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淳熙

黃淳熙

黃淳熙,字子春,江西鄱陽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湖南即用知縣,累功擢知府,以道員記名。所部曰果毅營。從駱秉章剿賊四川,戰歿,詔贈布政使,賜恤,加贈內閣學士,謚忠壯。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黃 淳熙(1817-1861),字子春,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湖南即用知縣,歷署綏寧、會同。

人生歷程

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湖南即用知縣,歷署綏寧、會同。剛直為時所忌,引疾閒居。鹹豐三年,巡撫駱秉章廉知其賢,使強起之。七年,署湘鄉,有異政。尋丁父憂。鄱陽方陷賊,移家於湘鄉。曾國藩方起督浙江軍,辟參軍事,不就。九年,石達開犯湖南,秉章檄淳熙募勇千六百人防省城,時出剿賊。達開由寶慶竄踞嶺東,分黨犯江華,淳熙破之於掛勾嶺,遂夜襲嶺東賊營,躡至江、藍,殲殪甚眾。進剿賊黨賴裕新,乘霧敗之,破杉木根、黃馬寨而還。十年,達開黨眾四出,淳熙轉戰於永、道、綏、靖諸州,復宜章、桂陽。前後三十餘戰,皆捷,累擢知府,以道員記名。所部曰果毅營,增至三千人。

駱秉章奉命赴四川督師,湘軍名將勁兵多從曾國藩、胡林翼,劉蓉薦淳熙兵精善戰,秉章遂以淳熙與劉岳昭從行。至荊州,岳昭復留,獨淳熙以所部當軍鋒。分道溯峽上,次萬縣,聞順慶被圍,率師赴援。五月,至,賊走定遠,追之,距定遠二十里,望賊屯城西南,連十餘里,城東北江水環繞,賊方造浮橋渡水。淳熙分三路進,遇賊即前搏之,擲火焚其屯,賊大亂爭走,二十餘壘悉潰,擒斬數千。殲首賊何國梁,解散脅從萬餘人。賊黨彭紹福率眾千餘屯東岸,收集潰賊,竄二郎場,淳熙銳進,欲一戰平之。二郎場在山中,羊腸曲逕,通遂寧兩路,均為涪江阻。別賊朱甲眾數千由青岡壩至,四路設伏。淳熙遣偵不見賊,五鼓師行,遌賊燕子窠,擊走之,逼二郎場。賊分兩路繞山麓上,淳熙知有伏,令諸營左右搜捕,自率中軍策應。兵分,伏賊起,遍布山岡。官軍走田塍,泥深輒陷。淳熙率親卒拒戰,被圍,策馬突陣,陷淖中,棄馬,手刃十餘賊,中矛仆,擁至場,支解燔之。賊懾其軍勇猛,不復追,餘部整隊還,賊亦遁走。淳熙雖戰歿,湘軍之威因之頓振。詔贈布政使,賜恤,加贈內閣學士,謚忠壯。

清代的那些名人和賢士

清代自努爾哈赤稱帝至末帝溥儀,共歷十二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後,中國脫離了帝制而轉入了民主革命時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