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糕

黃糕

黃糕是一種漢族地方性糕類食物。主要流行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蔚縣,山西大同、朔州及周邊縣周邊縣以及村莊以及陝西榆林。是用黍子去皮俗稱黃米,磨成麵粉為主要原料(可選擇性的摻雜少許玉米面或小米麵或不摻),用水拌成粉團狀(軟硬視個人及家庭成員口味而定)在鍋里蒸製而成,然後用手(可蘸少許涼水)揉成塊兒狀!最後可在糕塊兒上面塗少許食用油!這樣就是面性黃糕。

大同黃糕

黃糕黃糕

原料:黃米麵,有時加入少許玉米面。

製作方法:事先用水將黃米麵活好,然後放在籠屜上蒸幾十分鐘(根據火候以及麵粉品質不一)。最後將之整個翻在準備好的的盆子裡,來回揉打(當地人俗叫拆糕),最終一團成型的勁道麵食成型,當麵食成型正熱時,往上面擦點油,一股油香味迎面撲鼻。

吃法:拿這個當主食,配著可口的菜去吃,好比大眾吃的主食大米飯一樣,不過當地人習慣伴著菜大口不嚼的吃下,外地人很難習慣。

3、

基本內容

黃糕

一種地方食物。主要流行於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蔚縣兩地及山西大同的廣靈、靈丘等縣及周遍村莊,多數中午以其為主食。是用黍子去皮俗稱黃米,磨成麵粉為主要原料(可選擇性的摻雜少許玉米面或小米麵或不摻),用水拌成粉團狀,放到蒸籠下面鋪上透氣的麻布,然後用手把活好的面,擠成一塊一塊的中間要有縫隙。(軟硬視個人及家庭成員口味而定)然後放在鍋里蒸製而成,然後用手(可蘸少許溫水)揉成塊兒狀,最後可在糕塊兒上面塗少許食用油,這樣就是面性黃糕。若再把黃糕揉成雞、鴨或鵝蛋大小的球狀(或包餡或不包餡)在油鍋中炸一下就成了油炸糕了。

北京黃糕

北京黃糕北京黃糕

原料:麵粉、雞蛋、白糖、紹酒、糖桂花

掌故說明: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色澤鮮黃,質地鬆軟,味甜香潤,營養豐富的特色。

製作方法:

將麵粉放入籠屜中,用旺火蒸十五分鐘取出,過細籮;將雞蛋打入盆中,加入白糖、糖桂花和紹酒,攪拌小時成糊狀時,加入蒸好的麵粉攪成稠糊;在籠屜上放好模子,鋪上濕屜布,倒入稠糊攤平;將鍋中水燒沸,放上籠屜蒸二十分鐘,取出晾涼,切成小塊即成。

大同黃糕

原料:黃米麵、水

製作方法:吃過黃糕的人都知道,黃糕好吃難褫。蒸糕需要鍋灶、籠屜、瓢盆。蒸製時首先要將糕面淋水搓濕,往籠里撒糕粉要薄要勻,掌握火候。然後將蒸熟後的糕粉放入盆里用雙手來回捶擊直至黃糕勁道酥軟,這個過程就是“搋糕”。

黍子

黍子黍子

黃糕面原料,黍子去皮後即得黃米。單子葉禾本科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北方,耐乾旱,葉子細長而尖,葉片有平行葉脈。籽實也叫黍子,淡黃色,去皮後俗稱黃米,黃米再磨成面俗稱黃米麵,性黏,常用來做年糕、釀酒,在張家口的蔚縣、陽原及山西、內蒙部分縣還用來做黃糕及油炸糕,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吃法

素吃

素吃就是將蒸好的黃糕佐以肉菜直接食用。

油炸

油炸糕油炸糕

油炸就是把素糕掐成核桃大小的糕塊,然後捏成皮,包餡,過油鍋炸,撈出即可食用。糕皮要個兒小皮兒薄。糕餡憑個人口味製作,可以有豆沙的、棗泥的、髓油的、酸菜的、肉末的等等。溫火慢炸,撈出後的油糕鬆軟可口,越吃越香。

象徵意義

“糕”與“高”諧音。吃黃糕喜慶,像港澳地區吃髮菜是為發財一樣,寓意興高采烈,高升旺長。為討口彩,每到逢時過節,婚嫁喜慶,必定炸油糕,然後分送各家,俗稱“吃喜糕”。黃糕是一種食品,注入感情後也成了文化,黃糕文化是那般地美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