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學院圖書館

黃山學院圖書館

黃山學院南區圖書館名為“逸夫圖書館”。由主樓、副樓兩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31480平方米。主體建築(主樓)共有七層,地上六層,地下一層。逸夫圖書館坐落在黃山學院新校區大門的中軸線上,與徽文化廣場一路之隔。東臨稽靈山,西靠徽文化園,南攬合銅黃高速,北望率水。走進黃山學院,穿過徽文化廣場,來到逸夫圖書館前。它的顯赫位置賦予了它極強的標誌性,它是新校區建築中的航母,更是黃山學院精神的象徵。 沿著逸夫圖書館前面的34級台階拾級而上,轉身回望,難免會有一種“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感慨。

介紹

黃山學院南區圖書館名為“逸夫圖書館”。

逸夫圖書館 逸夫圖書館

逸夫圖書館坐落在黃山學院新校區大門的中軸線上,與徽文化廣場一路之隔。東臨稽靈山,西靠徽文化園,南攬合銅黃高速,北望率水。站在率水橋上遠望黃山學院,逸夫圖書館恰似一條長龍臥於高坡之上。走進黃山學院,穿過徽文化廣場,來到逸夫圖書館前。沿著逸夫圖書館前面的34級台階拾級而上,轉身回望,難免會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感慨。它的顯赫位置賦予了它極強的標誌性,它是新校區建築中的航母,更是黃山學院精神的象徵。

逸夫圖書館由主樓、副樓兩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31480平方米。主體建築(主樓)共有七層,地上六層,地下一層。東立面由五組建築組成,錯落有致,虛實相間,構成“山”之形。“山”即書山之“山”,亦即黃山之“山”。主立面中間以百頁窗形式映襯出“經史子集”四個大字,連同兩側形似電腦晶片立於數字時代主機板之上的建築。她是一座蘊含“經史子集”的古老書山,又是一座計算機晶片集成的數字時代的現代書山,象徵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綜合統一。

逸夫圖書館設計完美,功能完善,管理系統先進。有門禁系統、電子公告系統、網路系統、監控系統、廣播系統、消防報警及自動噴淋系統、空調系統、電梯系統等十餘個系統。有書庫、大小閱覽室、研究室、辦公室等150餘間,可以同時滿足8000人閱覽和學習研究。

智慧型化系統

逸夫圖書館內擁有先進的建築智慧型化系統。門禁系統設在圖書館的二樓正大門內,8條通道門禁分列兩邊。所有人員進出圖書館須過門禁,通過圖書館防盜監測儀。公共廣播系統——圖書館在閱覽室等重要部位設有廣播音響,廣播音響同時具備背景音樂和事故廣播功能,並嚴格控制音響的噪聲和回聲。電梯系統由3部電梯組成,電梯設在一樓走廊旁邊,靠近讀者主出入口,可以乘電梯直接抵達要去的樓層。防盜報警系統由探頭、傳輸、控制處理等部分組成,由設在圖書館低層外圍及其他重要部位的外探測器將報警信號傳輸至中央控制主機,進行聲光報警,同時通知有關保全人員並調動閉路電視系統監控現場,確保樓內人員和財產安全。消防報警及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由計算機控制的火災探測報警設備、消防聯動設備和消防控制中心組成。在圖書館大樓內各部分均勻分布智慧型火災報警探頭將近4000個,自動對大樓各區域進行火災探測。探測信號通過專用報警匯流排傳輸至消防控制中心。一旦發生火災,消防控制中心接到探測系統的報警信號後,能自動判別報警位置、區域和報警類型並調用閉路電視監場;在確認火災類型、範圍後,自動控制非消防電源、捲簾門、送風機、消火栓泵、自動噴淋系統進行聯動滅火;關閉電器設備防止火勢擴散,通過廣播、火災聲光報警器、安全燈,指揮人員疏散;同時自動向城市消防指揮中心報警。能提供火災防範措施,在火災發生時做到立即發現火災並顯示火情、有效控制火災發展、儘快撲滅火災、把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和火災損失降至最低。

圖書館主立面

虛實相間——“山” 虛實相間——“山”

逸夫圖書館主立面由五組建築組成,錯落有致,虛實相間,構成“山”形。“山”即書山之“山”,亦黃山之“山”。主立面中間以百頁窗形式映襯出“經史子集”四個篆體字,用鋁材經特殊加工並通過光線折射而成,連同兩側形似電腦晶片立於數字時代主機板之上的建築,象徵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綜合一體。

