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華[深圳市特級教師]

黃愛華[深圳市特級教師]

黃愛華,男,1966年生,江蘇金湖人。本科學歷,現任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多媒體教學研究部副主任、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是深圳市最年輕的特級教師。

基本信息

簡介

黃愛華黃愛華

黃愛華,1966年生,特級教師,現任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全國優秀教師、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深圳市“鵬城青年功勳獎章”獲得者,是中央電化教育館中國小計算機輔助教學協作組正式成員。

1985年以來,一直從事國小數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兩次獲全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多次在全國數學研討會上作觀摩課、示範課。在全國十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教學論文近百篇,參與編寫少兒讀物15冊約80多萬字,編著教學用書80多萬字。

先後多次代表深圳市和廣東省參加全國國小數學最佳化課堂教學觀摩大賽等活動,他精湛的教學藝術和揮灑自如的教學風格不僅征服了學生,而且也征服了聽課的專家和學者。

人物成就

黃愛華在課堂上黃愛華在課堂上

1994年4月他榮獲深圳市國小數學新穎課評比和優秀課例評比一等獎,同年代表深圳市參加在青島舉行的全國計畫單列市國小數學觀摩課評比,榮獲一等獎第一名。
1995年4月他代表廣東省參加在海口舉行的全國國小數學最佳化課堂教學第二屆觀摩交流會教學評比,再獲一等獎。他36次在全國性教學研討會上上觀摩課、示範課,並作專題講座,產生了一定影響。
1994年10月為全國國小數學第六屆學術年會作觀摩課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
他的課堂教學形成鮮明的特色。他在《國小數學教師》、《中國國小數學教育》、《上海教育》、《廣東教育》、《江蘇教育》、《河北教育》、《浙江教育》、《雲南教育》等全國十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教學論文百餘篇,榮獲上海教育、江蘇教育報刊社舉辦的全國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兩次獲全國國小數學嘗試教學理論研究論文評審一等獎。
曾參與"多媒體計算機輔助國小數學教學"的課題研究工作,為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的開發做出貢獻。
他曾參與編寫正式出版的少兒讀物計十二冊約六十萬字,編著教師教學參考用書八十多萬字。
與人合著的教學研究專著《國小數學教學專題研究》一書,由南京出版社出版,並被指定為師資培訓教材。
他多次在全國引探教學法學術研討會上作示範課,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引探教學法教例精選》任副主編。
他研究的課quot數學課堂教學藝術",不斷深入,在《河北教育》雜誌上連載文章六十篇。
1998年4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他的40萬字專著《黃愛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藝術》,較系統地總結了他的課堂教學藝術。
1994年黃老師被評為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並被收錄入《中國當代教育名人辭典》(普教卷)。
1995年被評為"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獎)"、"廣東省青年崗位能手"、"全國優秀教師"。
1996年榮獲"鵬城青年功勳獎章",並被評為"深圳市十大傑出青年"。
1998年9月,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

教學特點

黃愛華在講課黃愛華在講課
1、開講,體現了一個“趣”字。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動,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不好的導入則窒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成為教學成功的障礙。一堂課的導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師教學風格的光華,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視窗”。因此,優秀教師都十分重視一堂課的導入,黃愛華也不例外。他或設定懸念、創設情境,或直觀操作、強化感知,或基礎訓練、以舊帶新,或開展競賽、激發熱情,或生動表演、寓教於樂……無不殫思竭慮,追求卓越。例如,他用音樂課的“節奏練習”來導入“循環小數”,用“猴王分餅”的故事來導入“分數的基本性質”,用發布亞運會新聞的課前談話來導入“百分數的認識”,用“奶奶和孫子生日”的故事來導入“年、月、日”等,都較好地創設了問題情境,產生了“先聲奪人”的教學效果,顯示出紮實的教學功底。
2.新授,體現了一個“實”字。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黃愛華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了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
3.練習,體現了一個“精”字。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它既是促進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又是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礎。黃愛華老師在練習設計中,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注意套用題組練習,加強各種練習的聯繫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在練習的編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練習結果的處理上,做到了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繫,在評價中受到激勵。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例的練習就較好地體現了上述特色。
4.結束,體現了一個“活”字。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黃愛華老師在結束教學中或歸納小結,或設定懸念,或前後呼應,或辨析比較,或開拓延伸,或提出問題,或進行活動遊戲,無不匠心獨運,力求促進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質數與合數”這一課的結束就設計得頗有韻味,他讓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然後啟發學號數是1號的同學先走,因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再讓學號數是質數的同學走,最後讓學號數是合數的同學走。先走的學生要大聲報出自己的學號數,讓沒有走的學生判斷。學生在饒有趣味的遊戲活動中,既鞏固了知識,又享受了數學思維的快樂,可謂一舉多得。

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實、活、美、趣、新、效 黃愛華認為,智力活動的核心是思維,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體現。黃老師善於交給學生思維的主動權,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享受數學思維成功的樂趣。

主要作品

黃愛華專著黃愛華專著

1985年以來,曾三次獲全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多次在全國教學研討會上作觀摩課、示範課。在全國十多家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教學論文近百篇,多篇教學論文在各級研討會上獲獎。參與編寫少兒讀物計十五冊,約100多萬字,編寫教學論著和教學參考用書120多萬字。

1998年,出版專著《黃愛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藝術》

2003年,出版著作《黃愛華與活的數學課堂》,並被收入《中國當代著名教學流派——中青年專輯》。策劃的國小數學專業網站“華博士國小數學熱線”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學術研究

全國交流會全國交流會

在教書之餘,還堅持寫文章,著書立說。《小學生報》《小學生學習報》《小學生月刊》《小學生學習指導》等報刊上刊登了他為小學生寫的30多篇文章。

《中國國小數學教育》《福建教育》《江蘇教育》《上海教育》《廣東教育》等十多家省市級以上教育雜誌上發表了他的教育教學論文60餘篇。

他的《數學課堂教學藝術例說》系列文章在《河北教育》雜誌上連載之後,在國小數學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他的《質數和合數新授課練習設計》,在《上海教育》舉辦的全國徵文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他的《培養小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一文獲《江蘇教育》舉辦的“教海探航”徵文評比一等獎。

他還獲得全國第七屆嘗試教學法研討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他參加編寫由中國少兒出版社等出版的少兒讀物總計有12冊,約50萬字,還參加編寫多種教學參考用書,約60萬字。

與人合著的《國小數學教學專題研究》一書,被指定為國小數學師資培訓教材。他擔任副主編的《引探教學法教例精選》,由海天出版社出版。1993年。

專家評價

中國教育學會國小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李潤泉評價他的課“設計巧,效率高,氣氛活”;全國嘗試教學法理論研究部主任、中日國小數學教學研究部理事長邱學華評價他的課“趣、實、活”;全國引探教學法研究部主任陳永林評價他的課“匠心獨運,頗有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