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飛雲崖

黃平飛雲崖

黃平飛雲崖景區系國家級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十大景區之一,距黃平縣城12公里,以其有懸空石崖形如飛雲而得名,歷來為黔中一大名勝,史籍記載詳盡和歷代文人題詠之多,在中國、在貴州頗有盛名。

簡介

原廟傳為苗民草創,每年農曆“四月八”,數萬苗胞聚集於此,跳笙、對歌、賽馬、斗雀,狂歡三晝夜。明王守仁勝贊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於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於此崖。”飛雲崖似洞非洞,內甚寬敞。頂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浮者若飛霞,亘者若虹霓,豁然樓殿門闕,懸若銅鼓編磐,並有獅象蛟龍、蓮行阡陌、蜂房水渦之屬。其下澄潭邃谷,幽深無底。岩半立大士像。有水出崖左,瀉為瀑布。
黃平飛雲崖
飛雲崖的古建築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後經不斷增修,逐步完備。它既是寺廟建築,又帶有園林風味。平面布局可分為東西二院。東院的布置比較靈活,山門及皇經樓均位於縱軸線上。皇經樓之後,一反通常格局,長廊、滴翠亭、聖果亭、碑亭、接引閣等建築物都依山傍水排在軸線兩旁,形成比較開闊的空間,把人們的視線引向飛雲崖。西院的布局比較規整,月潭寺及大官廳,均自成格局。 
以其有懸空石崖形如飛雲而得名,歷來為黔中一大名勝,史籍記載詳盡和歷代文人題詠之多,在中國、在貴州頗有盛名。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贊之曰:"天下山水之奇聚於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於斯崖。"景區內古建築建於明代正統八年(1443)年,後經不斷增修保存至今。現為貴州省重點保護單位,省民族節日博物館。漫步飛雲崖、觸目蒼苔橫齧、古意盎然,橋東石坊上清人鄂爾泰所題"黔南第一勝景",真是誠哉斯言。 
從施秉前往黃平,汽車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黃平縣城東約10公里處,嚴車嘎然而止。飛雲崖到了。下車但見古樹參天,流水瀠洄,-座拱橋橫跨溪上,橋東石坊巋然。過石坊拾級而登,便是飛雲崖。它似洞非洞,內甚寬敞。頂上崖檐覆出,石乳倒垂;其下澄潭邃谷,幽深無底。岩半立大士像,有水出崖左,瀉為瀑布,崖前石峰塞立,上建聖果、滴翠二亭。

史料記載

《聖果亭記碑》傳為王守仁所書,筆勢蒼勁。陪同介紹,明正德年間于澄潭旁建月潭寺公館,清代又在崖之前後增修清風亭、大官廳、觀瀑台、幽雲亭、清心殿、養雲閣等處,使雲崖勝景更加富麗多姿。漫步飛雲崖,觸目蒼苔橫齧,古意盎然,想起橋東石坊上清人鄂爾泰所題"黔南第一勝景"句,真是誠哉斯言。據說,在貴州境內,史籍記載最詳、文人題詠不絕的名勝首推此崖。

門票與交通

門票價格:5元
交通提示:從施秉前往黃平,汽車沿湘黔公路而行。在黃平縣城東約10公里處,嚴車嘎然而止。

相臨景點

雷公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郎德上寨古建築群、西江千戶苗寨、八舟河、侗寨肇興榕江古榕群大利侗寨卡寨苗寨、擺貝苗寨、三寶千戶侗寨、空申超短裙苗寨、新橋水上糧倉、月亮山、天后宮、苗疆長城、和平村、周達文故居、鎮遠鐵溪、四官殿、青龍洞、隆里古城三門塘、黃平飛雲崖、岜沙苗寨、雲台山、從江增沖鼓樓吳家寨苗寨宰盪侗寨岑鞏龍鰲河麻江下司風景名勝區劍河風景名勝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