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背勾兒茶

黃背勾兒茶

黃背勾兒茶,鼠李目鼠李科植物,藤狀灌木,高7-8米,全株無毛;腋芽大,卵形,淡黃色或黃褐色,長達5毫米;常生於山坡灌叢或林下,海拔1200-40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黃背勾兒茶黃背勾兒茶

種中文名:黃背勾兒茶
種拉丁名:Berchemiaflavescens(Wall.)Brongn.
種別名:牛兒藤,甜茶(四川),大葉甜果子(甘肅)
科中文名:鼠李科
科拉丁名:Rhamnaceae
屬中文名:勾兒茶屬
屬拉丁名:Berchemia
海拔:1200-4000
命名來源:[Ann.Sci.Nat.Ser.1.10:357.1826]
中國植物志:48(1):124
形態特徵:落葉樊援灌木
最低海拔:1200
最高海拔:2400
生境:山坡,溝谷林中,溝谷林中,灌叢中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興山,神農架,房縣

形態特徵

藤狀灌木,高7-8米,全株無毛;腋芽大,卵形,淡黃色或黃褐色,長達5毫米;小枝圓柱形,平展,黃色或變褐色,有時多少被粉。葉紙質,卵圓形、卵狀橢圓形或矩圓形,長7-15厘米,寬3-7厘米,頂端鈍或圓形,稀銳尖,具小突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面乾時常變黃色,側脈每邊12-18條,兩面凸起;葉柄長1.3-2.5厘米,無毛;托葉早落。花芽卵球形,頂端鈍;花黃綠色,長約1.5毫米,無毛,通常1至數個簇生,在側枝頂端排成窄聚傘圓錐花序,稀聚傘總狀花序,花梗長2-3毫米;萼片卵狀三角形,稍鈍;花瓣倒卵形,稍短於萼片;雄蕊與花瓣等長。核果近圓柱形,長7-11毫米,直徑4-5毫米,頂端具小尖頭,基部有盤狀的宿存花盤,成熟時紫紅色或紫黑色,有酸甜味;果梗長3-5毫米,無毛。花期6-8月,果期翌年5-7月。

產地分布

陝西南部,甘肅東部、四川、湖北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至東南部。常生於山坡灌叢或林下,海拔1200-4000米。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本種提示

此種自印度北部至我國西部、西南部有廣泛的分布,葉形及側脈的數目常有變異,有時與雲南勾兒茶B.yunnanensisFranch.的大葉類型容易混淆,但後者的葉通常較小,側脈較少數(8-12對),花序常為頂生聚傘總狀花序,與本種可以區別。

此外,Schneider依據采自四川西部和峨眉山的植物發表的B.hypochrysaSchneid.,認為該種"葉下面乾時變金黃色"似與B.giraldianaSchned.接近。我們檢查了該種模式產地的標本,發現這些植物與本種的原始記載以及西藏的標本,無論是在葉形,側脈的數目或花序等完全相一致,故該種應為本種的異名。

鼠李科植物

鼠李科,雙子葉植物,約58屬,900種,廣布於全球,中國有15屬,約135種,南北均產之,喬木或灌木,直立或攀援狀,稀為草本,常有刺。

短柄銅錢樹
多花勾兒茶
峨眉勾兒茶
黃背勾兒茶
毛蛇藤
毛咀簽
毛果枳椇
卵葉貓乳
西藏貓乳
刺藤子
峨眉雀梅藤
少脈雀梅藤
疏花雀梅藤
皺葉雀梅藤
毛果翼核果
毛果棗
球棗
小果棗
越南咀簽
光葉毛果枳椇
馬甲子屬
川滇貓乳
多脈貓乳
多葉勾兒茶
毛薄葉鼠李
尾葉貓乳
貓乳屬
光軸勾兒茶
麥珠子
梗花雀梅藤
亮葉雀梅藤
毛枝雀梅藤
毛葉勾兒茶
台灣勾兒茶
尾葉雀梅藤

纖細雀梅藤
邁氏鼠李
蔓生鼠李
毛背銳齒鼠李
毛凍綠
毛山鼠李
毛葉凍綠
毛葉鼠李
木子花
尼泊爾鼠李
歐鼠李
平臥鼠李
銳齒革葉鼠李
山鼠李
麝香草葉鼠李
台灣鼠李
台中鼠李
桃葉鼠李
脫毛皺葉鼠李
武鳴鼠李
西藏鼠李
纖花鼠李
陷脈鼠李
新疆鼠李
異葉鼠李
圓齒刺鼠李
雲南鼠李
氈毛鼠李
浙江鼠李
帚枝鼠李
紫背鼠李
凹葉雀梅藤
茶葉雀梅藤
多花色兒茶
越南勾兒茶
多樺勾兒茶
鉤刺雀梅藤
寬葉雀梅藤
硬毛馬甲子
巒大雀梅藤
毛葉雀梅藤
長梗勾兒茶
濱棗
北枳椇
鐵勒鞭棵棵
大老鼠耳
矩葉勾兒茶
心葉雀梅藤
窄葉雀梅藤
糙薄葉鼠李
毛背勾兒茶
對刺藤屬
矩葉翼核果
黃葉鼠李
平枝勾兒花
毛枝翼核果
台灣翼核果
毛背貓乳
短果勾兒茶
翼核果屬
細梗勾兒茶
毛脈棗
矮小鼠李
糙毛帚枝鼠李
皺棗
光枝勾兒茶
俅江枳椇
咀簽
大果咀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