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詩意圖

《黃庭堅詩意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陸儼少的作品。《黃庭堅詩意圖》的尺寸為:137×69cm。畫作上的鈐印為:“陸儼少、宛若、江山富貴人、宛若八十歲以後、晚晴軒”。作者留下的款識為:“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黃山谷句寫其意,庚午六月,陸儼少行年八十二時居深圳。”

作品欣賞

此畫詩意取自北宋詩人黃庭堅的《題落星寺四首(其三)》:“落星開士深結屋,龍閣老翁來賦詩。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宴寢清香與世隔,畫圖絕妙無人知。蜂房各自開戶牖,處處煮茶藤一枝。”詩文為黃庭堅在遊玩落星寺時所作。落星寺在鄱陽湖北,廬山以南,相傳天降巨星化為島,寺即因此得名。此圖作於1990年,乃陸儼少晚年的作品,章法上大開大合,以豎向的,上空下滿的構圖呈現出詩文中的壯闊場景。畫面下幅巨石嶙峋,山體起落有致,稀疏的林木穿插於巨石中,江邊亭閣內,三個人物憑欄遠眺。上幅長江遠闊,水浪浮動,帆影點點,氣象開闊,與下幅的緊密構成強烈對比。畫法上則展示出畫家晚年的一些探索意識,將潑墨和細勾結合起來,在具象之中增加了一些抽象因素,但並非完全走向沒骨一路,而是堅持“線條為主,間以墨塊,筆墨相發”的方向。下幅巨岩線條方折,水墨淋漓,筆墨層次豐富,古拙奇峭,效果蒼潤,使畫面產生一種凝重但不沉重的堅實感;岩石周圍的樹木以墨線加以淡色畫出,細瘦高挺,色澤鮮明,成為黑重岩石的襯托和點綴;亭台雅士以較為粗率的筆法畫出,既與下幅巨石起到了疏密對比的作用,又接通上幅的浩渺江面。上幅水浪呈斜勢,翻滾的浪花以淡墨色畫出;左側大片留白,一隻帆船以顫筆和淡色畫出。整幅通過結構的巧妙排比和動與靜的結合形成恢宏之氣,流暢自如的筆墨極具飛動之勢,畫中蘊藏的詩情又散發出濃烈的文人氣息,實為陸儼少晚年的山水佳構。

畫家簡介

陸儼少 個人簡歷: 1909.6.26 –1993.10,字宛若,上海嘉定人。 擅長中國畫。1926年肄業於無錫美術專門學校,次年從馮超然習中國畫。抗日戰爭時期曾在重慶、成都工作。多次舉辦個人展覽會。解放後曾畫過連環畫,1956年後為上海畫院畫師,1980年為浙江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畫院院長。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代表作品《硃砂沖哨口》獲建國30周年美展三等獎,代表作品有《層巒暖翠》、《峽江險水圖長卷》、《雁盪雲瀑圖》等。多閃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陸儼少畫輯》、《陸儼少畫集》等畫冊,著有《山水畫爭議》、《山水畫六論初探》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