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鳥歌

《三國史記》記載,這是中國東北地方政權高句麗琉璃王(公元前19年~公元前17年在位)於公元前17年所作。講的是一位肩負國家使命和社稷重任的帝王,在面臨內優外患的局勢不堪重荷的情況下,寵妃雉姬又一去不返。寫下《黃鳥歌》,“念我之獨,誰其與歸?”以一個反問句結尾,無人應和,只能自哀自憐,讀來不禁讓入感覺這份哀傷綿長而且無邊無盡、無休無止。

詩歌全文

黃鳥歌》

翩翩黃鳥,

雌雄相依。

念我之獨,

誰其與歸?

歌的歷程

這首《黃鳥歌》,曾入選韓國的中學中文教材。

這是一首詠物詩,與我國歷史上大多數詩人所創作的詠物詩一樣,通過藉助和描寫自然景物來展現和抒發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表現手法。

韓國影片《浪漫總統》是一部輕喜劇,講述獨身總統韓民旭與其女兒中學語文老師崔恩秀之間的愛情故事。這首《黃鳥歌》是出現在該影片中的一件重要“道 具”,既是女主人公來到新學校所上第一節課的內容,也是對負有不可推卸管教責任的總統父親代女兒受罰抄寫該詩100遍的一項內容。

影片通過製造男女主人公在“處罰和受罰”抄寫這首詩其間所造成誤會,以及兩人對詩句中“之”、“地”之間“錙銖必較”等喜劇效果,為人們展現了一個嚴肅下的慈父、平民化的總統形象。同時,這首《黃鳥歌》也暗示著單身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憧憬和嚮往。

《浪漫總統》是一出類似德國格林童話“灰姑娘”式的愛情故事,影片的結局還是免不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俗套大團圓,這使我想到了當年美國影片《羅馬假 日》。這部由好萊塢影星格利格里·派克與奧黛利·赫本主演的經典電影,同樣表現的一段愛情故事,不過與《浪漫總統》不同的是,《羅馬假日》卻是以兩人“無 果而終”作為結局的。

作為同樣的兩部反映愛情題材的文藝作品,《羅馬假日》顯然要比《浪漫總統》給人留下更深的印象,這雖與影片啟用了兩位英俊灑脫和清新可人的好萊塢金童玉女演員有很大關係,但更主要的區別,恐怕還是在處理影片的結局上。

《羅馬假日》的編導對影片結局的處理,採取的是“唯美”哲學流派中“缺憾美”的表現手法,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及到的文藝作品中的“悲劇之美”,與雕塑作品中的美神、斷臂維納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再看看中外名著中的愛情故事,從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利葉》到我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等等諸如此類的流傳作品,無不以男女主人公“悲壯地死掉”收場,才贏得了千古傳頌。

曹雪芹、高顎的《紅樓夢》也是這樣,他們為賈林兩人安排個悲劇結局正是其高明之處,也是對賈林兩人物的“慈悲為懷”,以至於不知多少後人為賈寶玉與林黛 玉不能結成夫婦而惋惜,更有人不惜耗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心血為此寫續書,如《紅樓後夢》、《紅樓圓夢》之類,硬要把賈林扯到一塊,似乎不這樣便辜負了情聖 情種的一片痴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一些人們的感嘆,說:最終結婚的對象卻不是當初最愛的人。這固然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也是理想在現實中的無奈,更是人們在“麵包和愛情”兩者之間做出最終抉擇的結果。

雖說“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世界上最圓滿、最完美的一件事了,但自古以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就是為什麼在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中,蘇軾會由衷地感嘆和企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真正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