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

黎文

黎文是指黎族文字,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的基礎的黎族自己的文字。黎族過去無文字,1956年樂東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草案),於1957年2月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鎮召開的“黎族語言文字問題的科學討論會”上通過。1957年6月《黎文方案》由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報送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備案。新創製的黎文,共有字母26個,聲母31個,行款橫書,1984年9月對原方案作了一些修改。對於學習和推廣黎文,有各種不同的認識和見解,有贊成也有非議。

基本信息

創製

黎族過去無文字,史書、古籍都沒有明文記載,只是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有過這么一句話:“黎婦女皆執漆扁擔,上寫黎歌數行,字如蟲書,不可識”。這“漆扁擔”上的“蟲書”,字跡和字型如何,未見到實物,“上寫黎歌數行”更無法查究。故後來人涉及到黎族文化時,都說“黎族沒有文字”。

1956年夏,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一工作隊海南分隊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黎族苗族語文研究指導委員會,共同對黎語進行全面調查。根據語音、辭彙和語法特點,將黎語劃分為5個方言。由於侾方言使用人口最多,只有3個調值,語言易學,故確定為基礎方言,樂東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草案),於1957年2月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鎮召開的“黎族語言文字問題的科學討論會”上通過。1957年6月《黎文方案》由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報送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備案。

內容

黎文黎文

新創製的黎文,共有字母26個,聲母31個。

發音

濁音在輔音後加字母h表示,如bh[b];唇化在輔音後加字母w表示,如gw[kw];齶化在輔音後加字母y表示,如hy[hj]。韻母84個,長元音在元音後加字母e表示,如aei[a:i]。聲調在音節末尾加字母表示,即第2調加字母x表示,如lax[la2];第3、第8調加字母s表示,如gas[ka3]、loks[lo:k8];促聲第9調用重疊字母形式表示,如lopp[lo:p3];第1、第7調不標,如ba[pa′]、tiek[thi:k7]。

行款

行款從左向右橫書。

修改

1984年9月對原方案作了一些修改。修改後的黎文更符合黎語的實際。

推廣

學習和推廣黎文,有各種不同的認識和見解,有贊成也有非議。

非議:認為黎族語言落後,學習黎文沒啥意思。

贊成:語言是交流、溝通的橋樑,是表明心跡、抒發情感的載體,語言本身沒有先進和落後之分。黎族是海南島的原著居民,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勤勞、勇敢、智慧的黎族先民在遠離祖國大陸、孤懸海外的海島上繁衍生息,創造了獨特風格的民族語言和民間文學,雖然沒有本民族文字,但口口相傳的黎族民歌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民間故事也正在申遺,這些穿越時空、膾炙人口的黎族口頭語言精華,宛如四季常開的南國花卉,嬌艷多姿。這些口頭文化唯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記錄,才能保持其原汁原味,才能永葆其獨特魅力。

黎族地區經濟文化落後,但其語言和民間文學並不落後,只不過是沒有本民族文字的記載而徘徊於大雅之堂門外而已。

非議:認為黎文不象漢字的方塊文字,寫黎文好象寫外文。

贊成:由於黎族原先沒有文字,黎族人學習文化和運用,都用漢字。漢字具有象形和摹音功能,外形四平八穩,更有書法和楹聯藝術映襯其獨特韻味,是咱們國家的“國字”,此外,漢字還有視讀功能,除用國語誦讀外,還能用方言誦讀。雖然漢字難寫難記,但由於長期耳濡目染,我們都有漢字情結。一旦接觸到以拉丁字母創製的黎文,就覺得象外文,不太習慣,希望黎文也像漢字那樣是方塊字,看起來順眼。

但尚若黎文也以方塊字創製,那樣不但創製起來費勁,學習起來也難度大,更別提推廣了。要知道,漢字是經過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從甲骨、篆體、隸體、楷體(繁體、簡體)演變和鑄造而成。

黎文為拼音文字,是世界上流行和先進的文字形式,用聲母和韻母組成,易學易寫。電腦輸入十分便捷,在鍵盤上敲擊26個字母即得心應手。黎文便於自學,只要學會黎文的聲母和韻母讀音,會說黎語的人即可依照課程教材學會黎文;不會說黎語的人只要學會黎文的聲母和韻母讀音,也能夠看著黎文讀出黎語,自學黎語文。不但有利於本民族人學習母語文字,也有利於兄弟民族中對黎族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學習黎語文和研究黎學。據筆者和三亞黎文學習者切身體會:黎文聲母和韻母讀音半天可學會,專心自學半年可用黎文寫作。

非議:認為黎族語言文字套用範圍不大,僅局限於本島內本族群。

贊成:黎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島,因此有人認為黎族語言文字只是在本族群中套用,學會也無多大用處。這種認識只是著眼於現狀,從長遠來說看,這種認識將被改變。從目前來說,學黎文的是黎族人,但隨著黎族傳統文化上升為黎學,研究黎學的人就不僅僅是黎族人了。要想探究黎學的精髓,掌握黎文不失為最好的方法,因為精華獨特的東西只有掌握當地語言文字才能零距離接觸和體味到。實際上,對黎語文、黎學感興趣的並非僅僅是黎族人,前個月我在網上用黎文翻譯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發帖時,有人用黎文回帖,預想不到的是,那人竟是內地漢族網友,看來黎文出不出島的話題我就不必多談了。

在海南,黎、漢、回、苗等各族人民世代唇齒相依,友好相處,這些兄弟民族中有些人在與黎族人民交往或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學習過程中,學會了黎語,這些人若學習黎文,難度不大。

非議:認為學習和推廣黎文,會影響民族團結。

贊成:黎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由於自古生活在孤島上,遠離祖國大陸,被歷代反動統治階級視為“化外之民”,遭受嚴重壓迫,經濟文化落後。因此,對偉大祖國有強烈的向心力,對民族的團結和進步更為關切。黎族有語言沒有文字,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幫助黎族人民創製了黎族文字。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民族的主要特徵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任何民族對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都有與生俱來的難以割捨的感情。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從發展的角度來說,推廣黎文有利於增強黎族人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於提高整體文化素質,有利於民族團結進步,有利於共同繁榮和發展。

現狀

黎文解禁後,被列為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一直有熱心人士在鄉間摸索培訓,在鄉間四處傳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