其中主立面從右至左依次是“經、史、子、集”,“經史子集”是我國古代讀書人對經典的分類法。

――“經”是指古代社會中的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範的教條,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書五經》、《六經》、《十三書》、《白虎通》等。

“經史子集” “經史子集”

――“史”是指歷史典籍,如《史書》、《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

――“子”是指春秋戰國以來諸子之學,如《荀子》、《老子》、《莊子》、《論衡》等。

――“集”是指古代詩文詞賦的著作,分為總集、選集、別集,如《樂府詩集》、《古詩集》、《全唐詩》、《古文觀止》等。

地下負一層

地下負一層是逸夫圖書館的總配電間和“水源”。配電間共有1號主電源、2號次電源兩個電源,承擔整個逸夫圖書館的供電重任;“水源”有可以分別儲存120噸水和1噸水的大小水箱兩個。此外,它還是我校的戰備倉庫,一旦有戰事發生,它將被用來儲存戰備物質。地下負一層有2個出入口。由入口進去,可以看見裡面被分隔成好幾個不同大小的房間,厚重的鐵門上寫有“安徽省民防設備……”字樣。

樓梯間

樓梯間即逸夫圖書正大門台階下方的一個房間。這一房間分歸體育系使用。體育系系主任胡國吾老師介紹說,這裡將作為跆拳道室、桌球室以及其它一些教學活動的臨時地被使用。

副樓

逸夫圖書館由主樓、副樓兩部分共同組成,副樓位於主樓的南面。副樓最高處也只有三層,樓頂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是徽州村落馬頭牆(女兒牆)的再現,好似黃山群峰的寫照,又好似一排排巨大書架的縮影。副樓南面是剛剛載植的一片樟樹林,取名為“章園”,意為:香樟樹之園,天下文章之園,規章、典章之園,快樂學習、成長成才之園。副樓將作為辦公樓使用。

四水歸堂

逸夫圖書館是徽派建築風格和現代設計理念的完美結合。灰白主色調、迴廊、主樓中間的巨大天井等等都是徽派建築的典型特色。主樓中心的"四水歸堂"天井結構是徽居的一大特色,周邊封閉使下雨時水從四面流向中庭,不論是普通家居還是宗族的祠堂,這種天井結構(人們戲說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和企盼"不盡財源滾滾來"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研究是上古穴居遺風)都被廣泛的套用。"四水歸堂"天井結構還可以充分滿足圖書館自然採光和通風的要求。底部的綠化帶以及綠化帶所栽種的花草,不僅有利於圖書館環境的美化,還可以起到館藏資源的保護。

主樓樓層使用分配

圖書館主樓地上1—5層將在本次搬遷中投入使用,6樓暫時不做安排,留做以後圖書館擴藏之用。一層主要分布有:密集書庫、藝術系畫室、網管中心、視聽室、圖書館辦公室、圖書暫存庫、圖書分類編目室以及圖書館的監控中心、安保中心和消防中心等。二層主要分布有:建築、藝術閱覽室,過刊、現刊閱覽室,多媒體資料庫和中文第一書庫。三層主要分布有:電子閱覽室、中文第二、第三、第四(理)書庫。四層主要分布有:外文書庫、教師資料中心、工具書庫、中文第五、第六書庫和查新室(不對外開放,專供老師使用)。五層主要分布有:徽州文化資料中心、徽州文化研究所(包含8個研究室)、中文第七(理)、第八書庫和我校老師、學生的檔案室。此外,為方便學生,逸夫圖書館內還設有複印室、開水間等服務設施,副樓東門還專門開闢了殘疾人輪椅通道。以上這些只是逸夫圖書館主樓樓層大致的使用情況介紹,逸夫圖書館館長劉洪老師表示,圖書館搬遷完畢以後,將在二樓大廳內擺放圖書館詳細的使用情況平面圖,方便學生查訊。

