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鰓病

這種病的發病率很高,死亡率也不小。 藻類致病:大量藻類隨著在蝦的鰓絲上,鰓部腫大並呈黃色或黃褐色,為不規則形狀。 此病一般不死蝦,如果病情時間過長,常因呼吸不暢而發生缺氧浮頭。

簡介

黃鰓病是對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病害。當發現養殖的對蝦鰓部變為淡黃色、橙黃色,甚至土黃色時,這種現象就是蝦池發生了黃鰓病。另外,個別病蝦附肢還發紅、尾扇青綠色,行動呆滯,不攝餌。這種病的發病率很高,死亡率也不小。

病原

細菌致病:

導致對蝦黃鰓病的主要病原體是一種稱為殼吸管蟲和緣毛蟲的外共生纖毛蟲。 細菌侵入蝦體後,造成全身感染。發病初期,鰓部呈淡黃色、橢圓形狀,部分病蝦同時伴有游泳足發紅;隨病情發展,鰓絲腫大,鰓部呈深黃色;病情嚴重時,鰓絲糜爛,鰓部為黃褐色。經鏡檢,可見鰓絲末端無規則腫大,鰓絲和血液內有活動的細菌。感染細菌的病蝦活動能力差,食慾減退,常在水面緩緩遊動,易受驚而成群跳出水面。此病症一旦嚴重,死亡率可達70%以上。

藻類致病:

大量藻類隨著在蝦的鰓絲上,鰓部腫大並呈黃色或黃褐色,為不規則形狀。病蝦攝食性較差,行動緩慢。此病一般不死蝦,如果病情時間過長,常因呼吸不暢而發生缺氧浮頭。對蝦養殖中以黃鰓為主症狀的混合感染型疾病特別嚴重,由於交叉感染,病蝦死亡率更高,診斷和防治也較為困難。

防治方法:

(1)用1~2‰的土黴素、氯黴素混合藥餌投餵。
(2)在發病高峰期,可在使用藥餌的同時用1ppm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24小時後,大換水 ,作為輔助治療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