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抗聯烈士]

黃有[抗聯烈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有,1899年生,黑龍江呼蘭沈家鄉人。少年務農,1920年遷往湯原縣前太平川後六里路開墾荒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黃有參加了當地的紅槍會抗擊日本侵略者。1938年犧牲,時年39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黃有,男,烈士。1899年出生於黑龍江呼蘭。

1920年遷往湯原縣前太平川後六里路開墾荒地。先後開出4500餘畝地,成為當地富戶,民眾稱該屯為黃有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黃有參加了當地的紅槍會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8年3月,抗聯六軍參謀長馮治綱帶領戰士返回營地看望黃有時,只見他趴在窩棚外邊的一個塔頭墩子上,去世已很多天了。

黃有犧牲時年僅39歲。

主要貢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黃有參加了當地的紅槍會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4年春,中共湯原中心縣委負責人夏雲傑,率領抗日游擊隊,在太平川展開了創建抗日游擊根據地的鬥爭。6月15日,夏雲傑在太平川召開民眾大會,動員開明地主獻出武器和物資,以解決游擊隊急需的裝備。黃有熱情讚揚游擊隊是真正的抗日救國隊伍,他對夏雲傑說:“我黃某也有一顆愛國的心,願為游擊隊捐款獻槍,共同抗日。”黃有讓家人牽來5匹馬,拿來10支槍,交給夏雲傑,並表示要賣掉100餘擔糧,把糧款獻給抗日游擊隊。

1935年,日本侵略軍對抗日游擊隊的“討伐”越來越殘酷,抗日鬥爭進入更加艱苦的階段。一天晚上,黃有向家人說出了自己要去參加抗日隊伍的想法。家裡人都流了淚,黃有說:“咱家過到這個地步確實不容易,但沒有國哪有家,當亡國奴的滋味不好受啊!共產黨領導抗日,老百姓都來支持,就能夠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那時我們再重建這個家吧。”當晚黃有攜帶賣糧款,參加了湯原游擊隊,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司令部副官,稽查處處長,並負責後方密營工作。

1937年冬季的一天拂曉,住在湯原縣西北溝石場屯的抗聯戰士緊急向山里轉移。黃有留下走訪當地住戶,檢查戰士執行民眾紀律的情況。隊伍走後不久,日軍包圍了村子,黃有被捕。

日軍強令他帶路去找抗聯密營,黃有假意答應,帶著300多日軍,避開游擊隊設在“四塊石”的後方密營,東繞西轉,雪中跋涉了四五天,已進入小興安嶺東麓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當把日軍帶到他蓋的大房子處,敵人以為是抗聯的營房,便沖了上去。進去後發現空寂無人,氣得日軍軍官“呀呀”大叫,用手槍對準黃有,黃有從容不迫地反問道:“他們走了也沒告訴我呀!”停了一會又說:“西溝還有密營,那裡準有游擊隊。”日本軍又讓黃有帶路。

晚上,日軍蜷曲著身子,圍著火堆睡覺了。半夜,黃有悄悄爬起來,鑽進樹林子,直奔密營跑去。逃離虎口30多里路時,忽然覺得精疲力盡,手腳不聽使喚,便生火,烤了一塊乾糧,還沒吃上幾口,就昏睡過去。火熄了,四肢已凍得僵直,幸被一個過路的抗聯戰士發現,背著返回營地。許久,黃有才緩慢地睜開眼晴,用微弱的聲音說出了進山的經過。營地領導馬上組織40餘名戰士,去襲擊日本討伐隊。接火後消滅了四五十人,其餘被擊潰。後來的訊息證實,潰逃的敵人多數在迷途中被凍死餓死在深山雪地里。

當密營的戰友們為黃有祝賀勝利的時候,他的四肢因凍傷而潰爛,傷情逐日惡化,最後幾乎只剩下軀幹。敵人實行嚴密封鎖,藥品購置不進來,他忍著疼痛安慰大家說:“有同志們在,我就放心了。為了後人,吃點苦值得,死了也光榮。”戰友們勸他下山找個親屬家養傷,他搖搖頭說:“不用了,那樣會給他們帶來危險。”當部隊離開營地時,組織上決定留下兩名同志照顧他,並把不多的糧食留給他。但留下照顧黃有的兩位同志,在斷糧之後出去搞糧時,均遭敵人殺害。

1938年3月,抗聯六軍參謀長馮治綱帶領戰士返回營地看望黃有時,只見他趴在窩棚外邊的一個塔頭墩子上,去世已很多天了。黃有犧牲時年僅3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