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樞[林學家]

黃樞[林學家]

黃樞,林學家,造林技術專家,新中國民眾造林事業開拓者之一。

基本信息

(圖)黃樞黃樞

黃樞,在晉北的冀西風沙區,組織農民合作營造防護林,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全國開展重點造林,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倡導鄉村辦林場、培育速生豐產林和建設用材林基地。主編的《中國造林技術》專著,全面系統地研究總結了中國人工造林的技術經驗,為大規模造林和森林分類經營,提高了技術指南。

生平簡介

黃樞,原名黃明樞,曾用名黃舒,1921年出生於廣東省台山縣(今台山市),一個愛國華僑工人家庭。其兄30年代初在上海讀書,熱心於抗日愛國運動,常寄來魯迅鄒韜奮等進步作家的著作,黃樞讀後深受教育,自小熱愛祖國,好學向上,成績優異。大學時又兩度得到中華農學會的獎學金。

1944-1946年黃樞在重慶中央大學學習時,正值抗日戰爭從艱苦歲月轉向最後勝利,愛國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的鬥爭非常激烈。周恩來及中共地下黨組織,與中央大學梁希、乾鐸等教授有密切的聯繫。梁希又是黃樞的畢業論文的導師,師生朝夕相處,談論時局與中共的方針政策,使黃樞思想豁然開朗,積極投入學生愛國民主運動。

1946年4月周恩來因中共外事工作需要,並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準備幹部,指示地下黨組織在重慶附近挑選一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到張家口解放區工作。黃樞得知後,不畏艱難險阻,毅然參加了這一行列。臨別前,梁希諄諄勉勵:“到解放區去工作,好得很!為人民服務,大有用武之地。”這無比親切的教導,使黃樞終生難忘。

1947年春,在晉察冀邊區政府領導下,黃樞等在晉北繁峙縣風沙區,組織農民合作營造防風固沙林,首次在華北解放區開展面積較大的防護林建設。1949年初,黃樞在華北人民政府農業部冀西沙荒造林局任局長,同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該局與當地政府密切配合,組織農民合作造林。3年之內,在冀西3萬餘公頃沙荒中,完成了林帶、林網和片林的造林規劃。為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重點造林,起了示範作用。
1953年,黃樞被調到林業部造林司工作,先後擔任防護林處、用材林處、技術處和全司的領導工作,歷時30年。“一五”期間為提高造林質量,他提出在造林前要搞好調查設計、造林後要組織檢查驗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1957年以後,他率工作組深入南方集體林區,總結了鄉村辦林場、培育速生豐產林和建設用材林基地的經驗,得到林業部領導重視,並在全國推廣。1978年前後,黃樞與有關科技人員對“三北”等防護林進行調研後,提出了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實行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飛機播種與管好現有林相結合,以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發展的意見,促進了中國防護林工程向著綜合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方向發展。

1982-1986年,黃樞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他與同事們通力合作,搞好科研與生活上急需的基本建設;將原在偏僻農村的熱帶林業研究所遷至廣州,在昆明建立了基地。同時,積極培養科技人才、進行科技體制改革和開展國際合作,從而為該院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986年秋,黃樞年已65歲,被調回林業部任第二、三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仍一如既往,以極大熱情致力於科技興林,並刻苦鑽研,著書立說。主要著作有:《中國造林技術》(主編)、《中國林業科學技術史》(副主編)、《中國林業的傑出開拓者——梁希》(副主編),等等。
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黃樞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87年當選為黨的十三大代表。1988年後任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委員。曾兼任中國林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花卉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綠化基金會理事。

主要科學技術成就

(圖)黃樞黃樞
開創華北治沙造林事業

1946年夏,黃樞與王林等人從張家口市到晉北老解放區繁峙縣大營區開展工作。這裡是滹沱河的發源地,地勢高寒,狂風肆虐,自古相傳“天下十三省,大營總風筒”,沿河耕地常受風沙為害。從1947年春開始,他們在大營一帶,組織14個村莊民眾合作營造防風固沙林,並總結推廣了當地老農創造的楊柳枝條“弓形壓條法”,使枝條兩頭在土中紮根,中部在地表長出新苗成林,從而抵禦了乾旱風沙的侵襲。1948年春,中共中央領導人董必武來大營視察,當發現沿河地帶新造的防風固沙林時,連聲稱讚這是“民眾造林的壯舉”。不久,邊區《北嶽日報》以頭版頭條新聞,報導大營總風筒營造了防風林,要求各地學習推廣這個典型經驗。

1948年8月,黃樞隨邊區政府農林處合併到華北農業部。當時,冀西京漢鐵路沿線分布約3.5萬公頃的沙荒地,華北農業部汲取大營民眾造林經驗,準備在冀西開展沙荒造林,派黃樞等進行調查規劃。