藏閱一體、書刊合一

黃山學院圖書館館長劉洪老師告訴記者,逸夫圖書館按設計可藏書150萬冊,目前計畫藏書110萬冊。圖書館將實行“藏閱一體、書刊合一”的管理模式,“藏閱一體”即書庫既藏書又設有供學生閱覽使用的座位,學生既可以借書又可以在書庫內閱讀;“書刊合一”即把同一類別的書集中收藏;把過刊、現刊放在同一書庫,以方便學生閱讀。學校將在逸夫圖書館所有14個書庫內設定近2000個閱覽座位。在圖書館管理方面,圖書館館長劉洪老師介紹到,逸夫圖書館將繼續使用現行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只是在圖書館開放時間上將有所調整,由現在每周周一至周六,每天的近7小時延長到每天10小時,條件允許的話以後周日圖書館也照常開放。現在學生所用的借書證,圖書館的門禁系統可以兼容,因此仍將使用,不會更換。學生在借閱時,憑著自己的借書證(卡)進入圖書館大門以後,可以自由進出圖書館各書庫,並且為了方便學生,原則將允許學生帶書包進入圖書館。學生一次性借書的總量暫時不變,仍為每人5本。黃山學院校辦公室胡家俊老師告訴記者,逸夫圖書館正式開館以後,南區圖書館計畫改建成全校性質的公總計算機平台,統一歸新成立的黃山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管理。北區圖書館仍將繼續使用,但要做適當調整,只保留一些與旅遊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類密切相關的書,其它館藏書籍全部搬遷到逸夫圖書館。為了方便北區學生到逸夫圖書館借閱圖書,學校在適當時候將考慮調整借書系統,增加北區學生每次借書的數量以及開通往返南北校區的班車。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是黃山學院新成立的負責全校計算機管理和多媒體教學的部門,它下轄網路管理中心(負責維護全校網路建設以及上網管理 )、電教中心(負責全校多媒體教學)和正在籌建的計算機中心。此次具體負責逸夫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和管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何明老師介紹說逸夫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共有2個,學校計畫在第一電子閱覽室安裝200台全新的常規配置計算機,在第二閱覽室安裝150台高配置計算機。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在電子閱覽室的使用上,一方面要滿足學生電子閱覽的需要,另一方面還要發揮其在計算機教學上的作用。一般來說,每天上午供教學使用,其餘時間供學生進行電子閱覽。此外,電子閱覽室將採取獨立管理的辦法,即電子閱覽室的開閉時間不受圖書館書庫開閉時間的限制,每天爭取開放近12小時,

地理位置

黃山學院南校區-逸夫圖書館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

館藏分布

分館 樓 層 閱覽室 名稱 收藏 文獻 備註
二樓(東) 北區綜合閱覽室 F、K、R、O、T類 外借和閱覽
三樓(東) 北區綜合閱覽室 F、K、R、O、T類 外借和閱覽
一樓(東) 現刊閱覽室 當年中文期刊 閱覽
一樓(南) 密集書庫 90年以前的各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二樓(西) 建築藝術圖書閱覽室 TU、J類圖書 閱覽
二樓(南) 文學圖書第一閱覽室 I0—I23文學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二樓(北) 中文期刊閱覽室 期刊、報紙 閱覽
三樓(北) 文學圖書第二閱覽室 I24—I7文學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三樓(西) 自然科學第一閱覽室 N、O、P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三樓(南) 自然科學第二閱覽室 Q、R、S、T、U、V、X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四樓(東) 中外文工具書閱覽室 各類工具書 閱覽
四樓(南) 社會科學第一閱覽室 A、B、C、D、E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四樓(北) 社會科學第二閱覽室 F、G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四樓(南) 教師資料中心 各類圖書、期刊 外借和閱覽
四樓(西) 外文圖書閱覽室 外文原版圖書 外借和閱覽
五樓(北) 樣本圖書閱覽室 各大類庫存本圖書 閱覽
五樓(南) 社會科學第三閱覽室 H、K、Z類圖書 外借和閱覽
五樓(西) 徽州文化資料閱覽室 汪世清捐贈特藏閱覽室 徽文化資料以及汪世清捐贈資料 閱覽

開放時間

南校區逸夫圖書館
閱覽室名稱 開放時間
文學圖書第一閱覽室 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20(冬季),14:30-17:40(夏季)
社會科學第一閱覽室
社會科學第二閱覽室
社會科學第三閱覽室
自然科學第一閱覽室 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20(冬季),14:30-17:40(夏季) 晚上:18:30-21:30(冬季),19:00-22:00(夏季) 周六、周日晚上不開放
自然科學第二閱覽室
建築藝術圖書閱覽室
文學圖書第二閱覽室
期刊閱覽室 周一至周日全天開放(含中午),周四從14:30開始開放
樣本圖書閱覽室 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20(冬季),14:30-17:40(夏季)
教師資料中心
工具書閱覽室
徽州文化資料中心
外文圖書閱覽室 周一至周五 下午:14:00-17:20(冬季),14:30-17:40(夏季) (外文閱覽室僅下午開放,密集書庫僅上午開放)
密集書庫
北校區圖書館
綜合閱覽室 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20(冬季),14:30-17:40(夏季)
現刊閱覽室 周一至周日 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20(冬季),14:30-17:40(夏季) 晚上:18:30-21:00(冬季),19:00-21:30(夏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