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教恭

黃教恭

配:朱德珍[3],生沒葬闕。 [2] [3]

黃教恭,湖南寧鄉四都泉塘(即今寧鄉縣大屯營鄉)人,著名愛國抗日將領,屬寧鄉泉塘黃氏
教字輩。詩炳次子,字仲文,號輝亞,通派大維,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十月二十四戌時生。及長就讀湖南長沙第一師範,時目睹國步艱難,而廣州革命軍興,乃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第六期,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二期,嗣入國防研究院第七期。歷任國軍第八十五軍(王仲廉任軍長)第四師、八十九師、十三軍、二十九軍之作戰科長[1]、連、營、團長、處長、副參謀長、陸軍總司令部集訓第七總隊少將副總隊長、首都衛戍總部作戰處長、淞滬警備司令部參謀長(並一度兼任防衛司令部參謀長)、九十七軍副軍長、駐香港南方執行部軍事組組長、國防部高級參將、兼法規會委員及會務主任、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副參謀長等職。民國五十年,以考績特優,國防部明令授缺為陸軍中將。歷經湘贛、川、晉、陝北延安五次剿共安內之役。自七七年盧溝橋抗戰開始,中經有名之南口、台兒莊[2]、中原(河南長達七年)、鄂南各役,尤以最後於民國三十四年,時任二十九軍團長,千里馳援貴州,收復獨山,導致最後勝利。撤退大陸前,親承總統蔣介石面示,敷設三個師地下堡壘保護南京首都,迨後,防衛淞滬及湖南、廣西諸戰役。兩次遭敵襲擊,一度落水獲救,得慶生還。故先後蒙國民政府頒授勝利、忠勤、寶鼎、雲龍、光華、九星等功勳獎章。為中國國民黨優秀幹部、資深黨員,為黨服務歷時六十八之久,迭任各級組織委員、主委、書記長、政策組長等要職,榮獲黨中央、主席頒發“紀念”及“榮譽”獎狀,以及各級黨部之嘉獎與記功,凡數十次之多。忠孝傳家,誠信治事。民國三十八年舉家遷台。壽九十二,公元一九九七年九月三十日沒於台灣。子五女六。:朱德珍[3],生沒葬闕。生宏宇、南、龍、虎;女六:君淑、如、倩、禹殤、築、瑾。撫湖南酃縣[4]唐夔甫[5]之子豫民。

[1] 根據台灣國史館所編《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史料彙編:台兒莊會戰》一書記載:“王仲廉的八十五軍是在三月十四日滕縣告急時接到支持作戰的命令,之前部隊正在河南進行整訓,十五日第四師便乘火車前往臨城,不過尚未離開車站,在火車上第四師便已經與日軍的戰車、騎兵接觸,情況十分狼狽。戰鬥過程中,由於八十五軍擔任機動作戰,不斷迂迴包圍日軍進行攻擊,所以都是白天打仗、晚上行軍,第四師十二旅旅長石覺回憶時表示曾經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是八年抗戰中最長的一次。第四師作戰科長黃輝亞甚至曾在馬上睡著,結果掉到田裡,到被衛士叫醒後才趕上部隊。當時交戰雙方不僅裝備差異極大,天寒地凍風雪交加中,中國士兵僅著單衣,甚至剛交戰時連糧食都不足,而在突破日軍陣地後,中國軍隊才發現日軍餵馬是用麥片,士兵還有維他命,甚至使用的軍事地圖既使是小小的一個村莊,不僅其中記載著土質,有多少居民,碉樓,連多少口井都記載清楚。王仲廉本人在十五日晚間曾與軍團指揮官湯恩伯在徐州會面,席間除商討軍情之外,湯表示當天曾經路過蕭縣附近,距離王仲廉家鄉王莊僅數里之遙,向村人打探王家狀況,得知僅有茅草屋幾戶與薄田數十畝,便詢問為何王仲廉未曾置產?王僅能苦笑無言以對。”
[2] 黃輝亞(民國73年)〈台兒莊會戰錄音訪問〉。見《第二次中日戰爭各重要戰役史料彙編—台兒莊會戰》,國史館印行,第299-300頁。
[3] 見台灣國防部永久(政史)檔案開放套用系統【總檔案號:00002873】【分類號:060.29】 【同類序號:2122.2】【案名:行政措施案】 【卷次號:3】 【起迄時間:39 - 40】第006目次號之《弟處少將高參黃輝亞同志及其眷屬黃朱德珍等十人因全家遷台,請兄代為簽請辦理入台證茲送上黃同志相片敬乞代辦為感》。
[4] 酃縣,即今株洲市炎陵縣。
[5] 唐夔甫,國民革命軍第97軍第82師師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