1949年2月,華北農業部在冀西沙荒分布中心的正定縣南化村,成立了冀西沙荒造林局,指定由黃樞負責,當時黃樞才27歲。開始時,全局僅有幹部4人,他們借住老鄉的房子,把預支的2個月菜金和糧票,湊在一起作為籌辦費,積極開展工作。其後幹部增到30餘人。黃樞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並與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首先搞好勘測設計;接著,開展育苗與造林技術的試驗研究;開辦技術培訓班;創辦《造林通報》,編印各種技術手冊。由於大田育苗和一年三季造林等技術的推廣套用,並實行民辦公助,委託農民育苗和組織公私合作造林,大大加快了造林進度,到1952年,冀西沙荒造林計畫基本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冀西沙荒造林局歸林墾部領導,梁希部長上任不久,便到冀西考察,當他看到沉睡百年的沙河故道沙荒已種上防風林,想到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綠化祖國的理想,竟會變成現實時!非常興奮,隨即作詩表達無限喜悅的心情,題為“冀西沙河故道沙荒地上青楊白楊林”:
青楊何妥白楊瀟,文採風流兩雋驕,才是崢嶸頭角露,十分姿態向人姣。在冀西的示範帶動下,中國北方各主要風沙區,相繼成立造林機構,開展民眾性治沙造林工作。

培育倡導速生豐產林

1954年,黃樞等到各地調查用材林發展情況,發現一般造林質量較差,成活率低,主要是因為不少地區在調查設計、種苗質量和造林技術指導等方面跟不上造林的需要,於是建議各省組織造林調查設計隊伍,加強採種育苗和技術指導工作,建立造林檢查驗收制度,等等。這些措施經林業部推行後,對提高各地造林質量和加快用材林的發展,都起了積極作用。1957年冬,黃樞率工作組深入黔東南及湘西林區,調查民眾培育杉木林的經驗,見到幾片10多年成材的杉木人工林,比一般的生長速度快一倍。隨即總結了老農栽培速生豐產林的經驗,引起領導重視。他還總結了湖北黃梅縣興建鄉村林場的經驗,對推動鄉村林場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58年8月,林業部在南方召開了全國林木豐產現場會,總結了杉木、毛竹、油茶等林木的速生豐產技術經驗,提出了適地適樹、良種壯苗、密度適當、撫育保護等基本技術措施。明確了實行林木速生豐產,是解決中國木材等林產品供不應求的重要途徑。同年,黃樞等又在湖南省會同縣,調查總結了興建用材林基地的經驗,其後林業部要求各地選擇條件較好的山區,集中力量,建設用材林基地,在基地上興辦林場,培育豐產林,從而促進了速生豐產林的大發展。在1993年出版的《中國造林技術》一書的“用材林營造與速生豐產技術”一章中,他論述了定向培育速生工業用材林的先進適用技術,對發展優質高效用材林很有參考價值。

致力於平原綠化建設

黃樞在冀西沙荒造林局任職時,就重視農村“四旁”植樹,並列入民眾造林計畫,積極推動。對於民眾喜愛的毛白楊等樹種,大量育苗供應,深受民眾歡迎,後來冀西的正定、新樂、無極、定州等沙荒造林重點縣,都成為平原綠化的全國先進單位。1977年他在農林部工作時,率工作組到豫東平原調查總結了“四旁”綠化、農田林網化和農桐間作的經驗。同年秋季,農林部在豫東召開了華北中原地區第一次平原綠化會議,推廣當地經驗。以後每一、二年召開一次會議,大大促進了平原綠化建設。由於黃樞對平原綠化工作積累了重要經驗,因此,1982年黃樞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後,經常參加那些有利於提高平原綠化科技水平的課題,如泡桐研究等課題組的活動,並給予各方面的支持。

熱心於國際林業合作與交流

黃樞曾先後到亞、歐、美洲的13國家,進行專業訪問考察,為林業技術交流和改革開放做出了貢獻。1957年,他赴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學習4個多月,回國後編寫了“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發展楊樹的經驗”一文,林業部甚為重視,對促進中國速生造林樹種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1960年阿富汗王國政府的邀請,黃樞率專家組赴阿考察,在深入調研之後,提出了綠化喀布爾的規劃方案及對阿全國林業發展的建議,阿政府對此非常重視,乃依姆副首相在首相府接見專家組,並懇切交談。中國駐阿大使館為專家組訪阿成功,舉辦了盛大招待會。新華社為此發回新聞電訊,《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報導。

1979年秋,黃樞率專家組訪問南斯拉夫,就加強“中南”林業合作問題進行考察。了解到南在林業企業體制改革中,普遍建立了林工商聯合企業,有較充分的自主權,實行營林、採伐和加工結合,產、供、銷與內外貿結合,能適應林業生產特點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回國後向林業部建議,根據中國情況進行試點,以摸索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次年,黃樞參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的指示》(簡稱《指示》)的起草工作,建議在《指示》中寫進了“林工商綜合經營是建設我國現代化林業的方向,……各地應當積極試點,逐步把林場辦成林工商聯合企業”內容,被採納了。1982年夏,黃樞率林業部專家組赴羅馬,參加聯合國糧農組織第六屆林業委員會,會議主題為“林業為發展服務”。黃樞代表專家組在大會發言,介紹中國林業建設成就,發言深受與會代表歡迎。

