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組

黃柳組

黃柳組(學名: Sect. Flavidae Y. L. Chang), 為楊柳科柳屬灌木植物。灌木。小枝淡黃色有光澤。葉線狀披針形,無毛,邊緣有腺鋸齒。葇荑花序,花先葉開放;苞片2色;雄蕊2,離生,花絲無毛;腺體1,腹生;子房無柄,生疏柔毛或無毛,花柱短。蒴果無毛。黃柳分布區僅發現在內蒙古東部和遼寧省西部章古台一帶。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黃柳組Sect.FlavidaeY.L.Chang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20(2)卷
組37.黃柳組——Sect.FlavidaeY.L.ChangetSkv.劉慎諤等,東北木本植物圖志,557,1955;A.Skv.inNov.Syst.Pl.Vasc.70,1968.

形態特徵

灌木。小枝淡黃色有光澤。葉線狀披針形,無毛,邊緣有腺鋸齒。葇荑花序,花先葉開放;苞片2色;雄蕊2,離生,花絲無毛;腺體1,腹生;子房無柄,生疏柔毛或無毛,花柱短。蒴果無毛。

模式種

本組的模式種:黃柳SalixgordejeviiY.L.ChangetSkv.

物種鑑別

本組被排列在本屬中最進化的位子上,主要從地史考慮的,黃柳分布區僅發現在內蒙古東部和遼寧省西部章古台一帶。在後者的流動沙丘間常見有黑土層;在張家口東北的內蒙古邊緣地區,在沙丘之內,存留有松樹根株,證明這一帶的沙丘是後來的(劉慎諤等:1955,東北木本植物圖志,14頁)。又黃柳的一些形態特徵都與筐柳組的種同,在黃柳分布區內,沒有比筐柳組更近的了。黃柳子房無毛與雄蕊2枚,花絲離生,可看成是“返祖現象”,是適應沙丘環境而產生的後生性狀;因此,本組是最年青的組,也是最進化的組。

柳屬的37個組

柳屬(Salix L.),楊柳科的3個屬之一,本屬多為灌木,稀喬木,無頂芽,合軸分枝,雄蕊數目較少,蟲媒花等特徵表明,較楊屬與鑽天柳屬進化。本屬世界約520多種,主產北半球溫帶地區,寒帶次之,亞熱帶和南半球極少,大洋洲無野生種。中國257種,122變種,33變型。各省區均產。本屬植物分37個組。建議亞屬、組詞條附上物種,例子:細柱柳組越桔柳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