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耳傳書

黃耳傳書

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訊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據《述異記》改寫)

基本信息

《述異記》

南朝梁代著名文學家任昉編寫(460~508)撰,2卷。任昉,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他擅長寫表奏書及套用散文。最早見於《崇文總目》小說類,唐以前未見著錄,因此十分可疑。書前有無名氏序,說任昉“家藏書三萬卷,故多異聞,采於秘書,撰《新述異記》上下兩卷”,可見是沿用祖沖之的書名。嚴可均、陸心源校宋(?)本《初學記》引用有任昉《述異記》,似唐代已有此書。但書中有後魏孝昌、北齊河清年間的事,已在任昉身後,至少決不是原著。書中有許多材料見於其他古籍。所記多為異聞瑣事,與《博物志》近似,故事性較差。《四庫全書總目》認為“或後人雜采類書所引《述異記》,益以他書雜記,足成卷帙”。 今本收文三百餘條,與祖沖之的《述異記》一樣,也是記怪異之事,極少涉及當時很普遍的佛家內容,但題材要比祖沖之《述異記》廣泛豐富得多。神話傳說、山川地理、古蹟遺址、民間傳說、歷史掌故、奇禽珍卉等,無所不記,內容相當龐雜。其中資料類的條目,與張華《博物志》相近,但比《博物志》資料豐富。如精衛填海、武陵桃花源等,都將歷史上數種說法加以排列,再做取捨。另外書中輯錄的一些民謠民諺,亦可看出當時社會風氣、民俗人情。另外不少條文還徵引前人一些詩賦文章,這些詩賦文章有的已失傳,更顯其資料的可貴。

有據南宋臨安府尹家經籍鋪本翻刻的《隨庵叢書》本。 今有:任昉《述異記》,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出處

"黃耳"傳書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黃耳傳書黃耳傳書

補充:宋代尤袤《全唐詩話·僧靈澈》:“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蘇軾《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詩:“寄食方將依白足,附書未免煩黃耳。”元代王實普《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得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黃耳傳書在後代也多次出現。

原文

陸機少時頗好獵。在吳,有家客獻快犬,名曰黃耳。機後仕洛,常將自隨。此犬黠慧,能解人語。又嘗借人三百里外,犬識路自還,一日至家。

機羈官京師,久無家問,因戲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馳取訊息不”犬喜,搖尾作聲應之。機遂為書,盛以竹筒,系之犬項。犬出驛路,疾走向吳。飢則入草噬肉取飽。每經大水,輒依渡者,彌耳掉尾向之。其人憐愛,因呼上船。載近岸,犬即騰上以速去,先到機家口,銜洞作聲示之。機家開筒取書,看畢,犬又向人作聲,如有所求。其家作答書,內筒,復系犬頸。犬既得答,仍馳還洛。計人五旬,而犬往還載半月。

後犬死,殯之,遣送還,葬機村南,去機家二百步,聚土為墳,村人呼之為黃耳冢。(據祖沖之《述異記》)

典出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陸機少時,頗好遊獵,在吳豪盛,客獻快犬名曰黃耳;機後仕路,常將自隨。。。。。。機羈京師,久無家問,因戲語犬曰:‘我家絕無音信,汝能齎書馳取訊息不?’犬喜搖尾,

作聲應之,機試為書,盛以竹筒,系之犬頸。犬經驛路,疾走向吳。。。。。。徑至機家,口銜筒作聲示之,機家開筒取書,看畢,犬又向人作聲,如有所求;其家作答書內筒,復系犬頸,犬既得答,仍馳還洛。計人程五旬,而犬往還才半月。

譯文

晉朝的詩人陸機,養了一隻湯宗元種狗,叫“黃耳”。陸機在京城(洛陽)當官,好久沒收到家裡寄來的信,擔心家發生了什麼事。一天,陸機開玩笑地對他的狗說:“你能帶書信跑回家鄉取訊息回來嗎?”狗很開心,搖擺它的尾巴。陸機立即寫了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脖子上。狗經過專門給馬車通行的道路,日夜不停息趕路。家人看到陸機的信,又回信給陸機。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嶺,直奔京城。家鄉和洛陽之間相隔幾千里遠,人走路來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後來狗死了,陸機在家鄉埋葬了它,取碑文名為“黃耳冢”。

文言知識

旬。10天為“旬”,或稱“一旬”。上文說“二旬”即20天,“五旬”即50天。所謂“上旬”、“中旬”、“下旬”,是把一個月分為三個階段:前十天為“上旬”,中間十天為“中旬”,後十天為“下旬”。十歲也稱“一旬”,“六旬老人”、“七旬老人”等說法,意為60歲的老人、70歲的老人。

文化常識

驛路。驛路又稱驛道。它是我國古代的交通大道,猶如現代的公路——當然路面比現在的公路差多了。在驛路上每隔一段距離——比如或50里,或100里,設一個站頭,叫“驛”。在驛站上備有馬,叫“驛馬”;備有馬車,叫“驛車”。官府如有緊急公文要傳送,或追捕要犯,送信的或緝拿的可利用驛馬或驛車一站一站調換,迅速前進。

注釋

⒈黃耳傳書: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亦作“黃犬書”、“黃犬寄書”、“黃犬傳書”。

⒉官:做官。

⒊名:命名。

⒋馳:奔。

⒌旬:十天。

⒍反書:回信。

⒎畜:養。

⒏京師:京城。

⒐疑:懷疑。

⒑不測:不可揣度的,意料不到的。

⒒攜:攜帶。

⒓即:馬上,立刻。

⒔冢:墓。

⒕久:時間長。

⒖取:取得。

⒗名:叫

⒘驛路:驛道。

註解

黃耳:犬名。

書:書信。

官:做官,名詞作動詞。

名:命名。

馳:奔跑。

反書:回信。反:同“返”,返回。

息:停止,休息。

余:多。

畜:養。

京師:京城。

疑:懷疑。

戲:開玩笑。

語:對……說。

不測:意外的事故。

攜:攜帶。

盛:放。

系:綁。

即:馬上,立刻。

冢:碑墓。

久:時間長。

取:取得。

名之曰:取名為。

驛路:古代通行驛車的大路。

機官京師:省略句,應為“官於京師”。

盛以竹筒:省略句,倒裝句。

系犬頸: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