為發展經濟和振興林業獻計獻策

1982年黃樞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後,在每次會前,都認真思考,為黨中央的正確決策提供參考意見。例如,在十二屆七中全會上討論十三大報告稿時,黃樞建議在關於發展科學技術部分,增加“大力發展軟科學”的內容,以便為領導部門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並建議在農業開發部分,要講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的大農業,這些意見後來都被採納了。

1988年起,黃樞任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委員。他熱心參政議政,積極參加大會發言、專題考察和提案工作。在七屆一次會議上,黃樞作了“全社會都來關心林業問題”的口頭髮言,引起各方面的重視。1988年秋黃樞參加政協視察團,赴皖南山區考察,其後給林業部寫了考察報告,林業部領導非常關注,隨即印發安徽省參考。1996年在全國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上,黃樞等提案呼籲,搶救分布在內蒙古白音敖包草原沙地上那片舉世無雙的雲杉原始林,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1997年8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組織林業部、國家環保局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等單位的專家,進行現場考察辦案,並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黃樞多次參加黃河與長江流域的綜合考察和專題調研。他認為,水利是農業與林業的命脈,林業是農業與水利的保障,農林水必須綜合治理、綜合併發。1990年黃樞赴河西地區考察後,在《中國林業報》發表了“加快林業建設,保護河西糧倉”的文章,指出了河西防護林體系,兼有南保水源、北治風沙、中護綠洲的作用。同時,像河西這樣的乾旱農區,植樹造林也需要一定的水利條件,因此,要把經濟開發同生態建設結合起來,農林水全面規劃,綜合治理。1994年,黃樞參加全國政協農林水專家組,至寧夏南部乾旱山區考察,之後,專家組提出了一個關於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揚黃扶貧灌區的建議案,得到中央領導的重視,已列入“九五”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黃樞熱愛林業,獻身林業,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堅持不懈,為科技興林、綠化祖國而默默奉獻。因此,中國林學會曾給予“從事林業工作五十年”的表彰,他編著了《中國林業科學技術史》獲“陳嶸學術獎”;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授予“國家農業技術政策研究重要貢獻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先後給予“中國大百科全書編纂重要貢獻獎”和編著《中國造林技術》的“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會也授予“優秀提案獎”,以示表彰。

簡歷

(圖)黃樞黃樞

1921年9月27日 出生於廣東省台山縣(今台山市)。

1942-1944年 在廣東中山大學森林系學習。

1944年重慶中央大學森林系畢業。

1946年4-6月 在晉察冀軍政幹校及華北聯合大學學習。

1946-1948年 任晉察冀邊區政府農林處幹部。

1948-1949年 任華北人民政府農業部林牧處幹部。

1949-1952年 任華北農業部(後為中央林業部)冀西沙荒造林局局長。

1952-1953年北京俄語專科學校學習。

1953-1969年 任林業部造林局副處長。

1972-1978年 任農林部林業局副處長。

1978-1980年 任國家林業總局造林局負責人。

1980-1982年 任林業部造林司司長、高級工程師、部黨組成員。

1982-1986年 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1986-1993年 任林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主要論著

1 黃樞.雨季造林的技術研究.中國林業,1950,(1):68~71.

2 黃樞等.大力開展合作造林.光明日報,1950-04-08.

3 黃樞,佟新夫.介紹華北各地的合作造林.人民日報,1950-07-04(5).

4 黃樞.蘇聯專家對冀西造林工作的意見.中國林業,1951,(5):32~34.

5 黃樞.造林.中國林業.1954,(9):42~44.

6 黃樞.楊樹發展規劃中要解決的幾個問題.楊樹,1984,(1):14~16.

7 黃樞.擺脫森林資源危機的出路何在.中國林業報,1988-05-07(3).

8 黃樞.馬來西亞的林業發展戰略.中國林業報,1988-11-26(3).

9 黃樞.黃山風景資源保護工作應進一步加強.中國林業報,1988-12-17 (3).

10 黃樞.加強林業建設,保護河西糧倉.中國林業報,1990-10-30(3).
11 黃樞.我國南方林業發展問題的調查.林業工作研究,1990,(11):10~18.

12 黃樞.造林綠化要走質量效益型道路.中國林業報,1991-03-12(3).

13 黃樞.加快發展優質高效林業.中國林業報,1993-03-14(1).

14 馬玉槐,黃樞等.營造防護林是治理長江的緊迫戰略任務.中國林業,1992-03-27(1).

15 黃樞主編.中國造林技術.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3.

16 黃樞.大力保護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資源.中國林業報,1994-03-05(1).

17 黃樞副主編.中國林業科學技術史.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18 黃樞.人工林生態問題值得重視.中國林業報,1996-04-04(3).

19 黃樞副主編.中國林業的傑出開拓者——梁希.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20 黃樞.周恩來與中國林業的發展.當代農史研究,1998,(1):19~25.
21 黃樞.依法治林和科技興林應相輔相成.中國綠色時報,1998-07-14 (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