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文蛤

黃河口文蛤

黃河口文蛤,山東省東營市特產,產於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味道鮮美,質量上乘,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強,被稱為“天下第一鮮”,是東營市河口區出口創匯的主要品種。2008年,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將其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予以保護。

產地環境

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這裡土地資源豐富,淡水資源充沛,生態環境獨特。受黃河與大海的雙重影響,黃河口周圍生物資源多樣,是多種魚類的產卵、索餌、育成場,素有“百魚之鄉”和“東方對蝦故鄉”的美稱。東營市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溫度12℃—14℃,無霜期200—220天,全年光
黃河口文蛤黃河口文蛤
照時數2600多小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具有發展生態產業的良好條件,黃河口冬棗花官大蒜、黃河大米等“綠色農產品”聲名遠揚。黃河貫穿全市,全長138公里,有100萬立方米以上的平原水庫95座,一次性蓄水能力超過8億立方米,黃河三角洲為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環境無污染,水草豐茂,淡水水產品豐富,為黃河口文蛤的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東營市是中國著名的文蛤生產基地和苗種基地,據2007年統計,東營市擁有適合文蛤生長的淺海沙質灘涂30餘萬畝,苗種資源豐富,且品種純正,年產量約1萬噸,占山東省的50%。

生物特性

黃河口文蛤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異齒亞綱,簾蛤科,文蛤屬,為黃河三角洲沿海海域特有水產品種,生長於受淡水影響的內灣及河口近海的特殊環境中。黃河三角洲自然環境優良,灘涂廣闊,餌料生物豐富,海水無污染,出產的黃河口文蛤外型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貝殼表面光滑,被有一層黃褐色光滑似漆的殼皮,輪脈清晰,花紋艷麗,由殼頂開始有鋸齒狀的褐色帶,無放射肋,規格整齊。

品質特徵

黃河口文蛤為蛤中上品,肉味清鮮,營養豐富,俗稱“天下第一鮮”,深受消費者喜愛。據分析,黃河口文蛤可食部分各營養成分含量為:水分83.6%、蛋白質10.8%、脂肪2.19%;每百克肉含鈣88.18毫克、磷180毫克、鐵26.79毫克、鋅1.6毫克;胺基酸含量(鮮物質)為10.2%,其中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含量較高;脂肪酸含量豐富,其中棕櫚酸占33.6%、油酸11.56%、亞麻酸6.22%、二十四烷酸8.94%、棕櫚油酸7.27%。
黃河口文蛤對多種疾病有食療價值。據有關醫藥書籍記載,文蛤有清熱利濕、化痰、散結的功效,對肝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哮喘、慢性氣管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中耳炎、胃痛等疾病也有很好療效。貝殼炙後研末用於治療燒燙傷更是獨具奇效。

生產情況

黃河從東營市河口區入海,入海口的水文地質風貌造就了獨特的海產養殖業。然而,起初,黃河口人並沒有充分利用天然優勢,將海產養殖產業形成規模,在2000年之前,還只是以零星養殖為主,養殖加工戶走的是低端路線。2003年,開始實施標準化基地式養殖,到2010年,該區實施淺海精護面積15.8萬畝,護養淺海文蛤富集區近60萬畝。遼寧俄裔華人客商米格投資280餘萬元,實施精護黃河口文蛤標準化養殖面積達1.8萬畝,經過精心的管護,文蛤蓄養量明顯增多,投入產出比高達1∶20,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2003年下半年到2008年底,出口量達到了6000噸/年。成品文蛤價格也一路攀升,一級品成蛤每噸價格在3000美元左右。巨大的經濟帶動效應開始顯現,以山東海星長盈集團為依託的文蛤出口,帶動了東營通和水產公司、新戶水產品加工公司、河口振宇水產公司,這些公司年銷量均在3000噸以上,文蛤成為當地主要的創匯水產品之一。該區所產黃河口文蛤60%出口或轉銷日本、韓國,小批量、少部分銷往國內各大賓館。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撫黃河口文蛤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12月31日起對黃河口文蛤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8年第146號)。

保護範圍

黃河口文蛤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所轄行政區域內部分海域,北部282482.94畝(東南點:北緯38°07′45.18″,東經118°28′43.41″,西南點:北緯38°08′12.04″,東經118°16′40.51″,西北點:北緯38°13′52.23″,東經118°16′47.22″,東北點:北緯38°13′34.33″,東經118°28′59.08″),東部47502.28畝(東南點:北緯37°57′33.80″,東經119°01′54.35″,西南點:北緯37°57′51.93″,東經119°00′52.72″,西北點:北緯38°04′03.89″,東經118°56′59.97″,東北點:北緯38°04′29.99″,東經118°58′57.43″)。

專用標誌使用

黃河口文蛤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簾蛤科文蛤屬文蛤(Meretrixmeretrix)。
(二)養殖環境。
選擇水深負15m以內,水質符合國家海水水質標準中的二類以上近海海域,鹽度為20‰至35‰,透明度35cm至55cm,水溫在-0.5℃至27.5℃,溶解氧4mg/L以上,底質鬆軟,細沙含量60%至80%。
(三)增養殖技術條件。
1、苗種:選擇保護區域內海域生產的自然苗種或源於省級原種場所產苗種。苗種殼長1.5cm至3.0cm。
2、餌料:依靠自然海區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機碎屑作為食物,不投餌、不施肥、不使用藥物。
3、增養殖:嚴格按照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管理,增殖密度每平方米≤18粒,根據文蛤增養殖場資源調查,當密度低於每平方<5粒時,進行人工增殖。養殖密度:每平方米放≤200粒。
4、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捕。
(1)采捕時間:春季4、5月份或秋季9、10月份。
(2)采捕規格:≥4.5cm。
(五)暫養。
采捕到的文蛤,在銷售前,在暫養池暫養。暫養池水深1m至1.5m,底鋪30cm左右厚的細沙,每667m2(畝)放養2至5噸,用經過沉澱、沙濾的潔淨或循環水,暫養五天以上,吐淨泥沙後可上市銷售。暫養時間≤20天。
(六)質量特色。
1、規格及品質:
(1)個體重量≥40g,殼長≥4.5cm,每千克≤25隻。
(2)肉質:呈乳白色,緊密、有彈性。水煮試驗肉乳白色,雌蛤性腺乳白色,雄蛤性腺淡黃色,其肉質鮮美、嫩滑、湯乳白色,鮮味爽口,無異味,無泥沙。
2、感官要求:
項目 要求
外觀 貝殼表面光滑、堅硬,完整、無畸形,無附著物,被有一層紅、褐、黑三色相間,光滑似漆的殼皮;輪脈清晰,花紋艷麗,由殼頂開始有鋸齒、點狀的褐色帶,無放射肋,規格整齊。
個體活力 雙殼閉合有力;潛沙能力強,潛沙率不低於95%。
雜質 無外來雜質,無空殼,貝殼內無泥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