詩集)1982,雲南人民

離宮及其他(詩集)1983,花山

青春中國(詩集)1984,陝西人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