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富[諸暨市浬浦鎮農民]

黃建富[諸暨市浬浦鎮農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建富:是諸暨市浬浦鎮外浦村一個地道農民,但和別的農民不一樣,他還是一個附近家喻戶曉的“田頭髮明王”。這不,只有國中學歷的他這兩天又拿下了多功能助力器的專利,在此之前他已經是多功能鼓風機、多功能電扇、多功能增氧潛水泵三項專利的所有人。

田裡到處用著他的發明

在璜山鎮五灶村張益民家的一塊稻田上,記者看到了黃建富最近的一項發明成果——多功能環保節能助力器。僅用了20分鐘時間,夫婦倆就輕鬆地完成了5分田稻穀的脫粒工作。

“(這項)發明真的是好,主要是使用方便,還很安全,功效又高。現在我們全村的人沒事都去問問他(黃建富)有沒有新發明。”張益民興奮地說。

據黃建富介紹,這種多功能環保節能助力器才剛剛拿到專利。它的重量只有3公斤,使用時只要將它安裝在一般的打稻機上,就可變成一台電動打稻機。用一盞12伏的充電燈,可完成1畝田左右面積稻穀的脫粒工作,電費成本還不到1元。

說起為什麼會想到發明這種助力器,黃建富說,現在不少田塊缺乏用電條件,而且電線碰上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使用柴油打稻機的話,得配備價格600多元的柴油機,機器顯得十分笨重。“助力器發明後,周邊村莊及街亭、璜山、嶺北不少農民在試用後都想購買,有幾個農民一用以後都不肯歸還了。”黃建富笑著說。

7歲開始的發明夢

黃建富的妻子周旭紅永遠都忘不了剛嫁到他家時的情景:“10平方米不到的房間裡,堆滿了各種機械零件,擠得人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後來我才知道,自己嫁給了一個‘發明家’。”

黃建富的發明夢是從7歲開始做的,他說:“那時看見‘竹蜻蜓’在手心這么一搓就飛到那么高,就總是在琢磨為什麼它能飛起來。長大以後,我就總喜歡搗鼓些機器之類的東西。”

暑去寒來十幾載,黃建富的發明夢不僅沒有停下,反而變成了現實。

1999年,黃建富看到農家人灶頭上發火難,就發明了一個多功能鼓風機,並憑此獲得了第一個專利;2002年他看到村民為魚塘含氧量低發愁,於是又搗鼓出一個多功能增氧潛水泵;2005年11月,研究了一年多農田打稻機的黃建富,研發了腳踏的脫粒機助力器。

看到附近的農田裡到處都在使用自己的發明,黃建富感到由衷地高興:“我是個農民,農民和農村最盼什麼、最需要什麼,我很清楚。”

現在懷揣著專利證書的黃建富心裡只有一個遺憾:“念書只念到國中,就回家務農了,現在覺得知識有點不夠用了。”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發明都圍繞著農村、圍繞著節能下功夫,“現在我正在研究一種太陽能電動車,這樣大家以後下田開著它又可以帶不少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